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俄罗斯政府宣布将于2025年全年举办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计划邀请包括中国在内的17个国家代表参与。
特朗普缺席,17国齐聚俄罗斯!普京以最高礼仪迎接中方贵客
202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
俄罗斯与中国作为二战重要战胜国,分别围绕卫国战争与抗日战争胜利举办系列纪念活动。
这一历史节点不仅成为国际社会回顾二战记忆的契机,也在当前国际局势中掀起新的讨论。
俄罗斯政府宣布将于2025年全年举办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计划邀请包括中国在内的17个国家代表参与。
根据俄方公布的方案,首都莫斯科将举行阅兵式、历史展览与学术研讨会,各联邦主体同步开展区域性纪念活动。
中国作为重要合作伙伴,将派出高级别代表团参与主要庆典,双方在联合声明中强调共同维护二战胜利成果的重要性。
国际社会对纪念活动的参与度呈现明显分化。
俄罗斯未向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发出邀请函,白宫方面对此未作公开回应。
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公开发表声明,称俄罗斯在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构成"对欧洲的全面战争",呼吁成员国集体抵制莫斯科的纪念活动。
该言论随即引发争议,部分欧洲历史学者指出,将现实政治争议与历史纪念混为一谈可能模糊二战历史的客观认知。
乌克兰政府近期采取的多项举措引发国际讨论。
该国议会通过法案,将原定5月9日的"胜利日"改为"欧洲日",同时加快清除境内苏联时期纪念碑与历史地标。
基辅市中心的多座二战纪念雕塑被迁移至专门园区,十余个带有苏联印记的地名完成更名。
乌克兰文化部长表示,这些行动旨在"摆脱殖民历史记忆",但俄罗斯外交部将其定性为"系统性否定反法西斯战争贡献"。
围绕历史解释权的争论持续升温。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年度国情咨文中重申,苏联红军在二战中解放了11个欧洲国家,为终结纳粹统治作出决定性贡献。
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强调,任何试图篡改二战历史的做法都不可接受。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则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国际社会应客观看待历史与现实问题,反对将俄乌冲突责任单方面归咎于某一方。
欧盟内部对纪念活动的态度出现分歧。
匈牙利外长西雅尔多公开反对集体抵制的提议,认为"历史纪念不应成为政治工具"。
德国历史学家施耐德在《法兰克福汇报》撰文指出,当前欧洲存在"选择性记忆"倾向:既谴责俄罗斯现行政策,又刻意淡化苏联在二战中的牺牲。
数据显示,莫斯科红场无名烈士墓近年接待的欧洲游客数量下降约40%,而波兰、波罗的海国家新建的二战纪念馆参观量显著增加。
中国在相关纪念活动中的角色备受关注。
除参与俄罗斯的庆典外,北京计划举办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国际研讨会,邀请东南亚多国学者共同研讨二战亚洲战场历史。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启动数字化改造工程,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还原重要战役场景。
民间层面,多个城市筹备重走滇缅公路的纪念活动,部分抗战老兵后代将参与路线勘察。
国际舆论场呈现多元声音。
英国《卫报》评论指出,历史纪念正在成为大国博弈的新维度;
印度《经济时报》关注到发展中国家对二战记忆的差异性认知;
半岛电视台则聚焦中东国家在相关纪念活动中的缺席现象。
社交媒体平台的热搜榜单显示,#谁的二战记忆#话题在24小时内获得超200万次讨论,网民对历史教育的区域差异展开激烈辩论。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年度和平论坛上呼吁,各国在铭记历史时应超越现实分歧。
他强调二战确立的国际秩序基本原则仍是维护和平的重要基石,并提醒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新挑战需要集体智慧应对。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老战士协会宣布启动"和平传承计划",将在全球百所学校建立口述历史档案库。
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来源于互联网,旨在传播正面信息,没有低俗或不良引导如有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迅速删除内容!如有不准确信息,请告知,我们将尽快作出更正。
参考资料:
参考消息在2025-2-10关于《俄驻华大使馆将举办一系列活动,纪念伟大的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 》的报道
来源:完美云朵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