摘要:2023年,35岁的山西小伙小朱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攒了整整五年、东拼西凑的18.8万元彩礼钱,原本是准备用来结婚的。
2023年,35岁的山西小伙小朱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攒了整整五年、东拼西凑的18.8万元彩礼钱,原本是准备用来结婚的。
可就在婚礼筹备阶段,未婚妻临时追加3万元“三金”的要求,让这段感情戛然而止。
愤怒、失望、迷茫交织下,他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震惊的决定:退婚、辞职,带着这笔彩礼钱,踏上环游中国的旅程。
两年过去,这个曾被贴上“逃避现实”“叛逆”标签的普通人,如今怎么样了?
小朱出生在山西农村,父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大学毕业后,他在太原一家物业公司工作,月薪4000元。
和许多同龄人一样,他的生活目标简单而明确:攒够彩礼,娶妻成家。
山西当地的彩礼“行情”是18.8万元起步,这对一个普通打工者来说,无异于一座大山。
为了凑钱,他过上了近乎苦行僧的生活:每天伙食费控制在30元以内,食堂的馒头咸菜是常态,五年未下过一次馆子,住在城乡结合部不足10平米的出租屋,家具仅有一张床和一个破衣柜,拒绝朋友聚会,甚至过年都舍不得买新衣新鞋。
靠着极端节俭和向发小借款2万元,他终于凑齐了18.8万元。然而,就在婚礼筹备阶段,未婚妻提出再追加3万元购买金饰,理由是“闺蜜都有,我不能丢面子”。
这场看似微小的金额分歧,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既然这钱换不来婚姻,不如换一场人生体验。”带着这样的念头,小朱辞去工作,将社交账号改名为“十八万八环游中国”,开始了222天的穷游之旅。
他的行囊里装着褪色的登山包、二手相机和一本皱巴巴的中国地图。
他选择最省钱的旅行方式:绿皮火车硬座、公交步行,最长一次坐了36小时硬座;住35元/晚的青旅床位,甚至露宿公园长椅;吃街边5元的油泼面、10元的盖饭,偶尔蹭粉丝的“拼桌饭”。
这一路上,他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也听到了无数关于婚姻、金钱和自由的故事。
在西安青旅,他遇到辞职骑行西藏的程序员和边打工边旅行的女大学生,一群人分食一碗羊肉泡馍时,流浪诗人用陕北方言感慨:“钱是纸,情是债”。
成都火锅店里,一位不要彩礼的空姐对他说:“两个人一起还房贷不香吗?”这句话让他愣住,筷子上的毛肚掉进红汤,溅起的油星“炸”醒了他对婚姻本质的思考。
拉萨的星空下,他遇到因天价离婚费崩溃的男粉丝,也听到女孩因彩礼分手的哭诉。这些故事让他意识到,自己并非唯一困于彩礼困境的人。
小朱的旅行视频迅速走红,评论区两极分化。支持者称他“活出自我”“反抗畸形婚俗”,分享类似经历:“结婚负债50万,现在离婚了还在还债”。
反对者骂他“自私”“逃避责任”,甚至诅咒“这辈子只配单身”。
面对网暴,他选择用镜头记录风景而非辩解。青海察尔汗盐湖的辽阔、云南古镇的晨雾、四川山村的篝火……
这些影像意外构筑了一个关于“逃离与自由”的精神图腾,吸引数万粉丝追随,甚至形成“反彩礼”线上互助社区。
小朱的出走本质是“孩子气的逃避”,但大部分人也承认这场旅行让他“从完成任务式婚姻的执念中觉醒”。
2024年1月,结束旅行的小朱回到山西。黝黑的皮肤、消瘦的身形下,是截然不同的精神状态。
他的婚姻观彻底重构,彩礼预期从18.8万降至10万,“婚姻应是两个灵魂的并肩前行,而非金钱交易”。
他拒绝回归物业工作,尝试自媒体与直播带货,虽收入不稳定,但“第一次感受到不被账单绑架的自由”。
最新视频中,玄关的粉色拖鞋、餐桌上的两副碗筷暗示他已开启新感情,网友纷纷祝福“有情人终成眷属”。
他的母亲也从催婚焦虑中释然:“看到儿子眼里有光了,结不结婚随他吧。”
小朱的故事之所以引发共鸣,因为它戳中了中国婚恋市场的集体痛点。2024年农村平均彩礼突破20万元,某些地区高达30万,相当于普通打工者10年收入。
尽管多地出台“彩礼限高令”,但暗箱操作的“红包”“礼金”仍屡禁不止,女性视彩礼为“生育保障”,男性担忧“人财两空”。
而小朱的“第三种选择”——将彩礼钱转化为探索世界的资本,为困于传统框架的年轻人提供了新思路:人生的价值,不应被一场婚礼定价。
两年过去,小朱没有成为“人生赢家”,但他用18.8万买到了比婚姻更珍贵的东西:对自我的忠诚、对选择的勇气,以及跳出社会规训后的清醒。
这或许正是当代年轻人的婚恋寓言:当彩礼从“祝福”异化为“枷锁”,当婚姻从“港湾”沦为“战场”,我们是否有权利按下暂停键,去追问一句——“我的人生,难道只有这一种剧本?”
来源:非遗手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