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眼中的西双版纳】云南日报关注:同泼一江幸福水 共绘澜湄情谊卷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1 10:59 2

摘要:4月13日至15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迎来傣历1387年新年节,“2025同泼一江幸福水——听见湄公河”活动在景洪市启幕,来自中国、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五国的青年齐聚澜沧江畔,以水为媒,以节为桥,共同体验傣族传统节日的魅力。泼水狂欢的喜悦让彼此更加亲近,龙

4月21日

云南日报关注

同泼一江幸福水 共绘澜湄情谊卷

正文如下

青年们学习象脚鼓。记者 李文君 摄

4月13日至15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迎来傣历1387年新年节,“2025同泼一江幸福水——听见湄公河”活动在景洪市启幕,来自中国、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五国的青年齐聚澜沧江畔,以水为媒,以节为桥,共同体验傣族传统节日的魅力。泼水狂欢的喜悦让彼此更加亲近,龙舟竞渡的鼓点叩响友谊的节奏,电子舞曲的韵律编织跨国音符,写满愿望的孔明灯点亮同一片夜空。从这场水的狂欢里,澜湄各国青年对“亲如一家”的感知更加真切。

文化共鸣 心手相连

澜沧江—湄公河蜿蜒流淌,串联起流域六国的文明脉络。当装满心愿的水灯顺澜沧江而下,当各国青年的歌声回荡在西双版纳的夜空,语言的隔阂在欢笑中消融,共同的情感在互动中升温。傣族歌手孙彪以“主人”的身份,带着各国青年放水灯和孔明灯、跳傣舞、观游演、逛傣寨,更以音乐为媒架起沟通的桥梁。“音乐和笑容是最好的交流方式。我们放飞的每一盏灯都载满了美好愿望,泼出的每一捧水都带着真挚祝福。”孙彪说,这些具象的仪式,让文化差异在欢笑声中消融。

孙彪还提到,傣族孔雀舞、象脚鼓舞、哈尼族铓鼓舞等民族特色文化,都是西双版纳送给澜湄伙伴的礼物。文化的流动从来不是单向的,现在傣族年轻人喜爱的“蹦傣迪”,背景音乐源于柬埔寨电子舞曲,“这种文化基因的共通性,让青年们在互动中倍感亲切。”孙彪说。

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的老挝留学生刘丹柔第一次体验中国泼水节,最期待的环节是“与各国小伙伴打水仗”。说到老挝的泼水节,她笑言:“我们那里也是满街歌舞,但这里的龙舟赛和民族游演更有仪式感。”

昆明医科大学的柬埔寨留学生彭小萍对西双版纳的傣族服饰和随处可见的东南亚元素印象深刻:“西双版纳的大象元素、建筑风格、酸辣傣味,让我仿佛回到了家乡。”云南大学越南留学生何氏兰芳则更喜欢中国的普洱茶文化:“这是我第三次到西双版纳,我去过茶山、茶园,体验过采茶、制茶;越南茶树种植同样历史悠久,与中国的茶艺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泰国歌手马惠桢此前对中国泼水节的印象是“温和优雅”,但亲身参与后彻底改变了看法:“在泼水广场上,大家互相泼洒祝福、‘蹦傣迪’、感受云南打跳,这里的热情程度一点不输泰国的宋干节。”她表示,泰中两国的泼水节虽有形式差异,却同样承载着对新年的祝福和对生活的热爱。更让她感到亲切的是,在曼景保村赶摆时,泰语与傣语的相似性让她与当地商户无障碍交流,“这种语言相通的感觉,就像走在泰国的街巷里。”

孙彪与马惠桢不约而同提到了音乐的力量。孙彪表示,他曾在泰国留学,在语言沟通方面没有障碍,与马惠桢在音乐方面有很多探讨和展望。“此次和来自泰国的歌手同台演出后,我们有了新约定,未来共同创作一首中泰文化混搭的歌曲,甚至可以在中国和泰国拍摄融合两国文化符号的MV。”马惠桢也说,“音乐是没有国界的,它能够让来自不同民族的人们成为朋友。这次很荣幸能把我翻唱的中泰双语版《一起飞翔》带到西双版纳演出,感觉就像是把两种文化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今年恰逢中泰建交50周年,她想以音乐续写两国友谊,用歌声唱出两国美好未来。

政策助力 “串门”便利

如果说文化共鸣是澜湄国家情感联结的基石,那么近年来中国与澜湄国家间的互惠政策,则为人员往来与经济合作按下了“加速键”。青年们亲身体验政策红利的同时,也对未来的开放与协作充满期待。

从“跨国远行”到“轻松串门”,青年畅想着更自由地流动。彭小萍对此深有体会:“现在邀请柬埔寨朋友来中国更方便了,这次泼水节让我体验到不一样的节日氛围,我会把云南推荐给身边更多亲朋好友。”她提到,家乡有很多中国商人,柬中经贸往来频繁,而文化交流则是经贸合作的润滑剂,“我相信当他们吃过中国菜,体验过中国传统节庆文化,就会更加了解中国,信任和交流也会更多。”何氏兰芳也观察到,随着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签证政策的放宽,越来越多越南人选择到云南旅游,尤其是冬季来看雪,“以前去北方看雪太远,现在云南就能满足,免签政策让说走就走的旅行成为可能。”马惠桢作为一名“中国通”,足迹遍布北上广、黑龙江等地,她表示:“政策开放让跨国旅行变得像走亲戚一样简单。”

数字生态与交通网络的发展让“澜湄生活圈”加速成形。便捷的现代生活服务,不仅消弭了跨国生活的障碍,更成为青年规划未来的底气。刘丹柔对中老铁路等跨境交通网络的完善频频点赞:“从昆明坐动车到西双版纳只要3小时,而从西双版纳能通过中老铁路直达老挝,为老挝民众跨国求学、就业提供了更多便利。”作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何氏兰芳计划毕业后留在中国,成为越中友好关系的传播者:“越南和中国关系友好,就业机会多,我想让更多越南人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彭小萍则感叹:“中国的移动支付和快递太方便了,每天骑着共享单车出入校园,便捷又自由。”彭小萍还特别提到这次泼水节前夕网购的防水包仅用2至3天便拿到手了,在惊叹于网购便捷的同时,她也期待未来能构建起澜湄国家跨境物流网络,让柬埔寨的特色商品也能通过直播电商快速送到中国消费者手中。

短短几天的相处,各国青年就建立起浓浓友谊,也在交流中畅想着未来。今年泼水节的热闹渐渐平息,澜湄青年们的交流故事才刚开始——他们带着对彼此文化的热爱、对未来的期待,成为了澜湄情谊生动的代言人。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