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1岁的时候(2018年),要不是他的医生劝说他要以身体为主,要不是当地规定81岁以上人士不允许献血,否则他是不会主动停止献血的。
从满18岁开始,到81岁结束,持续了64年,献血总计1173次。
最开始献全血,后面是献血浆,平均两周就去一次。
从未缺席,就连出去旅游,他都会去寻找最近的机构献血,年纪大了开不了车,坐火车也要定期去献血中心。
81岁的时候(2018年),要不是他的医生劝说他要以身体为主,要不是当地规定81岁以上人士不允许献血,否则他是不会主动停止献血的。
这就是澳大利亚“金臂人”詹姆斯·哈里森(James Harrison)最伟大的地方,当大多数人还在犹豫要不要去的时候,他已经将献血当作了“职业”,但这是免费的,只是因为他的血液能救人。
得益于哈里森不停地献血浆,根据澳大利亚红十字会统计,截止到目前,他的血液已经拯救了240万名婴儿(预估数据)。
于是,他就有了“金臂人”的称号,2005年吉尼斯纪录称他是“全世界献血浆最多的人”,这个纪录一直保持到2022年,后被美国一男子打破。因为他无私的善举,1999年他被授予了“澳大利亚勋章”荣誉。
可惜的是,受人敬仰的哈里森,生命永远停在了2025年2月17日。
他的家人在网上发布了讣告,宣布哈里森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一家疗养院中去,世享年88岁。
家人还透露,他是在睡梦中走的,走得很安详!
回顾哈里森传奇的一生,其实,一切始于他那稀有的血液。
14岁的时候,哈里森因为胸部动了一次大手术,手术中他的身体输入了大量别人捐献的血液。
当他恢复健康后,他便发誓自己一满18岁,就要去献血来回馈社会。
最早他捐献的是全血,但在一次筛查中,医生发现哈里森的血液中含有高浓度的抗D抗体,于是后期就改为献血浆,按照规定,血浆可以隔2周捐一次,从那时起,他就没有失约过,一直献到81岁。
这种抗体很罕见,目前还没有实现大规模人工合成,能在体内自然合成的人也极少。但它的作用极大,经过加工后可以拯救生命,用来预防和治疗新生儿的Rh溶血病。
当我们谈及血型时,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A、B、O、AB这四种,这种血型区分叫作ABO血型系统。
但这并不是唯一的血型种类,还有一种比较重要的,就是和Rh溶血病有关的Rh血型系统,有2种,红细胞上有D抗原的,是Rh阳性,反之没有D抗原的,就是Rh阴性。
这两种区分系统是可以同时用来定义一个血型的,比如我血型就是:A型血Rh阳性。
在我们国家Rh阳性是很普遍的,高达99.7%,也就是说只有极少一部分人是Rh阴性,就是我们常说的“熊猫血”。
但在国外,这个占比完全不一样,他们中拥有熊猫血的人高达15%(澳大利亚高达17%),比我们要高得多。
由于国外Rh阴性熊猫血比例比较高,很多准妈妈就会遇到一个问题:自己是Rh阴性,但怀的宝宝是Rh阳性的(Rh阴性是隐性基因)。
两者血液中的红细胞不相容,准妈妈的免疫系统就会将胎儿视为“威胁”,产生抗体去攻击胎儿(新生儿也会受到伤害)。
如果不加以干预和治疗,轻则胎儿受伤,重则就是死亡。而哈里森血液中的抗D抗体,就能有效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因此,在澳大利亚,只要准妈妈是Rh阴性血,为了防止出现悲剧,都会给她们提供抗D抗体药物。
目前,在澳大利亚能够捐献抗D抗体的人不到200人,哈里森是这个队伍中最早的,是Rh血型计划的创始人之一,也是捐献最多最久的人。
因此,称哈里森是当地的英雄,一点不为过,他很伟大,拯救了数百万婴儿的性命。尤其是看着他头发花白,依然坚持在捐献血浆,让人肃然起敬!
死后,他的抗体仍然发挥着作用,科学家们正在想办法在实验室里克隆这些抗体,俗称“瓶装詹姆斯”。但目前还无法大规模合成,主要还是捐献为主。
有意思的是,因为自己的善举,哈里森自己也是受益者,真正印证了“好人有好报”这句话,而且是“马上报”那种。
他的女儿特蕾西在怀小儿子的时候,就使用了哈里森捐献的抗体药物。
而特蕾西的大儿媳,也就是哈里森大外孙的妻子,怀孕时,也受到了哈里森抗体药物的帮助。
来源:湖北台国际三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