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的大妈季荣英,是我们在沽源县城的老街坊,她的丈夫李成乐大伯,和我的父亲李保成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原沽源县平定堡公社一起工作的同事。我们两家都姓李姓,同样家里人口多、孩子多。我们家当时有爷爷、奶奶、双亲和我们兄弟姊妹六人,全家共十口人。季大妈家十一口人,竟有九个
作者/李玉珍
我的大妈季荣英,是我们在沽源县城的老街坊,她的丈夫李成乐大伯,和我的父亲李保成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原沽源县平定堡公社一起工作的同事。我们两家都姓李姓,同样家里人口多、孩子多。我们家当时有爷爷、奶奶、双亲和我们兄弟姊妹六人,全家共十口人。季大妈家十一口人,竟有九个孩子。那时沽源县城人口少,在单位上班工作的人员也不多,大家彼此熟悉认识,相互之间的关系都很好。尤其是两家的长辈在一个单位工作,相似的家庭情况,让人总感觉有亲切感。再加上季妈妈开朗热情、乐观大度、不怕困难、不怕吃苦,两家长辈交好,往来密切,让这段邻里情谊深如亲人。
我们深知季妈妈是一位平凡又伟大的母亲,她的一生承载巾帼英雄般的传奇故事。老人家即使迈入耄耋之年,仍精神矍铄,耳聪目明,能够独立生活。2024年7月,我们兄弟姐妹从北京回来看望她老人家,她依旧神采奕奕,记忆力也好,她和我们一块儿拉家常,回忆过去的一些往事,也谈及她年轻的点点滴滴,她和我们总有说不完的话……
季妈妈与儿子李强合影
我们约定今年夏天从北京再回沽源,探望这位可亲可敬的老妈妈。然而三月十一日,九十八岁的老妈妈安详睡去。任凭子女们千呼万唤,她仍然紧闭双眼,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听到季妈妈去世的噩耗,我们悲恸至极。亲爱的老妈妈,不是约好了今年七月我们再相见吗?季妈妈去世的这段日子里,我的脑海时不时地浮现出她老人家的音容笑貌,是那样的清晰,那样的慈祥,那样的温情,那样的亲切。
季妈妈是以世纪之龄,书写了传奇人生。她不凡的经历,可歌可泣的事迹,无私奉献的品质,坚强不屈的革命意志,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怎能不让后人绵绵无尽的怀念呢!
回顾季妈妈走过的峥嵘岁月,她的一生就是一部镌刻着家国情怀的绚丽多彩史诗。
少年求学与革命萌芽
季妈妈1928年9月18日出生在张家口怀来县。1940年夏,12岁的她跟随父母一起迁徙到沽源县平定堡南村,以开荒种地为生。季妈妈的父亲是一个开明的人,虽然家境并不富裕,在当年那个重男轻女的时代,她的父亲托人将她送到平定堡天主教堂“博爱”学校读书。在那里,她不仅学会了读书写字,也听到了日本鬼子侵略中国,烧杀掠抢的残暴罪行,这给她幼小的心灵埋下了革命的种子。这个十四岁的少女怀揣着识字本奔向革命,加入了儿童团。由于她机智勇敢,1943年,十五岁成长为儿童团团长,带领儿童为八路军传递情报、张贴标语、发送传单宣传抗日。
抗战与解放战争中的巾帼担当
1945年,苏联红军出兵抗击日寇侵略,张北狼窝沟一战使得部分日寇残余部队逃到沽源县及周边地区,苏联红军和八路军战士乘胜追击,消灭日寇残敌。季妈妈带领儿童团为前线战士送水送粮,党组织鉴于她勇敢、机智、顽强、不怕吃苦受累,赤胆忠心,在对敌斗争中始终冲锋在前的大无畏的精神,特批她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46年,18岁的季妈妈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当时沽源县第一位女共产党员。同年,沽源县第一次解放,但内战的阴云密布,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占据着大中城市,有美国帮助武装的几百万军队虎视眈眈,准备攫取八年抗战果实,革命的斗争的形势异常残酷。季妈妈临危受命,出任沽源县第一任妇联主任。当八路军撤城,我党主动放弃沽源县县城平定堡镇,季妈妈跟随党的地方武装,撤离到解放区以后,她走村串户,不辞辛苦,发动组织妇女纳千层底军鞋,做支前干粮,冒着枪林弹雨,上前线送物资,抬担架救伤员,用柔弱的肩膀同众多兄弟姐妹们承载起一个民族浴火重生的希望。
妇女领袖与解放先驱
季妈妈因多次出色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1947年荣获二等功一次。解放初期,她工作热情高涨,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她总以昂扬饱满的工作态度,做好各项工作。她还帮助姐妹们放足剪发,破除封建迷信,摈弃买卖婚姻,上扫盲班学习文化知识,同旧思想、旧习惯做斗争,做自强自立的新女性,让沽源妇女的解放号角响彻坝上草原。
建国初期,她还带领妇女们进行户口登记,建立户籍档案,查清漏网的伪军残余和流匪。季妈妈是当之无愧的沽源县妇女工作的先驱,创始人和领头雁!
