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利润暴跌43.01%!千亿“药茅”长春高新走向终章!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1 21:17 3

摘要:4月20日,长春高新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交出上市20年来首份营收下滑的成绩单。2024年公司营收134.66亿元,同比下降7.55%;归母净利润25.83亿元,同比暴跌43.01%。2025年一季度延续颓势,营收29.97亿元,同比下降5.6

素有“医药茅台”之称的长春高新也暴雷了!

4月20日,长春高新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交出上市20年来首份营收下滑的成绩单。2024年公司营收134.66亿元,同比下降7.55%;归母净利润25.83亿元,同比暴跌43.01%。2025年一季度延续颓势,营收29.97亿元,同比下降5.66%;净利润4.73亿元,同比降幅达44.95%,单季度亏损2.05亿元。

这家曾与茅台并称“医药双雄”的千亿市值企业,在生长激素集采政策落地后的首份年报中,暴露出核心业务造血能力衰退、创新转型迟滞的深层危机。数据背后,一场持续十年的生长激素红利盛宴正走向终章。

一、业绩雪崩:集采与需求双杀下的增长失速

长春高新业绩下滑的核心在于其“现金奶牛”生长激素业务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集采政策持续加码成为直接导火索。

2024年广东联盟集采中,长春高新生长激素业务子公司金赛药业水针剂降价70%、粉针剂降价57%,导致其营收同比下降3.73%,净利润暴跌40.67%。更严峻的是,湖南等省份已明确跟进广东联盟集采,若生长激素纳入全国集采,价格可能进一步下探至1500元/月(当前粉剂价格约3000元/月)。

政策倒逼下,金赛药业2024年净利润较2022年腰斩,从42.17亿元骤降至26.78亿元,占公司总利润的比例从85%降至62%。

“集采带来的价格体系崩塌远超预期。”某券商医药分析师指出。

另一方面,需求端萎缩加剧行业寒冬。近年来,我国新生人口数量大幅下降,2024年我国出生人口为954万,较2016年峰值下降近50%,直接导致生长激素适龄人群减少。叠加家长对“身高焦虑”的理性回归,市场需求持续收缩。

为了挽回业绩颓势,长春高新试图通过增加销售人数提升业绩。财报显示,2024年长春高新销售人员激增至4995人,同比增长58%,销售费用攀升至44.39亿元,但收入增长未能覆盖成本,销售费用率高达32.96%,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二、战略迷局:多元化扩张与创新药滞后的双重困境

长春高新的暴雷本质是“单一爆品”模式与行业变革错配的必然结果。

长春高新四大业务板块中,除基因工程药(金赛药业)外,疫苗、中成药、房地产均陷入增长停滞,业务协同性缺失拖累整体业绩。

其中,百克生物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32.64%,净利润下滑53.67%,带状疱疹疫苗销量暴跌成为最大拖累;高新地产营收下降17.32%,净利润暴跌80.09%,尽管公司尝试剥离地产业务但未成功。这种“医药+地产”的跨界组合,不仅未能形成协同效应,反而消耗了大量资源。

研发投入成效滞后制约转型进程。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21.67亿元,占营收19.97%,但核心项目“长效生长激素美国申报”终止,1.33亿元开发支出全额计提减值。4款重点产品刚进入临床试验,而恒瑞医药、百济神州等同行已在ADC、PROTAC等前沿领域布局超300项临床管线。更值得警惕的是,长春高新研发人员从2023年的1329人减少至1264人,而销售人员却增加近六成,研发投入与市场拓展失衡加剧。

长春高新曾将长效生长激素美国申报视为突破点。但因临床试验要求与成本压力终止项目,直接导致2024年营业利润减少1.33亿元,国际化战略受挫暴露风险敞口。反观竞争对手百济神州,其泽布替尼2024年海外收入达84亿元,占总营收的59%,而长春高新国外收入仅0.99亿元,国际化进程严重滞后。

三、潜在风险:行业变革与战略失误的叠加冲击

长春高新的困境,折射出医药行业的深层变革与企业战略的多重风险。

截至2025年,国家集采已开展九批,1600多个产品获选,仿制药利润空间持续压缩。若生长激素纳入全国集采,价格可能进一步下探至1000元/月以下,金赛药业的市场份额可能从70%萎缩至40%以下。更严峻的是,2025年集采政策转向“质量优先”,企业需在成本控制与质量投入间平衡,这对依赖低价策略的长春高新构成双重挑战。

监管部门正在着手重构产业规则:《药品集中采购实施细则(2026)》拟对首创新药实施"专利延长+阶梯定价",对临床价值明确的药物开放"附条件上市"通道。国家医学中心启动"中国原创药振兴计划",承诺对突破性疗法给予最高50%研发费用补贴。

“长春高新的教训价值千亿。”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表示,新规将建立创新药"安全港"制度,对首创新药豁免带量采购,这或许能阻止下一个"长春高新"的诞生。

长春高新似乎早已意识到风险,公开信息显示,公司正进行1993年上市以来最激进的改革:计划3年内剥离疫苗、房地产等非核心资产,将20亿元投入到肿瘤免疫治疗领域。2024年底,公司以15亿元出售旗下百克生物股权,换取美国某Biotech公司的PD-1抑制剂权益。但市场反应冷淡——交易市盈率仅7倍,较行业折价50%。

“他们正在复制恒瑞的转型老路,但创新窗口期已关闭。”弗若斯特沙利文合伙人指出,国内创新药估值逻辑已从“管线数量”转向“临床进度”,长春高新此时入场已错过最佳时机。

长春高新的暴雷,正是中国医药行业从“仿制药红利”转向“创新驱动”的缩影。在集采常态化、创新药竞速的时代,没有企业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

来源:中房科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