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诉讼检察为城市生活“降噪”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1 10:25 2

摘要:作为一种“看不见的污染”,噪音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活、工作和学习质量。近年来,徐汇区人民检察院聚焦老百姓“家门口”的噪声污染,运用走访、大数据梳理、模型筛选等手段,收集履职线索,依法办理多起公益诉讼案件,为城市生活“降噪”。

作为一种“看不见的污染”,噪音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活、工作和学习质量。近年来,徐汇区人民检察院聚焦老百姓“家门口”的噪声污染,运用走访、大数据梳理、模型筛选等手段,收集履职线索,依法办理多起公益诉讼案件,为城市生活“降噪”。

运用模型筛选线索

检察履职让夜晚更加宁静

夜间是人们休息的时间,需要安静平和的生活环境。夜间施工噪声严重干扰居民睡眠质量,影响身心健康。《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夜间施工需取得相关证明后方可进行。但有些施工项目为了赶工时等原因,选择在夜间偷偷开工。

2024年8月,徐汇区人民检察院运用最高人民检察院“噪声污染防治公益诉讼法律监督模型”筛选线索,发现某路段多处施工项目违规夜间施工,持续发出高、低频噪声,使周边居民不堪其扰。

在调查过程中,公益诉讼检察官办案组向徐汇区大数据中心调取夜间噪声投诉工单,邀请“技术调查官”根据《环境噪音监测技术规范》随机、连续、多点位使用数字声级计进行现场噪声检测,显示部分点位噪音数字长时间持续在80分贝以上,已超出限制约40%,从而明确公益侵害程度。

9月,徐汇区人民检察院向职能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其对相关路段夜间施工的噪声污染问题予以规范,并加强排查其他夜间施工的噪声污染问题。职能部门在收到检察建议后高度重视,立即叫停2处改造项目、约谈1处施工项目,组织代建、施工及监理单位对4处点位进行集中整改,并完善夜间巡查监管机制、落实严格约谈监管措施。

2024年底,徐汇区人民检察院开展现场“回头看”,确认夜间施工扰民问题整改到位。

调取大数据了解市民所急

检察建议让烟火气更加纯粹

在街头巷尾的商铺里,美食的香气,琳琅的衣装,伴随着店家不时的吆喝、叫卖声,客人的交谈声,共同“点燃”了城市的烟火气。但是当这些吆喝、叫卖声通过喇叭、音响,不间断、大音量地播放,就成了噪声污染,只会“点燃”周边受扰居民的“火气”。

2024年4月,徐汇区人民检察院通过向区大数据中心调取数据发现,有市民反映称某路段沿街商铺、超市用喇叭播放促销、叫卖声,导致周边居民没办法休息。

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该路段属于2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或者居住、商业、工业混杂,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昼间、夜间的环境噪声等效声级限值分别60、50dB(A))。公益诉讼检察官办案组多次前往问题点位开展实地走访调查,使用“数字声级计”仪器检测发现沿街多家商铺、超市在室外使用扩音器,音响器材等设备播放音乐、广告,分贝值超过规范标准,存在环境噪声污染问题,已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2024年5月,徐汇区人民检察院向职能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其对相关商铺、超市的噪声污染问题予以规范,做好源头管理工作。职能部门在收到检察建议后对相关商铺、超市予以劝阻,并进行噪声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加强巡查力度,创建文明经营环境,保障周边居民日常生活不受影响。

2024年7月昼间,徐汇区人民检察院开展现场“回头看”,对涉案商铺、超市测得数据均在60dB(A)以下,噪声污染问题得到解决,附近居民的“火气”消散了,城市的烟火气氤氲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

走访调查发现“吵闹”显示屏

督促整改让等候更加安心

测音点与音源距离

在上海,大多数公交站台都会配有显示屏,实时滚动提示下一班到站车辆信息,让出行的候车乘客“心里有数”。然而,2024年5月,检察官办案组在夜间噪声实地走访调查中发现,某位于2类声环境功能区的公交车站台显示屏持续制造噪音。经检察人员检测,该显示屏夜间、昼间的平均等效声级分别为72.75dB(A)、69.44dB(A),均已超过环境噪声限值,已造成噪声污染,对候车乘客和周边小区造成影响。

2024年9月,徐汇区人民检察院与职能部门开展案件磋商,通报案件基本事实并督促履职。职能部门立刻组织工作人员对涉案公交站点进行现场查看并及时督促整改,调低显示屏效度和档数,控制噪声分贝,尽可能减少对周边居民影响。并进一步加强交通运输领域噪声污染防治的宣传教育力度,对包括公交站点在内的公交客运服务设施进行监督检查,一旦发现类似问题,及时处理,做好源头管理工作,打造更优更静城市环境。

2025年2月,检察官办案组进行“回头看”,确认显示屏已整个更换,不再发出机械噪音。经现场测音,在无车辆噪音干扰下,显示屏周围噪音在55分贝左右,未超过标准限值,现场噪声污染已得到有效整改。

徐汇区人民检察院坚持将人民群众追求更高品质幸福生活为目标,积极参与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运用法治化手段,将检察履职的触角延伸至各个微小的民生领域,还静于民,编织出美好生活“幸福画卷”。

来源:上海检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