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L重建的前世今生 | (四) 镜观其妙:关节镜革命与技术革新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1 05:56 2

摘要:在上一期中,我们见证了20世纪后半叶骨-髌腱-骨(BPTB)移植物确立“金标准”地位,以及腘绳肌腱(HT)移植物的崛起,自体移植物重建技术日趋成熟。然而,真正将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手术推向现代化、精细化和微创化新纪元的,是关节镜技术的引入和普及。这一革命性

在上一期中,我们见证了20世纪后半叶骨-髌腱-骨(BPTB)移植物确立“金标准”地位,以及腘绳肌腱(HT)移植物的崛起,自体移植物重建技术日趋成熟。然而,真正将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手术推向现代化、精细化和微创化新纪元的,是关节镜技术的引入和普及。这一革命性的进步不仅改变了手术方式,也极大地推动了骨隧道建立和移植物固定等相关技术的革新。

虽然关节镜的雏形可以追溯到更早,但其在膝关节外科的广泛应用始于日本的渡边正毅医生等先驱在20世纪60、70年代的推广。对于ACL重建而言,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发生在1980年4月24日,英国剑桥的戴维·丹迪(David Dandy)医生实施了记录在案的首例“关节镜辅助下”的ACL重建术。当时他使用的是碳纤维合成韧带,并结合了关节外加固术。

早期的关节镜ACL手术极具挑战性。手术视野依赖于医生直接通过镜体观察,缺乏现代的摄像头和监视器系统,这不仅操作困难,还增加了手术区域污染的风险。然而,技术的潜力是巨大的。随着专门为关节镜手术设计的器械,如各种精确的钻孔导向器(Drilling Jigs)、偏置瞄准器(Off-set guides)以及微型摄像系统和高分辨率监视器的出现,关节镜手术变得更加精准、安全和可靠。

手术方式也随之演变。最初,关节镜主要用于观察和辅助部分操作(如在镜视下建立胫骨隧道,但股骨隧道仍需小切口完成),这被称为“关节镜辅助”技术。随后,外科医生们发展出了通过关节镜入口完成所有关键操作的技术,如单切口技术(Hardin等人,1992年),最终实现了“全关节镜下”(All-inside是更现代的概念,但趋势是完全通过镜下完成)的操作。

关节镜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并很快得到了研究证实。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关节镜手术切口小、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关节活动度恢复更好、并发症更少,且外观更佳。这场“微创革命”不仅彻底改变了ACL重建,也深刻影响了整个膝关节外科领域,使ACL重建成为骨科最成功的手术之一。到20世纪90年代末,关节镜下ACL重建已基本取代开放手术,成为全球范围内的标准术式。

关节镜提供的清晰、放大的视野,使得外科医生能够更精确地定位和建立骨隧道,力求恢复ACL的解剖止点。这也促进了骨隧道建立技术的不断演进,以适应关节镜下的操作。

从关节外到关节内: 早期的关节镜辅助手术中,股骨隧道的建立通常仍需在关节外进行定位和钻孔(Outside-in, OI),有时甚至需要一个额外的小切口。后来,随着特殊导向器的发展,医生们可以在关节镜监视下完成OI钻孔。关节内技术的兴起: 为了实现更彻底的微创和单切口操作,关节内建立股骨隧道的技术应运而生。经胫骨隧道技术(Transtibial, TT): 通过已经建立好的胫骨隧道,将导针和钻头伸入关节腔来定位和钻取股骨隧道。这种方法操作相对直接,但其缺点是股骨隧道的位置受胫骨隧道角度的限制,容易导致股骨隧道过于垂直,可能影响膝关节的旋转稳定性。经前内侧入路技术(Anteromedial Portal, AMP): 通过膝关节前方的一个辅助穿刺口(通常是器械入口)置入导针和钻头来建立股骨隧道。这种技术可以独立于胫骨隧道定位股骨隧道,更容易实现更水平、更符合解剖的股骨隧道位置, 但对操作技巧和视野要求更高,且存在损伤股骨内髁软骨或后壁爆裂的风险。关节外定位内钻技术(Outside-In Retrograde Drilling, OI-RD): 结合了关节外精确定位和关节内反向钻孔的技术。

关节镜使这些不同的骨隧道建立技术成为可能,并引发了关于哪种技术更能实现“解剖重建”的持续讨论和研究。

关节镜手术的微创特性,也对移植物的固定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牢固可靠的固定。幸运的是,固定技术在这一时期也取得了革命性突破。

界面螺钉(Interference Screw): 1983年兰伯特(Lambert)提出的界面固定概念,即用螺钉将移植物挤压固定在骨隧道壁上,被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固定方式,尤其适用于BPTB的骨块固定。黑坂(Kurosaka)等人在1987年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特殊设计的界面螺钉的优越性。随后,金属及可吸收材料的界面螺钉被广泛应用,并发展出适用于固定软组织移植物(如HT)的特殊设计(如RCI®螺钉)。界面螺钉提供了强大的初始固定强度,允许早期负重和活动。悬吊固定(Suspensory Fixation): 这是另一大类重要的固定技术,尤其适用于软组织移植物。1994年,罗森伯格(Rosenberg)和斯克拉(Sklar)发明了Endobutton®,它像一个纽扣一样卡在股骨外侧皮质上,通过高强度缝线环将移植物悬吊在骨隧道内。Endobutton®因其固定可靠、操作相对简单、对移植物类型通用性强等优点而大受欢迎,成为最经典的悬吊固定装置之一。基于类似原理的Transfix®(通过横穿销钉固定)等装置也相继问世。悬吊固定提供了远离关节面的牢固锚定点。

这些先进固定技术的出现,解决了关节镜下操作的固定难题,确保了移植物的早期稳定性,为现代ACL重建的成功和快速康复流程奠定了基础。

关节镜技术的引入无疑是ACL重建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它将手术从大切口的开放时代带入了精细操作的微创时代,显著改善了患者的治疗体验和恢复速度。伴随着关节镜的普及,骨隧道建立技术和移植物固定方法也经历了深刻的变革与创新,使得ACL重建手术更加精准、可靠和成功。一个以关节镜为基础、以可靠自体移植物和先进固定技术为支撑的现代ACL重建框架在20世纪末基本成型。然而,追求完美的脚步并未停止,进入21世纪,外科医生们将目光投向了更深层次的挑战:如何更完美地模拟自然韧带的功能?如何解决旋转不稳的残余问题?

来源:钓子体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