回归家庭与子女教育
我们知道解放初期,我们党的干部队伍大多来自贫困家庭、革命老区、边远山区,这些人从小因家庭贫困,大多没读过书,有很多人目不识丁。季妈妈当时是干部队伍中屈指可数的有文化人,同时又是妇女干部中的精英,党组织早已把她做为重点培养对象。季妈妈25岁那年是她走过暗夜,熬到解放,可以再为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好年华,组织选派她到察哈尔干部学校培训班学习,然而她却把学的机会让给了其它同志,婉拒领导,告别政坛,肩负起家庭重担。季妈妈这个破天荒的人生抉择,让多少人为她惋惜扼腕呀!
从此,季妈妈在家不仅要洗衣做饭,拉扯几个幼小的子女,还要伺候卧病在床的婆婆。她所做的一切,并不仅仅是为了支持丈夫的事业,更是因为年幼的孩子们需要她的爱与关怀。
在那个物资异常匮乏、贫穷苦寒的年代,九个孩子,丈夫一个人工作,工资收入低。她勤俭持家,为了让全家度过艰苦时期,她早起晚睡、勤勤恳恳、缝缝补补,夏天要带领孩子们割草、养猪、养兔,秋天要搂紫拣粪,吃的是野菜拌杂粮,穿的是破烂衣裳。就是在那最困难的时期,季妈妈顶着生活上的巨大压力,咬紧牙关,坚持供养孩子们读书学习。一家九个子女都先后上小学,上初中,上高中,上大学,没有中途辍学的。儿多母苦,母爱无疆!在季妈妈含辛茹苦的培养教育下,九个儿女都先后走上工作岗位,成家立业,传承季妈妈的红色基因,在各自的行业领域继续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努力工作。
季妈妈不仅人品高尚、胸怀宽广,而且乐善好施、助人为乐。就在老人家九十七岁高龄时,还帮助失散五十六年的一位孩子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解开生命的密码,使亲生骨肉得以团聚。老人家是当年的知情者和见证人,如果没有她的佑证,没有她的健康长寿,可能今生骨肉同胞难以团聚,不可能谱写“亲人团圆”的人间温暖故事。季妈妈您的恩情,高如天际,深如大海,您的“古道热肠”如春日之阳,永远温暖我们的心,世上无力为报,唯有衷心感激,常常记在心中。
2024年7月,季妈妈与侄女李玉珍全家合影
季妈妈与侄女合影
右二,季妈妈儿媳;右三,季妈妈儿子
季妈妈佑证,兄弟姐妹大团圆
回顾季妈妈的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她犹如我党早期革命队中的一枝傲霜斗雪的红梅,在雪压冬云,革命形势最黑暗、最艰难,需要抛头颅洒热血的时候,季妈妈挺身而出,义无反顾投身革命;当革命成功了,她老人家不慕名利,不贪图享乐,不居功邀赏,而是急流勇退,做一个普通人,一个贫民百姓。她为党的利益,为了国家,为了民族做过多少有益的工作,季妈妈是革命的功臣,但她从没向党和政府伸过一次手,有天大的困难自己克服,默默无闻近一个世纪。这不正是红梅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吗?
我一生钦佩、崇敬、热爱的季妈妈,她的人生如同坝上草原的芨芨草,深扎根系,静默生长,却在风雨中撑起一片荫蔽。如果将她的来时路比作一辆行进列车,必定载满了用生命书写的忠诚与奉献;载满了她当年带领妇女姊妹们播种的自由之花;载满对子孙们的恩爱与希望;也载满了人生路上风霜雪雨,甜酸苦辣……终点站到了。她老人家要下车了,渐行渐远的背影,最终融合于苍茫的天地之间。从此,我再也看不见您那张慈祥的脸庞,听不到您老人家亲切的声音……相思沁骨九回肠!您的精神是鼓舞我们前行的力量,您坚强豁达的胸怀是我们人生的榜样,您对革命的忠诚和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将永远激励着我前行。
季妈妈的一生,是红梅傲雪的革命史诗,是润物无声的母爱长歌。她悄然离去,却将忠诚、奉献与温暖永远镌刻在时光里。此去山河远,风骨驻人间。敬爱的季大妈,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2025年4月16日
责编/飘飘花语
来源:大野无疆平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