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环球新财讯》报道,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人类的围观下热闹非凡,而人形机器人产业化的“马拉松”才刚刚开始。人形机器人商用目前进展如何?为什么能跑马拉松却不一定能商用?哪些核心指标才是人形机器人能否走向市场的决定因素?
央广网北京4月21日消息(记者吕红桥)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环球新财讯》报道,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人类的围观下热闹非凡,而人形机器人产业化的“马拉松”才刚刚开始。人形机器人商用目前进展如何?为什么能跑马拉松却不一定能商用?哪些核心指标才是人形机器人能否走向市场的决定因素?
随着一个个人形机器人冲线,这场迄今为止最特别的半程马拉松赛事落下帷幕。20支人形机器人赛队首次站上跑道,其中有6支队伍完成比赛。虽然是人类选手和人形机器人选手共跑,但赛事的主角显然是机器人。比赛期间,机器人有正常发挥、稳步前行的,也有踉踉跄跄、一头栽倒的,还有原地转圈甚至跑错方向的。在人类的眼中,比赛娱乐性十足。而实际上,这场马拉松更有现实意义,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梁正用“标志性”来评价它。
梁正介绍:“人形机器人和人一起参加半马比赛,确实是特别有标志性意义的一次实验。人形机器人现在发展速度非常快,其实大家也看到,中间有一些故障,还有一些能够完赛的。从专业角度来讲,就是我们要测试一下现在人形机器人在能力上发展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
机器人马拉松到底测试的是哪些能力?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很大一方面是机器人的稳定性。像比赛中摔跟头就跟步态稳定性密切相关。另外,比赛中还经常有换电池的画面,电池续航、换电速度也是衡量稳定性的指标。此外,技术人员还要经常给机器人喷冷却液降温,说明发热情况也关乎稳定性。
一位业内人士提到:“因为(半程)马拉松是二十几公里长时间奔跑,它整体电机发热很严重,步态算法非常不稳定。因为双足在步态上非常复杂,走两步没问题,再跑,它会踉踉跄跄、扭扭捏捏,对技术要求非常高。 ”
这样一场比赛结束后,有人会问,人形机器人连马拉松都能跑,是不是已经可以商用了?现实情况是,目前有些人形机器人已经商用,但主要功能仍然是迎宾、展示等,并不实用。国外的明星机器人如波士顿动力的阿特拉斯和特斯拉的擎天柱对外展示的技术让人感觉非常震撼,也都是在实验室完成的,离商用还有距离。业内人士告诉我们,从稳定性来看,目前功能性人形机器人还无法走向市场。
“人形机器人和汽车不一样,汽车比如空调坏了,雨刮器坏了,甚至轮胎坏了,都能照样行驶。但机器人不一样,语音交互坏了,它就不能对话了;一个电机关节坏了,它就不能走了。人形机器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系统,就是双足再加上语音交互、触觉、视觉、听觉,集所有功能于一身,任何一个功能出了问题,都会大大影响人形机器人的使用。 ”该业内人士说。
衡量人形机器人技术成熟度还有多个维度。梁正说,目前主流机器人一般只能适应单一场景,以取货送货为例,只能完成从A点到B点的固定任务,换一个环境可能就不行,所以通用性需要进一步泛化。成本方面,目前一些硬件成本很高,使用寿命却很有限,市场也很难接受。
对于人形机器人的商用时间,梁正预计:“通用人形机器人至少在10年内是不大可能真正实现普及化的。如果是工业用的人形机器人,业界现在认为在一些比较特定的场景,比如汽车装配等行业,有可能在两年内就能够真正在产线上得到应用,所以相对来讲,其实家庭生活服务类的是会更慢的,它的要求也会更高。 ”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