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道侗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始终把做实代表工作、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来抓,积极探索闭会期间代表履职渠道,建立代表“三员”小分队,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法律制度宣讲员、立法信息采集员和基层治理协管员作用,将人大代表履职服务延伸至基层“最后一站”,推动全县代
夏华
通道侗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夏华进代表联络站征求对乡镇人大履职清单的意见。
通道侗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始终把做实代表工作、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来抓,积极探索闭会期间代表履职渠道,建立代表“三员”小分队,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法律制度宣讲员、立法信息采集员和基层治理协管员作用,将人大代表履职服务延伸至基层“最后一站”,推动全县代表工作日益活跃、更富成效。
书传变声传,当好“党言法语”宣讲员
通道拥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习俗。代表宣传小分队以“侗族文化、法规解读”模式,将传统的侗歌款歌词和法律法规相融,与群众面对面谈心,心贴心交流,点对点宣讲,让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万家传唱,让“高大上”的法律制度“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重“人大主题”和“侗族元素”相融合。聚焦法律制度宣传目标任务,巧妙采用侗族独有的“鼓楼议事”“款坪讲款”“耶歌普法”等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形式,走村进寨访民情、听民意、聚民智。结合宪法宣传日、普法日等活动,组织代表“三员”小分队开展小院话法、板凳聊法、田边说法、鼓楼讲法,为群众深入浅出地讲解法律法规、涉农政策,进一步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法治意识,实现人大立法意见征求与普法宣传的良性互动。
注重“党言法语”与“乡音土话”相结合。结合侗族地区实际,将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和省委、省人大常委会“三会三文”精神编成快板、“耶”歌、“款”词、琵琶歌,用侗汉双语、乡音土话宣传党的政策,把党的“声音”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方式向群众进行宣传。代表“三员”小分队的队员,有的以“拉家常”的方式,把“书面语”变成了“家常话”,让宣传更亲切、更接地气。有的将政策法规通过“方言土话”转化为“小故事”,以“小故事”讲述“大道理”,让宣传更真实、更有说服力,达到让村民真正接受、理解和认同的目的。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人居环境、污染防治、“一户一宅”、耕地保护、村寨消防、传统村落保护等法律法规得到有效宣传,促进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惠农惠民政策得以全面贯彻落实和有效执行。
注重“法律法规”与“侗歌侗款”相契合。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将省委、省人大常委会“三会三文”精神与市人大常委会创撰的《怀化市县乡人大工作36法》作为工作指南,把高质效开展学习宣传“三会三文”和36法作为宣传工作重点,邀请省人大代表、省级“侗族大歌”传承人杨团花给“三员”小分队上课指导,在赶集日、节庆活动日让代表“三员”小分队中的“侗歌达人”到群众中弹唱,并录制视频在农村“村村响”、城区广播及广场LED视频广告屏播放,使得“三会三文”和36法等“党言法语”“法律法规”从“书传”变成“声传”,广大人大代表和侗族群众在“侗听”悠扬婉转、通俗易懂的歌声中,让“三会三文”“入耳”又“入心”,打通人大工作的“神经末梢”。
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美娥带领”三员“小分队入户走访群众。
常态进村寨,当好立法信息采集员
基层立法工作重在充分听取一线群众呼声、征询社会各方意见建议。通道县实行“点”“站”融合,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与代表联络站一体建设,推动人大代表服务立法与代表工作相融合。
突出灵活组团,让代表履职更接地气。县人大常委会领导分片深入乡镇指导,乡镇人大主席团积极抓落实,以全县23个代表联络站和100个基层立法联系点为阵地,由各级人大代表牵头,搭档本土法律专家、乡镇政府司法综治工作人员、村居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就近就便组建代表“三员”小分队,以灵活组团、一线服务、高效便利实现履职效能叠加。通过日常进村寨走访、每月进站接待、开展“敲门行动”等,做到“主动出诊”与“坐堂接诊”并济,零距离倾听一线群众呼声。
突出制度引领,让代表履职更显常态。推进人大代表联络站“建管用”提质升级,激活“网上代表联络站”活力,细化“抓什么”责任清单,压实“怎么抓”工作举措,制定代表“三员”小分队工作制度。代表“三员”小分队按照既定的工作制度、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协同联动、共同发力。每月设接访日,实行驻站代表轮流驻点接访。推行“季末有约”例会,每季度开碰头会总结当前工作,研究制定下阶段工作重点,确保工作开展有目标、推进有路径、落实有成效。
突出宣传主题,让代表履职更具质效。每季度制定宣传主题,组织代表“三员”小分队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走访调研等形式,深入村组常态化开展立法宣传和意见征集工作。在法律法规草案征求意见活动中,采取“走出去、沉下去”的方式,“面对面座谈、点对点征询”收集群众立法需求和立法意见。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和要求,做到“接待有登记、登记有处理、处理有结果、结果有反馈”,对群众反映集中、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形成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依照法定程序进行交办,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
近年来,共收集民情信息5700余条,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湖南省农村居民建房管理条例》、《怀化市民族民间医药促进条例》、《通道侗族自治县木结构房屋连片村寨消防条例》等20余部国家和省、市、县立法收集立法征询意见建议1253条。
混编入网格,当好基层治理协管员
积极开展“代表发挥作用要嵌入基层治理体系中”的探索实践是县人大常委会的重点工作之一。推动代表“三员”小分队进入网格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在服务发展大局、服务人民群众、化解基层矛盾、推进基层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打通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聚焦法律实施开展监督工作。锚定法律法规实施的堵点、工作推进的难点、群众关注的热点,有计划分条块组织代表参加县人大常委会的执法检查、专题视察、工作评议等监督工作。对照“三会三文”任务清单一项一项抓落实,一条一条抓到位,推动基层人大工作整体跃升。代表“三员”小分队既当宣传员,又当联络员、信息员,深入村组了解掌握法律法规实施情况,开展鼓楼讲堂、侗语普法等各类宣教活动160余场次,收集选民意见建议 300多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320多个。
聚焦乡村治理助推村民自治。积极探索人大监督与乡村治理相融合的新路径,组织代表“三员”小分队深入村组一线,充分倾听村民群众意见,利用鼓楼议事、小院说事等组织村民人人参与村规民约修订,“依规而治”“以约促行”,真正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用群众“看的见、摸得着”的方式融入生活,做到“小村规”推动乡村“大治理”。在坪坦乡公路旁的“阳烂古井”井亭边,老百姓常年将自家出产的农产品标注具体价格和收款码摆在那里售卖,形成农产品无人售卖自助购买的“路边商店”。
聚焦纠纷化解提升治理效能。努力把人大制度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以网格化管理为切入点,将代表工作充分“下沉”到网格。代表“三员”小分队在“下沉”过程中,收集建议线索、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开展各类公益“微服务”,协调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类难点问题。推动实施“侗情五融入解纷”工作法,围绕群众房前屋后的“关键小事”,探索新形势下人大代表参与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防范在源头、化解在萌芽状态。通过把人大代表、群众和相关部门负责人请进来、问题亮出来、办法议出来,“面对面”共商共谋,“点穴式”逐个研究,“解剖麻雀”式逐项解决。累计参与化解邻里矛盾等各类纠纷1470余起,形成“问题有人发现,问题有人解决”的良好局面。
来源:人民之友2023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