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款定位“家庭智慧旗舰SUV”的新车,于4月16日正式公布售价, 35.98万-44.98万元的定价区间,直接瞄准理想L8和L9的核心客群, 后者去年为理想贡献了超过16万辆销量。
问界M8价格公布后,理想天“塌”了。
这款定位“家庭智慧旗舰SUV”的新车,于4月16日正式公布售价, 35.98万-44.98万元的定价区间,直接瞄准理想L8和L9的核心客群, 后者去年为理想贡献了超过16万辆销量。
问界M8预定订单超过15万张、上市1小时大定转化2万辆的亮眼数据,不仅刷新了行业记录,更预示着中大型中大型SUV市场的竞争格局将被改写。
问界M8通过“ 尺寸对标L9、价格对标L8 ”的组合拳,形成对理想L8/L9的双重压力。
自3月20日便开启预热的问界M8,成为了4月16日鸿蒙智行新品发布会上热度最高的产品。该车上市24小时,大定突破32000台,几乎提前锁定今年中大型SUV销量冠军。
问界M8的 车身尺寸与空间定位接近理想L9 。该车长5190mm,轴距3105mm,与理想L9(车长5218mm,轴距3105mm)几乎一致。
其轴距仅比自家旗舰车型问界M9短5mm,但远超理想L8的3005mm轴距。这种尺寸设计使M8在空间体验上更接近L9,而非L8。
此外,M8提供五座和六座双版本选择,五座版的后排及后备箱空间甚至优于L9的六座布局,满足了家庭用户对灵活空间的需求。
问界M8的定价堪称精准 :起售价35.98万元,低于理想L9的40.98万元,略高于理想L8的33.98万元。六座36.98万的Max版直接对标34.98万的理想L8 Max(M8增换购补贴后跟L8价格相同),44.98万的Ultra版也是直接对标43.98万的理想L9。
这种定价使其既能吸引原本考虑L9的消费者(以更低价格获得类似空间),又能覆盖L8用户(以稍高预算获得越级配置)。
在核心配置上,问界M8全系标配双腔空气悬架(理想L8为单腔,仅L9配备双腔),且纯电续航(CLTC标准超300km)和亏电油耗(6.6L/100km)优于L9的280km续航和7.8L/100km。
智能驾驶方面,问界M8搭载了华为高阶智驾系统HUAWEI ADS 3.3,支持高速、城区和泊车全场景智驾,并计划于2025年第三季度升级至ADS 4.0,有着与问界M9整体相似的智能座舱,相较理想的方案更具技术优势。
问界M8填补了问界M7(30万级)与M9(50万级)之间的空白,同时承接M9的“品牌红利”,向下辐射40万级市场。这一区间原本由理想L8/L9主导,但问界M8通过“L8的价格提供L9的空间”策略直接挤压两者市场。
理想L8和L9在2024年销量下滑(分别同比减少34.2%和25%),问界M8的推出无疑将进一步加剧竞争。
有行业人士指出,问界M8在豪华感上略低于M9,但从实用性配置上,两者几乎没有差距。当这一“青春版M9”都可以和理想汽车的增程线条最顶尖车型L9相竞争,甚至部分功能表现更好,其本质上是对理想汽车的豪华品牌调性的打击。
随着问界M8的发布,赛力斯今年销量“跌跌不休”的境况有望改善。
作为华为鸿蒙智行体系的首个合作品牌,赛力斯曾凭借问界系列实现市场突围,2024年以42.7万辆销量实现182.84%增长,净利润59.46亿元成功扭亏为盈。
然而2025年开局遇冷。根据赛力斯发布的产销快报,今年1-3月,该公司总销量依次为22430辆、21329辆和24609辆,同比降幅达34%-46%,新能源车型颓势尤为明显。
究其原因,问界M7等主力车型竞争力减弱,叠加消费者对即将上市的问界M8持币待购,形成销量空窗期。
问界M8的发布或将成为赛力斯的救命稻草。该车预售表现强劲,创下鸿蒙智行单车型预订纪录。平安证券预计其稳态月销量将达到1.5万辆左右,2025年将为赛力斯带来超过400亿元的营收,有望带动公司2025年盈利进一步释放。
不过,赛力斯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是,随着4月16日华为与上汽联手打造的SAIC尚界品牌的发布,鸿蒙智行的家族成员已经扩展到“第五界”。
其余三界分别为与奇瑞合作的智界,与北汽集团合作的享界,以及与江淮汽车合作的尊界。 据不完全统计,迎来产品大年的鸿蒙智行今年在售车型或将超过10款,较去年几乎翻倍。
赛力斯从最初的“独家合作伙伴”降格为了“之一”,在技术资源倾斜、渠道优先级等方面的独有优势被削弱。
而一个将长期伴随鸿蒙智行联盟运营的难题是,如何在拥挤的乘用车市场赛道平衡五大品牌,形成各自的品牌特色。
尽管鸿蒙智行试图通过价格段、车型(如SUV、轿车)和动力形式(增程/纯电)区分品牌,但实际市场中各子品牌的客群定位仍存在重叠。
例如,享界和智界主攻纯电市场,但因高端纯电用户对续航要求严苛且市场规模有限,难以与问界主打的增程路线形成互补,反而导致市场空间有限。
去年智界R7率先推出增程版,成功带动车型销量翻倍增长,一度领先问界M7。智界R7此次再推出增程新版本,进一步挤压问界生存空间。
酝酿了近一年的尚界也在此次发布会上首次亮相,其英文标识“SAIC”与上汽集团英文缩写一致,这从侧面反映了上汽集团对该品牌的重视程度。
此外,各品牌均搭载华为的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技术,核心功能相似度较高,导致产品差异化不足,进一步模糊了品牌边界。
尽管鸿蒙智行正在变得拥挤,但多位分析人士表示,作为鸿蒙智行首个落地品牌,问界具备先发优势。
双方团队经过5年的磨合,较后来品牌在工作理念、方式和节奏上,更为保持一致,前期积累的丰富经验可以赋能为后续产品迭代升级。
问界利用M9和M8两款产品,已经初步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起豪华的认知标签,但其他四界还需要在华为赋能的智能化技术以外,找到品牌的独特调性。
结语
问界的成功难以复制,其他品牌如智界和享界面临内卷和边缘化,这说明鸿蒙智行可能过度依赖问界。若无法解决品牌定位模糊、资源分配不均和技术同质化等问题, 其“多品牌协同”可能沦为“问界单核驱动”的脆弱模式 。
对赛力斯而言,深化与华为合作的同时,必须加速构建自主创新体系。长远来看,唯有在三电系统、智能座舱芯片及自动驾驶算法等重点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才能摆脱“华为代工厂”的标签,实现从“借势”到“自立”的转型。
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曾断言:“未来头部车企年销不到1000万辆将难以生存。” 问界M8的爆发,既是赛力斯冲击规模化的重要一步,也是中国智造从“性价比”向“质价比”跃迁的缩影。
然而,当科技巨头主导汽车产业时,传统车企如何避免沦为“生态附庸”,仍是待解之题。
来源:风居住的街道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