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网红吴半饱因一场“挑战孙姐螺蛳粉”的直播而火爆全网。在视频中,他先吃完5两螺蛳粉,接着连续挑战10碗爆辣口味。这一高能过程让粉丝大呼“过瘾”,同时也将柳州灯泡厂的“孙姐螺蛳粉”推上了热搜。这场看似夸张的吃播背后,揭示了螺蛳粉从地方小吃成长为百亿产业的流量
近日,网红吴半饱因一场“挑战孙姐螺蛳粉”的直播而火爆全网。在视频中,他先吃完5两螺蛳粉,接着连续挑战10碗爆辣口味。这一高能过程让粉丝大呼“过瘾”,同时也将柳州灯泡厂的“孙姐螺蛳粉”推上了热搜。这场看似夸张的吃播背后,揭示了螺蛳粉从地方小吃成长为百亿产业的流量密码与商业逻辑。
一、孙姐螺蛳粉:从街边摊到“5亿流量”的网红品牌
孙姐螺蛳粉的爆红并非偶然。起初,它只是柳州灯泡厂附近的一家老牌螺蛳粉摊,凭借“地道柳州味”在当地赢得了口碑。2020年,校友庞德彪成立了广西螺蛳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通过短视频和直播带货模式,将孙姐螺蛳粉推向全国。品牌通过分享日常制作过程、24小时多机位直播嗦粉场景,迅速吸引了大量粉丝,年流量突破5亿。2023年,孙姐螺蛳粉在抖音推出预包装产品,全年销售额超过2500万元,成为“还原实体店味道”的爆款代表。
吴半饱的挑战正是这一营销策略的延续。通过达人测评、高密度内容分发,品牌持续强化“辣”“过瘾”的标签,精准触达年轻消费者群体。
二、“爆辣挑战”背后的流量逻辑
1. 猎奇心理与感官刺激
螺蛳粉的“臭”与“辣”天然具有话题性。酸笋发酵的臭味、爆辣汤底的刺激,既让人望而却步,又激发尝试欲望。吴半饱的“10碗爆辣”挑战将这种矛盾感推向极致,形成了“闻者掩鼻、观者上瘾”的传播效果。
2. 短视频时代的“沉浸式体验”
孙姐螺蛳粉深谙抖音生态,通过切片式内容(如嗦粉特写、汤汁翻滚画面)高频触达用户。吴半饱的直播进一步放大了这种沉浸感,观众既能直观感受辣味冲击,又能通过互动参与“云挑战”,形成情感共鸣。
3. “懒人经济”与速食红利
袋装螺蛳粉的普及使挑战更具可行性。孙姐螺蛳粉的预包装产品配料丰富,从大块腐竹到浓汤底料,均还原堂食体验。消费者无需前往柳州,即可在家复刻网红同款,助推了“挑战文化”的扩散。
三、螺蛳粉产业的“破圈”启示
1. 地方小吃品牌化:从品类到IP
螺蛳粉的成功离不开“品牌+文化”的双重塑造。孙姐螺蛳粉通过打造“孙姐”人物IP(如抖音号矩阵、直播互动),将地域特色转化为品牌记忆点。类似案例还有“臭宝”螺蛳粉联名电竞战队、王老吉,以年轻化营销抢占市场心智。
2. 供应链与标准化:从作坊到千亿集群
柳州政府通过政策扶持(如地理标志保护、原材料基地建设)推动产业升级。孙姐螺蛳粉建立双工厂配置,扩大竹笋种植至6600亩,确保产能与品质稳定,为爆款打造提供支撑。
3. “网红”如何变“长红”?
螺蛳粉行业已进入精细化运营阶段。头部品牌通过差异化卖点(如“浓汤”“大腐竹”)建立壁垒,白牌则依靠低价策略争夺市场。未来,能否持续创新口味、拓展消费场景(如海外市场、连锁加盟),将决定品牌的长期生命力。
四、争议与反思:流量狂欢下的隐忧
尽管吴半饱的挑战为孙姐螺蛳粉带来了短期热度,但过度依赖“猎奇式营销”也存在风险。一方面,高盐、高辣的饮食方式引发了健康争议(专家建议每月食用不超过3次);另一方面,同质化竞争加剧,消费者可能因审美疲劳而转向其他品类。如何平衡流量与品质,将成为螺蛳粉品牌面临的下一个课题。
结语
吴半饱的“10碗爆辣挑战”既是螺蛳粉网红属性的集中爆发,也是地方小吃逆袭的缩影。从街边摊到直播间,从柳州到全球,这碗“臭粉”的故事远未结束。在这场流量与味道的博弈中,只有坚守品质内核、创新消费体验的品牌,才能真正“嗦”住时代红利。
来源:楠楠美食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