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啥要给村里的道路、街巷起个名?乡村旅游、快递进村……随着城乡融合发展深入推进,村庄仅有村名已难以满足现实需求,精准标注周边道路、村内街巷等越来越迫切。
为啥要给村里的道路、街巷起个名?乡村旅游、快递进村……随着城乡融合发展深入推进,村庄仅有村名已难以满足现实需求,精准标注周边道路、村内街巷等越来越迫切。
2023年5月,民政部启动实施“乡村著名行动”,旨在提升乡村地名建设水平,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截至今年3月,全国累计规范命名乡村地名67.4万条。为乡村道路、街巷取个好名字,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一项看似细微却意义深远的工作。
好地名激活历史记忆。地名是反映社会历史的“化石”,是重要的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一个好地名,可以使当地英雄豪杰流芳百世,可以令区域文化彰显独特魅力。通过规范化命名,能让年轻一代了解村庄历史,形成代际文化纽带,避免现代化进程中文化符号的流失。对具有重要传承价值的“老地名”纳入保护名录,推动承载历史记忆的地名故事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能够有效盘活乡村地名文化资源。要在学习和保护地名文化的过程中,推动地名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进而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好地名推动乡村治理。数字化时代,推进乡村基层治理,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离不开地名这个“数据底座”。传统村落道路常存在“无名路”“重名路”,为乡村无名路命名、为重名路改名,并通过地名标准化、信息化,在电子地图上呈现地名相关的一系列信息,延伸了地名在社会治理中的触角。标准化、信息化路名便于接入导航系统、物流网络,有效破解“快递进村最后一公里”难题。乡村道路命名,村“两委”和乡亲们有绝对的话语权。通过村民议事会征集路名,能将命名过程变为基层民主实践的过程。数字化地名资源也能为乡村教育、医疗等社会服务提供支持,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和互联网技术,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乡村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好地名助力产业振兴。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各地依托乡村地名,坚持从自然、历史和人文等方面挖掘本地区地名特色文化,打造特色品牌体系,深入探索“地名+产业元素”“地名+地理标志”“地名+文化资源”等,促进乡村产业发展,促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各地持续发力“地名+乡村旅游”,构建起“步步见历史、路路有典故”的文旅导览体系,让静态路牌变身文化传播窗口,助推乡村旅游发展,形成人文与经济良性互动。地名是生产生活的重要基础信息,乡村好地名有助于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有的地方以本地物种命名乡村道路,强化生态保护意识,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筑就宜居宜业、和谐美丽的乡村新图景。
“小地名”释放出乡村全面振兴“大能量”。当游客在“樱花路”拍照打卡、游子在“望乡路”驻足沉思、客商循“电商大道”找到一片果园时,这些乡村地名已超越地理标识功能,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注脚,为乡村发展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向秋
来源:观澜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