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晨“吃枣”贾静雯“挨砸”为何受好评?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1 07:34 2

摘要:该剧开创性地探讨了这一独特领域,吸引了众多关注。剧中的“美丽摆渡人”在医生职责的召唤下,不断克服个人恩怨,因共同的职业理想和信念紧密合作,解决复杂的手术挑战,共同努力救助患者。

原创 夯石 BRTV北广人物周刊

北京卫视热播剧《以美之名》聚焦新时代中国整形修复医生的职业生涯,由姚晨、贾静雯、侯雯元等人担纲主演。

该剧开创性地探讨了这一独特领域,吸引了众多关注。剧中的“美丽摆渡人”在医生职责的召唤下,不断克服个人恩怨,因共同的职业理想和信念紧密合作,解决复杂的手术挑战,共同努力救助患者。

剧中不乏细节满满、感动满满的金句和名场面。特别是姚晨扮演的乔杨“吃枣”,贾静雯饰演的周静雯“挨鸡蛋砸”等细节受到观众好评。

乔杨原本是三甲公立医院烧伤整形外科的天才医生,技术好,有点傲气,为人真实不世故,常被领导视为刺头……有一场戏,姚晨饰演的乔杨刚做完手术,她一边吃枣一边跟同事聊天。隔着屏幕,观众都能感知姚晨吃的大枣的品种、甜度、脆度甚至味道,她还一边吃,一边拿着手机玩。

手术的辛苦和体力消耗、手术后的放松和成就感,包括乔杨的独特个性,都通过吃枣这个细节展现出来。

还有跟贾静雯饰演的周静雯吃火锅的戏,姚晨端碗夹菜的动作极具生活实感,连吃饭时塞牙的面部表情都那么鲜活生动。相比那些屡屡受到观众诟病的“假吃”,姚晨的“真吃”体现的是对角色和表演的尊重,更体现了演员的职业素养和敬业态度。

贾静雯饰演的周静雯,是一位从德国学成归来的专业人士,后来与丈夫秦归共同创立了格慕整形医院。

剧中,由于一起医疗事故的舆论压力,整形科主任带头跳槽,“责任”意外落在周静雯头上,妆容精致的她一上班就被鸡蛋砸头,狼狈的她收拾整理了一下接着上班……这场戏在贾静雯的精彩演绎下成为剧情的重要节点,引发了之后一连串戏剧冲突。

作为成名日久、观众熟知的演员,姚晨、贾静雯用真情投入、真实表演,突破了表演上的“系统性困局”,值得称赞。

长久以来,某些演员的假戏“假作”、缺乏真实魅力,导致演员、导演、投资方、平台和观众被动地深陷其中,形成“系统性困局”。

这种行业性的“系统性困局”像一张无形的网,每个参与者都在其中扮演着推手兼受害者的角色。

演员为什么必须要“假戏真做”?

首先是观众的需要。

2022年某平台评估报告显示:当演员连续3部戏角色相似度超60%,观众留存率会骤降42%。但更换新演员的风险系数却是重复使用老演员的2.3倍。

在这种“背景”下,成熟演员或老演员的真情投入、真实表演便成为最大的“底线”,因为“假戏假做”对观众的杀伤力最大。这同时也是近些年众多老戏骨格外受观众追捧的原因——老戏骨珍惜每一次表演机会,常常用最真实最生活化的表演牢牢吸引住观众。

其次是演员、主创、投资方和平台的共同需要。

从演员角度来说,保持安全戏路、维持曝光无可厚非,但“假戏假做”极易导致演技退化、丧失可塑性。

从导演角度来看,选用有收视保障的成名演员,却得不到“假戏真做”的回报,极易导致作品同质化并加剧内卷。

从平台方看问题,单凭数据评估和选用演员只是“播种之前丰收作物”的思路,极易扼杀表演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而站在观众角度,如果一面吐槽表演的虚假和套路化,另一面却依旧关注、点击,反映的是市场反馈信号失真,导致的可能是“系统性困局”升级。

如果演员连真情投入、真实表演也即“假戏真做”都做不到,凡事按套路,以套路为美,又何来表演上的突破和创新呢?

近年来影视行业值得关注的积极信号接连出现,包括——“分账剧新规则”:爱奇艺2023年推出的“表演创新激励基金”,对突破性表演给予额外0.5-1.5%的分账比例;正午阳光开始采用“角色匹配度盲测”,就是隐去演员名字评估表演片段;抖音开发“观众泪点、笑点波动监测”算法;上海电影节增设“类型突破奖”;某AI选角系统开始识别“微表情变化丰富度”等非传统指标;豆瓣小组“反抗套路化表演联盟”已有十余万成员,曾发起抵制注水续集……

要从根本上破局,或许亟需一场针对产业核心机制的“供给侧改革”。这种变革不能只依赖个别演员或导演的觉醒,而需要建立一套新的价值评估体系和生产规则。

只要想办法从源头从根本从行业从系统上去解决实际问题,积极正向的改变一定会到来。

来源:戚戚侃综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