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阳抢浇“救命水”,全力以赴抗旱保粮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1 17:32 3

摘要:在广袤的中原大地上,河南南阳一直以来都是重要的粮食产区,被誉为“中原粮仓”。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2025年,一场严峻的旱情如阴霾般笼罩了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

河南南阳抢浇“救命水”,全力以赴抗旱保粮

在广袤的中原大地上,河南南阳一直以来都是重要的粮食产区,被誉为“中原粮仓”。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2025年,一场严峻的旱情如阴霾般笼罩了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

当旱情初现端倪,持续的高温和少雨让大地逐渐失去了往日的生机。农田里的土壤变得干裂,农作物的生长受到了严重威胁。对于农民而言,庄稼就是他们的命根子,而这场旱灾就像是悬在他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图片来源于网络

面对来势汹汹的旱情,南阳市政府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将抗旱保粮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政府各部门紧密协作,与水利部门优先调度地下水资源,力求让每一滴宝贵的水都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同时,积极协调周边地区的水源支援,千方百计确保南阳市的基本用水需求,尤其是农田灌溉用水。

在唐河县,虎山水库成为了抗旱的关键力量。“开闸,放水!”随着一声令下,水库总闸口水流喷涌而出,汩汩碧水沿着虎山灌区渠道,浩浩荡荡地奔向10.5万亩良田。唐河县马振抚镇贾庄村党支部书记贾玉峰望着从渠道里抽出的水流进稻田,语气中溢满喜悦之情:“这回放水真是场救苗‘及时雨’。”这不仅是一场水的输送,更是希望的传递,让农民们看到了庄稼丰收的曙光。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邓州市同样积极行动起来。28个乡镇组织了党员先锋服务队,与水利、农业农村、气象、电力等部门的同志一起冲锋在抗旱一线。他们深入田间地头,及时帮助群众解决抗旱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灌溉用水和用电方面,进行科学调度,日引丹江水224.64万立方米,出动各类灌溉机械3万余台套,日出动劳力6万余人次。截至目前,邓州市已播种秋季农作物238万亩,累计抗旱浇水面积195万亩,在这场抗旱战役中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在社旗县,开春以来持续多天无有效降雨,抗旱保粮成为头等大事。县乡村三级联动,打出“设施检修 + 精准服务”组合拳。在下洼镇井湾村,农户姚天增看着汩汩流水浸润麦田,满心欢喜地说:“多亏政府把机井修利索了,我这5亩岗坡地也能‘喝饱水’。”他弯腰抓起一把泥土,轻松攥成团,脸上绽开笑容:“墒情好了,麦穗能多结七八粒哩。”为了让更多的麦田喝上“救命水”,下洼镇快速组织6支抢修队昼夜奋战,清淤疏通灌溉渠道,协调河道、水库错峰放水,让300余眼“沉睡”机井重新涌水,辖区4万亩小麦因此受益。朱集镇则组建“机井诊疗队”,对镇区794眼农用机井建立“健康档案”,标注维修优先等级,故障井24小时内修复,隐患井72小时整改,确保机井能够正常为农田供水。

图片来源于网络淅川县也不甘落后,上下充分挖掘一切水源进行浇灌。种粮大户李贵一大早就来到了地里,等待宋岗灌区荡堰河渡槽开闸放水。同时,淅川县扎实开展机井排查整改,保障农田灌溉用水需求。还投入劳力近9900人次,帮助偏远山区采取车拉、肩挑等办法浇水抗旱。目前,已累计投入机井510眼、抗旱机械设备885台(套),浇水7.08万余亩。

除了政府部门的努力,社会各界也纷纷伸出援手。许多企业和个人捐款捐物,支持抗旱救灾工作。大量志愿者参与到水渠修复工作中,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利用休息时间,投入到紧张而艰苦的抢修工作中。通过大家的努力,受损的水渠被及时修复,为农田带来了及时的灌溉水源。

在南召县乔端镇,镇党委、政府把抗旱保秋工作作为当前农业生产的头等大事。成立抗旱工作专班深入田间地头,及时掌握旱情动态,解决抗旱期间遇到的各种问题。利用机井、河道的农田水利设施进行抗旱浇地,发放水泵10台、水管2000米帮助群众抽水浇地。发动群众疏通机井10座,挖掘储水井6处,完成水渠清淤600米,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用处,昼夜不停加快抗旱灌溉进度,目前旱情比较严重的3000亩耕地已进行第二次灌溉。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场抗旱保粮的战斗还在继续,每一个南阳人都深知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他们团结一心,不畏艰难,夜以继日地与旱情作斗争。因为他们知道,只有保住了粮食,才能稳住生活的根基,才能让这片“中原粮仓”继续焕发生机与活力。我们相信,在政府的高效组织、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以及全体南阳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战胜这场旱灾,迎来粮食的丰收,守护好这一方“中原粮仓”。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来源:mm乡阿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