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属基PCB(如铝基板、铜基板)凭借其独特的结构,在电磁屏蔽(EMI Shielding)方面展现出与传统FR4截然不同的特性。其核心优势在于金属层的低阻抗接地路径和高热导率的双重作用,但实际屏蔽效果受材料选择、叠层设计和工艺处理的影响显著。以下是关键分析:
金属基PCB(如铝基板、铜基板)凭借其独特的结构,在电磁屏蔽(EMI Shielding)方面展现出与传统FR4截然不同的特性。其核心优势在于金属层的低阻抗接地路径和高热导率的双重作用,但实际屏蔽效果受材料选择、叠层设计和工艺处理的影响显著。以下是关键分析:
1. 金属基板的屏蔽机制
(1) 反射损耗主导
金属基板(如铝基、铜基)的高电导率(铝:3.5×10⁷ S/m;铜:5.8×10⁷ S/m)使其对高频电磁波(>100MHz)的反射效率超过90%,远优于非金属基材。
典型表现:
在Wi-Fi/蓝牙频段(2.4GHz/5GHz),铝基板可降低辐射噪声15~20dB;
铜基板因更高的电导率,屏蔽效果再提升3~5dB。
(2) 吸收损耗辅助
金属基板的热导层(通常1~3mm厚)对低频磁场(<30MHz)有一定涡流吸收作用,但效果有限,需配合磁性材料(如铁氧体贴片)增强。
对比实验:
在开关电源模块中,铝基板比FR4降低传导EMI 6~8dB(实测CISPR 25标准)。
2. 影响屏蔽效能的关键因素
(1) 金属层厚度
铝基板:屏蔽效能(SE)与厚度近似线性关系(1mm铝层SE≈35dB@1GHz);
铜基板:0.5mm厚度即可达到同等效果,但成本翻倍。
设计取舍:
消费电子常用1mm铝基板(成本与性能平衡),军工级产品可能选用2mm铜基板。
(2) 介电层(绝缘层)特性
导热胶厚度:过厚(>100μm)会降低高频屏蔽(电容耦合效应减弱);
介电常数(Dk):高Dk材料(如陶瓷填充环氧树脂)可提升边缘场约束,减少泄漏。
典型问题:
劣质绝缘层导致金属基板与信号层间容性耦合不足,屏蔽效能下降30%。
(3) 接地设计
多点接地:金属基板必须通过低阻抗路径(如阵列化接地孔)连接系统GND;
缝隙控制:金属层拼接或开槽处的缝隙长度应<λ/20(例如2.4GHz对应≤6mm)。
失效案例:
未接地的金属基板反而成为辐射天线,EMI测试超标10dB。
3. 金属基板 vs 其他屏蔽方案
方案优势劣势金属基PCB集成散热与屏蔽,成本适中低频屏蔽弱,重量较大屏蔽罩(Can)高频屏蔽>50dB,灵活可拆卸占用空间,增加组装成本导电涂层轻量化,适合复杂结构长期可靠性差(易剥落)
应用场景选择:
LED驱动电源 → 铝基板(兼顾散热与EMI);
5G毫米波模块 → 铜基板+局部屏蔽罩;
柔性穿戴设备 → 聚酰亚胺基板+银浆涂层。
4. 设计优化建议
混合叠层设计:
高频电路采用“信号-地-金属基”结构(如ROGERS层压铝基板);
低频模拟电路保留传统FR4区域,避免地环路干扰。
边缘处理:
金属基板四周做导电氧化或镀镍处理,提升接缝屏蔽;
开槽处填充导电胶(如银环氧树脂)。
仿真验证:
使用CST或HFSS模拟金属基板的SE(Shielding Effectiveness);
重点检查谐振点(如金属腔体效应导致的特定频点恶化)。
5. 实测数据参考
某车载雷达模块测试结果(依据IEC 61000-4-3):
铝基板(1.5mm):
1GHz SE=42dB | 5GHz SE=38dB
铜基板(1mm):
1GHz SE=48dB | 5GHz SE=45dB
来源:小安科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