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盘活古籍资源:从“藏在深闺”到“活力尽显”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1 15:12 2

摘要:发布湖北历史文献资源平台、调动特色珍贵古籍资源设置五大展区、邀请专家开展讲座……日前,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湖北省图书馆(湖北省古籍保护中心)承办的“古籍薪火 十校相传——湖北省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系列活动在武汉大学图书馆启

中国文化报记者 瞿祥涛

发布湖北历史文献资源平台、调动特色珍贵古籍资源设置五大展区、邀请专家开展讲座……日前,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湖北省图书馆(湖北省古籍保护中心)承办的“古籍薪火 十校相传——湖北省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系列活动在武汉大学图书馆启动。

此次“湖北省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系列活动将在湖北省内15所高校陆续开展,通过举办古籍保护专题讲座、开展古籍保护技艺体验活动,构建“政—校—馆”协同机制,形成“理论+实践”双轮驱动模式,增强湖北高校古籍保护能力,培养古籍保护后备力量。

“通过多种方式将古籍保护知识和文化价值传递给高校师生,有助于培养新一代的文化传承者。”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魏崇说,湖北是今年启动“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系列活动中走进高校最多的省份,组织力度大,传播范围广。

湖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深厚的文化积淀依托文献典籍得以传承。荆门郭店楚简、云梦睡虎地秦简、江陵张家山汉简使世人惊叹良久。我国最早的抒情长诗《离骚》、第一部记载区域节日风俗的典籍《荆楚岁时记》、世界上最早的茶学专著《茶经》更是世代传诵的杰作。据统计,全省56家古籍收藏单位登记古籍数量8.8万余部、75万余册。

近年来,湖北古籍保护工作取得长足进步,研究出版硕果累累。

依托自身馆藏特色,湖北省各古籍保护单位在古籍整理研究领域深耕细作,共整理出版古籍300余种、古籍研究类书籍近20种。湖北省图书馆曾先后参与《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等国家重大出版工程的编纂,主持《荆楚文库·方志编》项目,整理出版《湖北省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等大型丛书,编纂《现存湖北著作总录》等研究著作,并联合全省各古籍保护单位推出“鄂图藏珍”古籍整理出版工程。此外,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湖北省博物馆、武汉图书馆、襄阳市图书馆等均有古籍整理成果问世。湖北省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刘伟成表示,这些古籍整理成果不仅保存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更让公众能够直观地感受古籍魅力,助力中华文脉的绵延赓续。

古籍修复,唤醒了沉睡的文化记忆。湖北以“湖北省历史文献修复项目”为抓手,带动各地区、各单位筹建古籍修复室、开展古籍修复技艺培训、举办古籍修复技艺公众教育互动活动,形成一套具有湖北特色的古籍修复工作体系。

湖北省图书馆每年从各古籍收藏单位选派业务骨干参加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举办的培训班,同时坚持每年举办湖北省古籍保护工作培训班,至2024年已举办至22期,培训人员达1000余人次。“老师傅怎么教给我的,我就怎么教给学员。出了门,我希望他们个个都是讲规矩、有师承的古籍修复师。”湖北省图书馆古籍修复师盛兰说。2025年2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第二批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名单,湖北省图书馆顺利通过审批。

古籍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其走向公众是文化传承的重要一步。湖北各古籍保护单位常态化举办大型古籍展览、各类古籍宣传推广特色活动以及校园古籍推广活动。其中,湖北晒谱活动开全国之先河,成为地方文献宣传推广的重要品牌。

湖北晒谱活动首创于2009年,已举办15届。2024年在湖北省图书馆举办的湖北第十五届晒谱活动,汇集了98种鄂湘赣川渝五地收藏的重要家谱展品,结合“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的历史脉络,全景呈现长江流域的家谱文化与迁徙记忆。“透过家谱,不仅了解古人的起名艺术,还展现了勤劳、勇敢的华夏儿女建设美丽家园的奋斗历程。”多次到湖北省图书馆参加晒谱活动的武汉市民易文华说。

此外,新设施、新设备、新技术广泛应用,古籍数字化加速推进,让“藏在深闺”的古籍通过数字化变身,降低了读者与其接触的门槛。

近年来,湖北扫描书影100余万拍,建成《湖北家谱》《湖北方志》古籍专题库、《荆楚文库》数字化平台及湖北历史文献资源平台,统筹发布全省古籍数字资源。从此,稀见古籍化身千百,专业团队日渐活跃,讲座、展览、现场演示和互动活动层出不穷,寻常百姓也借此感受着中华文明千年积淀的人文魅力。

来源:中工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