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大洋的守望:中美人士共缅杜立特行动83周年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0 23:19 3

摘要:日本偷袭珍珠港后,1942年4月,美国空军16架B-25轰炸机奔袭日本,返航途中由于油料不足等问题,杜立特中校等飞行员在中国上空弃机跳伞,他们中的大多数被深山中的中国村民救起。

4月17日,“我们衢州见”活动嘉宾在参观“杜立特行动”大救援遗址。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新华社杭州4月20日电 题:跨越大洋的守望:中美人士共缅杜立特行动83周年

新华社记者段菁菁、纪航

一场细雨过后,一群跨越大洋而来的美国人在利兰·法克特墓碑前静默缅怀,献上鲜花。

他们近日来到中国浙江省衢州市,纪念杜立特行动83周年。

日本偷袭珍珠港后,1942年4月,美国空军16架B-25轰炸机奔袭日本,返航途中由于油料不足等问题,杜立特中校等飞行员在中国上空弃机跳伞,他们中的大多数被深山中的中国村民救起。

但21岁的法克特未能幸免,他在跳伞后不幸牺牲,长眠于中国东部的大山中。

这场隆重的纪念活动,不仅是为了缅怀这位二战英雄,更为了铭记这段“血与火铸造”的中美友谊。

这是中国人民创造的二战史上的救援奇迹。据统计,降落在中国的75名杜立特队员中,3人牺牲,8人被日军俘虏,64人被中国军民援救。

90岁的廖明发是那段历史为数不多的见证人,他的父亲廖诗原曾在83年前救下被降落伞悬挂在悬崖的3号机领航员查尔斯·奥祖克。

廖明发还记得,父亲当年带着兄弟,用一把躺椅把浑身带伤的奥祖克抬回家中,“父亲上山挖草药敷在他的伤口上,母亲拿出了家里仅有的鸡蛋为他下了一碗热腾腾的面条”。

一碗鸡蛋面的故事让来访的美国嘉宾动容。“从历史上看,这样的例子绝无仅有:一个国家的人民,始终如一地冒着巨大风险,去帮助那些来自异国他乡的人,帮助他们抵御另一群外国侵略者的残暴行径。”说话间,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主席杰弗里·格林几度哽咽。

4月18日,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主席格林(左)与衢州高级中学代表在“飞虎队友谊学校”授牌仪式上握手。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和杰弗里·格林一同来参加活动的,还有美国“大黄蜂号”航母博物馆、杜立特行动子女协会的代表约20名美国嘉宾,以及30多位中外历史学者专家。

“我们怀着共同的敬意,纪念在人类历史上最艰难时期之一所铸就的永恒的人类情谊。”美国“大黄蜂号”航母博物馆代表乔治·雷特拉斯说。

乔治·雷特拉斯带来一卷珍贵的原始胶片,里面记录着1942年杜立特空袭队在“大黄蜂号”上训练演习的画面。他将胶片赠予衢州市杜立特行动历史研究会。作为回赠,该研究会向“大黄蜂号”航母博物馆捐赠了一片参与杜立特行动的B-25轰炸机残骸。

“这块飞机残骸将放在我们的博物馆舰上,成为杜立特突袭者展览的核心展品。”乔治·雷特拉斯说,这不仅仅是一件遗物,更是二战期间中美两国共同牺牲的象征。“希望它能激励每一位走进我们博物馆的参观者,铭记杜立特突袭者的英勇无畏,以及帮助他们脱险的中国盟友的英勇与仁慈。”

4月17日,“我们衢州见”活动嘉宾在植树后与学生合影。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衢州,有一群民间学者,20多年来,他们潜心史料钻研,跋涉山川寻证,力图还原杜立特行动机组人员在中国降落、获救的历史,帮助杜立特突袭者子女来中国寻访父辈足迹。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杜立特行动子女协会代表多次来到衢州“寻亲”。“这段血与火淬炼出的情谊,早已跨越山海,深深烙印在两国人民心中。”衢州市杜立特行动历史研究会会长韩强说。

在大洋彼岸,同样有一群和平的守望者。成立于1998年的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长期致力于在中美两国传播飞虎队故事,纪念两国人民在二战期间的友好合作,并以此增进理解和友谊。

2022年,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启动“飞虎队友谊学校暨青少年领袖计划”项目,以倡导年轻一代传承中美合作的历史遗产,并肩应对新挑战。此次纪念活动中,衢州高级中学正式成为该项目的新成员。

“人们都渴望和平。传承和发扬‘杜立特突袭’的最好方式就是敞开心扉、相互交流。”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副主席、美国飞虎队第14航空队P-40战斗机飞行员之子小克利福德·雷·朗说。

来源:新华社三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