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工匠开“良方” 每度电省了8分钱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1 08:35 2

摘要:“邱灿树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为我们量身定制用电方案,平均每度电降了8分钱,每个月的电费成本节约11%。”广东喜源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喜源公司”)相关负责人刘修涛高兴地告诉记者。

“邱灿树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为我们量身定制用电方案,平均每度电降了8分钱,每个月的电费成本节约11%。”广东喜源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喜源公司”)相关负责人刘修涛高兴地告诉记者。

喜源公司坐落于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庵埠镇工业区,是一家专业从事巧克力制品及压片糖果生产的企业。凭借优质产品,公司不仅在国内市场赢得良好口碑,业务更拓展至东南亚、中东、非洲及南美等海外市场。在生产高峰期,当设备全速运转、订单集中交付时,企业用电负荷峰值可达800千伏安,如何降低用电成本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针对这一需求,潮州市总工会“劳模工匠助企行”活动精准发力。南方电网广东潮州供电局工会迅速响应,组织邱灿树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团队深入喜源公司,为企业量身定制“省电方案”。

供电部门工作人员入企走访服务。陈仕烁/摄

“削峰填谷”省下“真金白银”

电费成本高,是不少制造业企业的头等难题,去年,喜源公司终于找到了破解之道。有一天,公司的巧克力生产车间迎来了一批“特殊访客”——南方电网广东潮州供电局邱灿树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的专家团队。

当时,车间流水线机器轰鸣,工人正将成型的巧克力块封装打包。几位头戴安全帽、手持检测设备的专家走到配电箱旁,仔细检查用电设备。刘修涛快步迎上前:“邱工,您看这条生产线,订单一多电费就飙升……”

邱灿树团队深入调研,不仅走访了生产车间和产品展厅,详细了解从原料到成品的每道工序,还调取了企业近三年的用电数据,包括负荷曲线、功率因数等关键指标。他们分析发现,部分设备因长期使用导致效率低下,存在力调电费偏差、变压器过载等问题。

针对喜源公司24小时连续生产的特点,邱灿树团队开出“省电良方”。团队成员陈泽阳告诉记者,喜源公司已实现自动化生产,分早中晚三班制,工人只需负责包装环节和生产设备监管等,团队建议,将重要生产任务放在用电谷值时段,工业用电仅需0.23元/千瓦时,通过“削峰填谷”降低用电成本。同时,鼓励公司采用节能设备和技术,通过铺设光伏板,在用电峰值期间自产自用,消纳部分用电量。至此,该公司平均用电成本从原来的0.68元/千瓦时降至0.6元/千瓦时。

“‘削峰填谷’效果非常显著。用电成本明显降低,每月电费支出减少约11%,去年全年节约电费约31万元,这省下的可都是真金白银。”刘修涛感慨道,劳模工匠的指导切实提升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建立“三位一体”服务机制

“工会鼓励支持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团队走进中小微企业,为企业提供用电设备检测、电力系统维护等专业服务,并量身定制解决方案,帮助企业降本增效。”南方电网广东潮州供电局工会办公室负责人陈丽曼表示,通过劳模工匠助企行活动,已建立起“企业需求—专家对接—技术支持”三位一体的服务机制,方便企业随时向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团队咨询用电问题,还引入先进管理理念,助力企业优化生产流程、完善管理制度。

“劳模工匠助企行”活动不仅惠及他人,也反哺自己。“与日常工作相比,助企行活动让我们更加贴近企业的实际需求。我们不仅需要运用专业知识,还需要与企业员工深入沟通,了解他们的具体问题和困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收获了更多的实践经验,也提升了我们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在跨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方面。”团队成员刘瑶章深有感触。

活动还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通过劳模工匠的言传身教,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精湛技艺在企业中广泛传播,激励更多职工对标学习,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有效提升职工专业素养,帮助企业培养更多优秀技术人才。

来源:环球网海外看中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