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孙俪携现实主义都市剧《蛮好的人生》强势回归,首播即包揽央视八套(CCTV-8)与东方卫视收视双冠,创2024年以来都市剧开播收视新高。这部聚焦中年女性生存困境的剧集,以“不悬浮、不狗血”的硬核叙事,撕开了国产职场剧的创作窠臼,更让观众重新审视孙
2025年4月,孙俪携现实主义都市剧《蛮好的人生》强势回归,首播即包揽央视八套(CCTV-8)与东方卫视收视双冠,创2024年以来都市剧开播收视新高。这部聚焦中年女性生存困境的剧集,以“不悬浮、不狗血”的硬核叙事,撕开了国产职场剧的创作窠臼,更让观众重新审视孙俪的表演疆域与国产剧的审美转向。
《蛮好的人生》首播两集即以酷云实时收视率破3.2%、德塔文景气指数2.31的成绩刷新纪录,全网热搜162个,抖音相关话题播放量破亿。观众用“边骂边追”形容观剧体验——剧中胡曼黎(孙俪饰)遭遇丈夫出轨、职场构陷的双重暴击,其狼狈跳河抓奸、菜场推销保险等情节,既引发“乳腺疼”的争议,又因极致真实引发强烈共鸣。这种“痛感共鸣”恰是该剧破圈的关键:它摒弃传统都市剧的滤镜,将中年女性的生存焦虑、职场性别歧视、婚姻信任危机等议题赤裸呈现。
孙俪此次彻底打破“甄嬛”“芈月”等古装大女主的光环,将胡曼黎塑造成一个“满身烟火气”的保险女王。短发红唇的干练造型下,是市井智慧与精英思维的奇妙融合:她能用上海话俚语化解客户疑虑,也会为五毛钱葱油面与摊主讨价还价;面对职场霸凌时,她以“查账式离婚”反击丈夫出轨,又在失业后化身“抖音保险侠”逆袭。这种“不完美但真实”的角色塑造,让观众直呼“这才是中年女性该有的样子”。
尤为亮眼的是孙俪对细节的把控:剧中胡曼黎醉酒后肿眼泡、泪涕横流的狼狈状态,被观众评价为“宿醉照进现实”;而她在家长会上掏保单说“这是我给儿子买的成长基金”时,坚韧与心酸交织的眼神戏,更被赞“演活了中年母亲的铠甲与软肋”。
与传统职场剧的“开挂逆袭”不同,《蛮好的人生》选择以“钝感叙事”呈现现实困境。胡曼黎的职场崩塌充满细节:因代签保单被举报违规、遭同事集体构陷、最终被公司扫地出门——这些情节没有“反派作天作地”的戏剧化设计,却精准映射保险行业“业绩至上”的丛林法则。而她与落魄富二代薛晓舟(董子健饰)的“破局组合”,则撕开“精英叙事”的伪装:两人从互相拆台到联手创业,靠的不是霸道总裁救赎,而是菜场摆摊、社区调研的笨功夫。这种“去爽感化”的创作逻辑,让观众在压抑中感受到真实的生命力。
该剧的成功,标志着央视在都市剧领域的战略转型。导演汪俊延续《小欢喜》《小别离》的细腻笔触,将镜头对准上海弄堂的烟火气与外滩的金融光影,通过保险行业的微观切口,探讨养老、医疗等宏观命题。编剧团队深入保险从业者群体,甚至将“健康告知书”“免责条款”等专业术语转化为戏剧冲突,既保证专业度又避免说教感。这种“生活流创作”模式,与流量明星主导的悬浮剧形成鲜明对比,为行业提供了“内容为王”的新范式。
《蛮好的人生》引发的不仅是追剧热潮,更是一场社会情绪的集体释放。当胡曼黎在便利店啃冷饭团、用保温杯泡枸杞时,弹幕刷屏“这不就是我?”;当她怒吼“39岁不是下坡路”时,无数职场女性在社交媒体转发自勉。剧集通过胡曼黎的蜕变,传递出“撕碎体面、自我重构”的价值观,与白玉兰奖近年“视后高龄化”、《浪姐6》巩俐现象级回归等文化事件形成共振,宣告中生代女性在影视话语权争夺中的强势崛起。
《蛮好的人生》的收视奇迹,本质是观众对真实叙事的奖赏。当孙俪褪去“娘娘”光环,以胡曼黎的狼狈与坚韧叩击现实,国产剧终于完成从“造梦机器”到“社会切片”的转型。这不仅是孙俪的表演破局,更是中国电视剧工业向生活深处扎根的里程碑。
来源:好剧百宝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