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和骨关节炎有什么关系?都受哪些因素影响?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1 14:43 2

摘要:糖尿病(DM)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可出现长期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其发病与环境、遗传、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

糖尿病(DM)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可出现长期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其发病与环境、遗传、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

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糖尿病患病率、发病率急剧升高,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外,已经成为又一个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慢性非传染疾病和世界公共卫生问题。

2型糖尿病(T2DM)是其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2型糖尿病可合并多种急性和慢性并发症,骨骼系统疾病是其中并发症之一。

骨关节炎(OA)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关节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畸形与活动功能障碍,病变累及膝、髋、手和脊柱(颈椎、腰椎)等关节,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增长最快的主要健康状况,并列为第二名的残疾原因。

据估计,全球有3.03亿人罹患骨关节炎,骨关节炎大多起病隐匿,进展缓慢,骨关节炎在全球范围内被严重忽视。

根据病因,骨关节炎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无明确的全身或局部诱因,主要与衰老、遗传相关。

继发性可发生于青壮年,有较明确的诱因,继发于炎症、肥胖、创伤、积累性劳损等。

2型糖尿病与骨关节炎近年来发病率呈升高趋势,是我国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和慢性病,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易造成家庭和社会的巨大负担。

2型糖尿病与骨关节炎有着共同的风险因素,包括年龄、肥胖等,这些因素的特征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的结合。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与骨关节炎密切相关,具体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两者关系是近年研究热点。

在当今全球范围内,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巨大变化,糖尿病发病率呈持续上升的态势和年轻化趋势。

2型糖尿病作为糖尿病的常见类型,发病率高,易合并多种急性和慢性并发症,损害患者生命健康,甚至危及生命。骨关节炎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关节炎,是老年人致残的重要和常见病因。

2型糖尿病和骨关节炎是中老年人群常见的慢性病和多发病,两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威胁全球人民健康。

2型糖尿病和骨关节炎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最初骨关节炎被学者认为是与衰老或机械应力相关的退行性骨关节病。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与骨关节炎密切相关,认为骨关节炎是由“代谢紊乱”相关等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在上个世纪60年代,学者发表了第一篇关于骨关节炎和糖尿病的研究文章,通过观察30例糖尿病患者和30例非糖尿病患者的6个解剖区域进行对比研究,分析显示膝关节和踝关节的骨关节炎与糖尿病有相关性。

研究发现代谢综合征(MetS)患者的骨关节炎发病率增加,认为糖尿病可能与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有关。

并提出不同的骨关节炎表型,包括年龄相关、代谢综合征(MetS)相关、基因相关和创伤后骨关节炎。

Nieves等收集了波多黎的100个糖尿病和102个非糖尿病患者的相关资料,排除性别、年龄和BMI等因素的影响,分析发现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受试者更易发生手或膝关节炎。

对927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长达20年的跟踪随访,在排除年龄、体质指数(BMI)等因素后,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中出现晚期骨关节炎的比例高于非2型糖尿病患者,认为2型糖尿病是严重骨关节炎发展的一个强有力的预测因子。

在动物实验中,通过小鼠实验证实2型糖尿病与骨关节炎密切相关,2型糖尿病易并发骨关节炎,促进骨关节炎的发生和进展。

有荟萃分析研究认为2型糖尿病与骨关节炎之间的联系可能被BMI所混淆,认为2型糖尿病和高血糖症是否为骨关节炎的诱发因素仍然是有争议的。

2018年中国医师协会发布《骨关节炎诊疗指南》,在骨关节炎诊断中,需考虑是否合并糖尿病的影响并对骨关节炎患者进行评估。

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各项功能逐渐衰退,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下降,长期高血糖、炎症微环境及脂毒性等能够促使细胞衰老。

在人体衰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衰老标志如基因组不稳定、端粒磨损、表观遗传改变、蛋白稳态丧失、线粒体功能障碍、细胞衰老等,均为骨关节炎发病的重要原因。

中老年人群性激素水平下降明显,Peng等研究发现雌激素可以调节细胞因子的分泌,抑制环氧合酶、活性氧等炎性介质生成,雌激素也会通过不同的方式作用于胰腺,刺激胰岛素的合成。

可以直接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可以提高肝脏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抑制胰高血糖的分泌,也能刺激产生胰高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peptide-1,GLP-1),从而发挥降低血糖作用。

2型糖尿病本身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内分泌作用机制影响到雌激素分泌异常。体质指数(BMI)是反应肥胖的一个重要指标,BMI是2型糖尿病与骨关节炎患者的共同危险因素。

