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疾控发布重要提醒!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1 18:21 2

摘要:四月春暖花开,户外活动逐渐增多,学生研学活动也陆续开启。研学不仅能让学生们亲近自然,还能拓宽视野,增长知识。但随着气温回升,蚊虫、蜱虫、恙虫等病媒生物开始活跃,虫媒传染病也即将进入高发季节。苍南县疾控中心提醒学生们在外出研学也不要忘了做好相关防护,谨防登革热、

四月春暖花开,户外活动逐渐增多,学生研学活动也陆续开启。研学不仅能让学生们亲近自然,还能拓宽视野,增长知识。但随着气温回升,蚊虫、蜱虫、恙虫等病媒生物开始活跃,虫媒传染病也即将进入高发季节。苍南县疾控中心提醒学生们在外出研学也不要忘了做好相关防护,谨防登革热、疟疾、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恙虫病等虫媒传染病。

一、蚊虫传染病

(一)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经媒介伊蚊叮咬传播的一种蚊媒传染病。主要临床症状为突发高热、全身肌肉、骨、关节痛,极度疲乏,皮疹,淋巴结肿大等。患者发病后3-6天有皮疹出现,严重者会出现皮肤出血、鼻出血、牙龈出血、呕血、黑便、脑出血等,病情严重恶化可造成死亡。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登革热疫情尤为严重。我县有较多人员往返登革热疫区,若发生登革热输入疫情,通过伊蚊叮咬有引起本地传播风险。

(二)疟疾

疟疾是由疟原虫感染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通过按蚊叮咬传播,也可经血液传播。典型表现为周期性的寒战、高热和出汗。可伴头痛、乏力、呕吐、腹泻、肌肉和关节疼痛等,发作多次后可出现脾大和贫血。恶性疟发热常不规则,可引起脑型疟等凶险发作,出现谵妄、昏迷,甚至死亡。热带地区全年可发病,其他地区以夏秋季为主。由于我县居民出入境交流日益频繁,需谨防输入性疟疾。

预防提示

01 出行前,请了解目的地登革热、疟疾流行状况及疫情风险,避免前往疫情流行区,同时可适当准备防蚊灭蚊用品,如:防蚊液、花露水、蚊香、电蚊拍、灭蚊灯、蚊帐等。

02 外出时,穿长袖衣裤,尽量选择浅色,可使用蚊虫驱避剂等驱蚊产品,避免被蚊虫叮咬;尽量选择有安装纱门、纱窗的酒店入住,入住期间房间使用蚊香、灭蚊气雾剂等;当出现疑似登革热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03 若有登革热、疟疾流行国家和地区的旅居史,返回后出现发热、寒战、出汗、乏力、腹泻等典型症状,请立即就医,并主动告知医务人员自己的旅居史和可能暴露情况,尽早进行诊断和治疗。

二、蜱虫、恙虫传染病

(一)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由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病毒(一种新布尼亚病毒)引起,是一种主要经蜱传播引起,也可通用接触患者及病死患者血液、血性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导致感染发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消化道症状及多脏器功能损伤等,病情严重者可能出现抽搐、昏迷、休克、全身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甚至导致死亡。一般每年3月份报告病例数开始逐渐增多,5-7月达发病高峰,之后发病数逐步下降。

(二)恙虫病

由恙虫叮咬人后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焦痂、局部淋巴结肿大、皮疹,并发器官功能衰竭病例可致死亡。在流行季节(5-11月为易发季节,6-8月为发病高峰季节)发病,发病前3周内曾有户外工作、露天野营或在田边草丛中坐、卧休息等。

预防提示

01 在户外活动时尽量穿着长袖长裤,减少暴露皮肤面积,在身体暴露部位涂抹防虫剂以避免虫子叮咬。

02 野外游玩后,及时检查身体或衣服上是否有蜱虫、恙虫附着,回家后换衣洗澡,减少被叮咬的机会。

03 有蜱虫、恙虫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者,一旦出现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

来源/苍南发布

资料/苍南县疾控中心

编辑/郑璐

责编/蔡屏叶

监制/吴合众

本文由苍南发布出品,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来源:苍南发布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