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书法极美,中国科举史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1 07:52 3

摘要:刘春霖(1872-1944),字润琴,号石云。晚清直隶省河间府肃宁县人,晚清德宗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甲辰科状元,是中国科举制度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所谓"第一人中最后人"。

刘春霖是中国科举制度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近代书画家。1944去世,享年72岁。

刘春霖(1872-1944),字润琴,号石云。晚清直隶省河间府肃宁县人,晚清德宗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甲辰科状元,是中国科举制度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所谓"第一人中最后人"。

刘春霖善书法,尤以小楷为著。小楷笔力清秀刚劲,深得世人推崇。时有"大楷学颜(颜真卿),小楷学刘(刘春霖)"之誉。

刘春霖患有心脏病,经受日伪打击后,病情逐渐加重,经多方医治无效,于1944年1月18日逝世于北京(又一说逝世于1942年),其墓地在河北保定市。

晚年的刘春霖,润琴为其字

刘春霖家乡肃宁县,隶属于河北省沧州市,历史悠久,原始社会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春秋时期燕国置武垣县,隋朝改为河间县,金代置肃宁县。

肃宁县历史上的名人有钩弋夫人、刘完素、魏忠贤、刘春霖、"画眉张"等著名人物。

太湖鼋头渚刻石,背面有刘春霖题字

鼋頭渚刻石背面“鼋渚春涛”,刘春霖1906年题写。

刘春霖家道贫寒,世代为农,其父先后在济南、保定府衙当差,其母亦在知府家中做女仆。刘春霖幼年时随父母在济南,因生活困难,6岁时被送回老家,托靠哥嫂抚养,8岁时入私塾读书。他天资聪颖,学习刻苦。后来,父亲把他带至保定,入莲池书院读书,连续攻读十余年,学业长进很快。

刘春霖字画

开挂的学霸:光绪三十年(1904)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次年奉派到日本法政大学留学。

归国后历任资政院议员、记名福建提学使、直隶高等学堂提调和保定北洋女子师范学校监督等职。

民国3年至13年(1914年至1924)历任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和曹锟等总统府内史(相当秘书长),并兼任中央农事试验场和直隶高等学堂学监等职。

民国9年、10年(1920、1921)曾两次代表大总统徐世昌到山东曲阜,主持孔子大成节典礼主祭,名噪一时,后任直隶省教育厅厅长等职。

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

刘在大总统府和直隶省任职期间,目睹了当时军阀混战、内部争斗、政治腐败的局面,非常愤慨。他把自己在总统府任职比作"执戟郎官"。

民国17年(1928年)辞官退隐北平。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我国东北三省,蒋介石命令东北军队不战而退,刘极为愤慨。

吉林长春市伪满洲国皇宫

"满洲国"派人以溥仪的名义邀请刘春霖前去,许以伪满教育部部长之职,遭到刘的严词拒绝。宋哲元任河北省省长时,出于对状元的敬仰,即拜刘春霖为师。

"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军占领北平。大汉奸王揖唐(王和刘是同科进士、日本留学时的同学),想借刘状元之名作招牌,邀其出任北京市市长要职,百般动员说服,均被刘严词拒绝。日伪恼羞成怒,第二天即派日伪军抄了刘的家,用刺刀把全家人赶出家门。后经重资买动和托人说情,才让家人进门,把抄去的财物送还。此事对刘的打击很大。从此,闭门谢客,居家以诗书自慰,当时颇为人所敬仰。

热心救灾。民国22年(1933年)夏,黄河泛滥,冀、鲁、豫三省受灾严重,人民流离失所。刘春霖等人发起组织了"河北移民协会",并在内蒙建立"河北新村",先后移民数次,计330户、1100多人,费用均由发起人捐献和募集。刘不顾年迈奔走其间,并联系当时河北省主席于学忠命令各地政府予以协助。

刘春霖信札

刘春霖博学多才,兴趣广泛。对古文学、史学和金石学造诣深邃,并对小学(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研究有素,颇多见解。因博学,不惜重金购书,多善本,藏书在万册以上,并曾在保定等地开设"直隶书局"数处,对中华文化的传播起了一定作用。

刘春霖题写的匾额

上图为刘春霖题写的牌匾,是河北省河间市文保部门工作人员2014年7月19日在二十里铺清真寺内发现,长约1.5米、宽约1米,木质,上书"惟精惟一"四个金色大字,浑厚质朴,刘春霖的署名在匾额正上方,立匾时间为民国十二年。

刘春霖中状元趣闻

刘春霖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但他状元及第实属偶然,其中还有一段趣事。

《殿选卷文录》

公元1904年7月,清廷照例又举行了一次殿试,主考大臣经过认真挑选,把入选的试卷按名次排列,呈请慈禧太后"钦定"。

当时内外交困,忧心忡忡的慈禧太后正准备做七十大寿,想从科举之中得到一点吉兆。她首先翻开主考官列为头名的试卷,字迹流利清秀,文词畅顺华丽,内心颇喜。但目光一投向落款时,一股阴云陡然开起。夺魁的举子是广东人朱汝珍,一见"珍"字便想起了珍妃,因为珍妃支持光绪皇帝改良,使慈禧太后十分不悦,后来将珍妃推入井中溺死,所以一见"珍"字便肝火上升;又加上朱汝珍是广东人,更使慈禧火上浇油。

慈禧想起太平天国洪秀全,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高举反清大旗的孙中山……这些大清朝的"首逆"都出自广东,在慈禧看来广东人是她的克星,是无法容忍的,于是将朱汝珍的试卷扔到一旁。

当慈禧翻开第二份试卷时,心头又不禁高兴起来。因为第二份试卷是直隶(今河北省)肃宁人刘春霖的,"春霖"二字含春风化雨、甘霖普降之意,这一年又逢大旱,急盼一场春雨。加之直隶地处京畿,"肃宁"又象征肃静安宁的太平景象,这对烽火四起、摇摇欲坠的清王朝,自然是"吉祥"之兆。于是,大笔圈定,名列榜首,发榜时刘春霖由原来的第二名而成了头名状元,经过主考官的保奏,为照顾社会舆论,朱汝珍的名字虽然没有抹去,也只得屈居刘春霖之后了。

刘春霖中状元后的第二年就废除了科举考试。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灭亡,科举制度被彻底取消,刘春霖便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

武昌起义旧址,武昌红楼即当时的鄂军都

武昌红楼,鄂军都督府

刘春霖书法欣赏

刘春霖的书法自成一家,尤以小楷著名,娟秀端庄,流布甚广,有较大影响。

1928年辞官退隐后,以有状元科名,润笔卖字,应接不暇。晚年为了生存,坚持以写字卖文筹资。

他的书法圆匀平正,为典型之馆阁体,看起来像是印刷出来的!

刘春霖书法

时有"大楷学颜(真卿),小楷学刘(春霖)"的说法。当年,翁同龢见还没有登第的刘春霖的笔墨,曾惊叹不已,预言他将大魁天下。

刘春霖出版有《大唐三藏圣教序》、《兰亭序》等小楷字帖多部;大字法帖亦有出版。

下三图为刘春霖殿试卷,开头三行写的是名字、岁数(30岁)、什么地方的人,什么时候考上来的等信息。

刘春霖殿试卷

刘春霖殿试卷

刘春霖殿试卷

刘春霖策论卷

刘春霖写的欧阳修《秋声赋》

刘春霖写的般若波罗蜜心经

刘春霖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学识渊博,精通书法,不向伪满、日寇妥协,有气节,足为楷模。

来源:魅力老照片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