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立窑→国家遗产!云南水泥厂蝶变焕发新生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1 22:12 1

摘要:在西山区海口街道办事处蒋凹村,穿过一条狭长僻静的小路,尽头处斑驳的老旧厂房外草木茂盛。这里就是云南水泥厂。这座在抗日战争烽火中诞生的水泥厂,在中国工业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承载了许多老一辈工业人的记忆。

在西山区海口街道办事处蒋凹村,穿过一条狭长僻静的小路,尽头处斑驳的老旧厂房外草木茂盛。这里就是云南水泥厂。这座在抗日战争烽火中诞生的水泥厂,在中国工业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承载了许多老一辈工业人的记忆。

20世纪30年代,中国水泥工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为修建滇缅公路、铁路、空军机场等军事设施,以及沿海工厂内迁云南以保存中国工业实力,1939年5月4日,国内资本投资选址海口蒋凹村开始建设水泥厂。经过1年多的努力,1940年12月,云南水泥厂建成投产,年产水泥6000吨。“这座水泥厂的建设结束了云南水泥完全依靠进口,外国水泥独霸市场的历史,结束了中国不能自行设计国产立窑水泥厂、不能生产安装水泥立窑设备的历史。”海口街道办事处有关负责人说。

在云南水泥厂,3台立窑目前保留完好,除了总体建构筑自然老化,立窑的筒体依然完好。“立窑虽小,意义却大。”云南水泥厂一名退休职工说。

建成于1940年的1号立窑,筒体上部及平台支撑采用钢结构铆接,下部为毛石基础及钢筋混凝土,是中国水泥生产发展史上第一个由中国人自主设计、建造、安装的半机械立窑,标志着中国水泥工业开始探索自主发展之路。在此基础上,2号立窑采用钢筋混凝土建造壳体,内衬为青砖保温层,于1942年建成。1955年,3号立窑建成,该窑有3个熟料出料口,保温节能。

3号立窑是在总结前两台立窑经验基础上设计、制造的,更为先进、合理。以此立窑为样本,国家水泥设计院在1958年制定中国第一个普通立窑及其配套设备图纸,以此为基础,编制出我国第一个年产3.2万吨的水泥立窑厂定型设计,并在全国复制了2000多台,奠定了中国水泥工业发展的技术基础,使当时国家建设短缺、急需的水泥供应得到保证。

1983年至1989年6月,云南水泥厂投资1716.15万元,理顺生产工艺、更新生料烧成系统,1987年在省内第一次实现预加水生料成球微机技术控制,至此,立窑锻烧工艺系统开启新里程,年生产水泥增至240000吨。1992年2月,云南水泥厂开始使用“国云牌”水泥商标,并于11月经云南省工商局批准为注册商标。

随着现代化工业产品不断发展,云南水泥厂完成了历史使命,逐渐退出工业舞台。2015年10月,云南水泥厂全面停止水泥生产;2020年4月,工厂土地及资产全部移交西山区人民政府海口街道办事处;2024年10月24日,“云南水泥厂立窑”被工业和信息化部确定为第六批国家工业遗产。

如今,在这座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老厂房里,巨大的立窑默默伫立,表面剥落的外皮记录着千万次高温淬炼的沧桑,阳光透过设备缝隙投射出点点光影,那个火红年代的痕迹到处可见。海口街道有关负责人表示,工业遗产、文物保护范围周边已砌起围墙,西山区、海口街道相关部门不定期组织人员现场检查督查文物安全。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对云南水泥厂遗址、遗产以及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视,海口街道正探索建立文化创意园区,建立云南水泥厂水泥资料和物件展览室或历史文化博物馆,让更多人了解我国水泥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同时,探索开发海口红色一日游等路线,凭借云南水泥厂遗址厚重的水泥历史文化,让其成为旅游观光目的地,让静默的工业遗迹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昆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怡 实习生:高瑞临

图片来源:都市时报

美编:姜维钢

责编:杨芮

编审:李雪

终审:周健军

本文来自【昆明日报-掌上春城】,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