在肥胖或超重情况下,骨关节炎可因关节长期负重、磨损,导致关节局部感染。同时BMI的增加可使机体脂肪组织增多,脂肪组织可分泌多种炎性介质,促进机体炎症、感染,并进一步加剧骨关节炎的发展。

研究发现,BMI超过25Kg/m2的女性减重后,可使骨关节炎发生的风险明显减少。《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指出体重管理可以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胰岛素抵抗。

BMI在2型糖尿病与骨关节炎疾病过程中有着重要意义,控制BMI可缓解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延缓2型糖尿病患者骨关节炎的发生。

血脂代谢紊乱是2型糖尿病的临床主要特征之一,在血糖控制不佳的情况下,2型糖尿病患者易合并血脂代谢异常。

而骨关节炎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易发生血脂紊乱,有研究发现血脂异常是骨关节炎的重要危险因素,Ane等发现,骨关节炎患者的血清和关节滑液胆固醇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软骨细胞内可发生胆固醇代谢紊乱,胆固醇蓄积分泌炎症因子,诱发过度氧化应激,导致软骨细胞凋亡,关节氧化应激损伤加重,破坏关节内部结构,促进骨关节炎进展。

钙、磷、镁是人体必需的元素,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与内分泌、骨代谢等相关。长期高血糖引起渗透性利尿,合并糖尿病肾病时可导致钙、磷、镁代谢紊乱。

钙磷代谢失调可刺激甲状旁腺激素代偿性分泌增加,增强破骨细胞活性,参与骨代谢。胰岛素抵抗可使胰岛素减少转移镁离子从细胞外向细胞内,导致血清镁升高。

骨关节炎作为慢性关节退行性病变,由于年龄增长、激素紊乱等原因,导致骨代谢减低,易出现血清钙、磷、镁代谢失调等情况。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清镁是2型糖尿病合并骨关节炎患者发病的危险易感因素,血清钙则可能为2型糖尿病合并骨关节炎患者发病的保护性因素。

2型糖尿病、骨关节炎疾病进展与骨代谢相关,易出现钙、磷、镁代谢紊乱。

2型糖尿病与骨关节炎疾病被认为是慢性炎症性疾病,多种细胞因子和炎症趋化因子参与发病过程,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国内外骨关节炎诊疗规范均认为骨关节炎无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查,CRP、ESR大多正常或轻度升高,在诊断骨关节炎前,需排除如急性感染或类风湿关节炎(RA)等其他类型的关节疾病。

Eymard等分析合并2型糖尿病的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X线片的关节间隙狭窄程度,明显重于不伴有2型糖尿病的骨关节炎患者,认为2型糖尿病是膝骨关节炎患者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

通过统计患者影像学核磁检查的差异,发现随着时间发展,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比单纯骨关节炎患者软骨和半月板损伤明显加重。

骨关节炎患者可因关节疼痛、活动障碍等减少活动量,从而增加体重以及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和升高血糖,影响糖脂代谢,促进2型糖尿病病情进展。

提示2型糖尿病和骨关节炎可能因BMI、糖脂代谢紊乱、骨代谢等因素相互影响,2型糖尿病和骨关节炎患者应重视易发病关节的防护,早期预防。

2型糖尿病和骨关节炎均与骨质疏松(OP)联系密切,与年龄、激素、骨代谢等发病因素相关。

近年来有研究认为部分降糖药物具有骨保护效应,Pan等发现,磺脲类第二代药物格列美脲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和骨形成,发挥骨保护作用。

He等认为二甲双胍药物可通过多种途径抑制软骨细胞炎症反应、调节软骨细胞代谢、影响软骨细胞分化。

Zhang等发现胰岛素可与成骨细胞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结合,降低炎症反应,促进25-羟基维生素D3的合成。

研究发现,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可调节代谢抑制炎症,对骨折有保护作用。

目前2型糖尿病合并骨关节炎考虑归类于代谢性相关骨关节炎,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得到中外学者的赞同观点。

有研究认为2型糖尿病是骨关节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也有研究认为2型糖尿病与骨关节炎之间的联系可能被年龄、BMI等因素混淆,认为2型糖尿病不是骨关节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但2型糖尿病和骨关节炎之间联系密切这一观点被多方面认可,2型糖尿病和骨关节炎可因BMI、糖脂代谢紊乱、骨代谢等因素相互影响。

在临床应用中,应当重视疾病的发病和进展,做到早期预防与治疗,从而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预后。

来源:Mr刘聊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