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人说马拉松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反常识”的运动了。想想看,公元前490年,希腊士兵斐迪庇第斯从马拉松战场一口气跑回雅典,高喊“我们胜利了”,然后一头栽倒在地,壮烈牺牲。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有人说马拉松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反常识”的运动了。想想看,公元前490年,希腊士兵斐迪庇第斯从马拉松战场一口气跑回雅典,高喊“我们胜利了”,然后一头栽倒在地,壮烈牺牲。
要是放在今天,这不就是一起典型的“过劳死”事件吗?可奇怪的是,现代人听完这个故事后,第一反应不是“长跑会出人命,太危险了”,而是摩拳擦掌地说:“哇哦,要不咱们也试试?”于是,这个源自古希腊的运动,如今成了现代人展现坚韧意志、超越极限的象征。
近年来,国内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马拉松热潮,简直可以用“全民皆跑”来形容。据《2024中国路跑赛事蓝皮书》统计(图1),2024年中国田径协会认证赛事共举办了330场,共有34.54万名跑者成功冲线,半程马拉松项目赛事有98.80万人(马拉松和半程马拉松的重复完赛仅记录1次)[1]。换句话说,2024年中国有30多万人完成了斐迪庇第斯的“壮举”。然而,在享受马拉松带来的激情与成就感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对其中潜藏的健康风险视而不见。关于马拉松选手在比赛中突发心脏问题的报道屡见不鲜,这无疑让众多跑步爱好者及社会各界对马拉松的安全性产生了担忧。2025年3月,发表于国际医学权威杂志JAMA的一项研究调查了2010年~2023年间美国马拉松和半程马拉松比赛中心脏骤停的发生率和预后情况[2],为马拉松赛事的安全管理提供了新的依据。
马拉松赛事心脏骤停“男女有别”,全马风险更大
2010年~2023年间,美国完成马拉松和半程马拉松比赛的人数超过2900万,大约是2000年~2009年间参与人数的3倍。然而,关于比赛中心脏骤停的发生率及其结局的研究还较少。为此,研究人员基于赛跑相关心脏事件登记(RACER)数据库开展了这项观察性研究。研究回顾性分析了美国2010年~2023年间443场马拉松和半程马拉松赛事中的心脏骤停病例,并通过审查病例资料以明确心脏骤停的具体原因(图2)。
研究结果显示,在2931万名完赛者中,共记录了176例心脏骤停事件。尽管与2000年~2009年间的统计数据相比,2010年~2023年间参赛者心脏骤停的发生率没有显著变化,其发生率分别为0.54例/10万人(95%CI:0.41~0.70)、0.60例/10万人(95%CI:0.52~0.70),但2010年~2023年间的参赛者死亡率显著下降(0.39例/10万人 vs. 0.20例/10万人)。
进一步分析显示,心脏骤停事件性别上呈现显著差异,男性的心脏骤停发生率(1.12例/10万人;95% CI:0.95~1.32)约是女性(0.19例/10万人;95% CI:0.13~0.27)的6倍;此外,全程马拉松与半程马拉松赛事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全程马拉松赛事中心脏骤停发生率(1.04例/10万人;95% CI:0.82~1.32)是半程马拉松(0.47例/10万人;95% CI:0.38~0.57)的2倍多(图3)。
CPR和AED:马拉松急救中的“双子星”
随后,研究人员深入探究了这些参赛者心脏骤停的病因。在有病因记录的67例赛事参与者中,最常见的病因是冠状动脉疾病(27例,幸存25例),其次是原因不明(17例,幸存8例),而既往被认为是运动相关心脏骤停的主要原因之一的肥厚型心肌病在此次调查中仅有5例(幸存3例)。
在剖析2010年至2023年间参赛者死亡率下降的原因时,研究人员指出,应急行动计划的优化,尤其是旁观者心肺复苏(CPR)的广泛普及以及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全面部署与高效使用,对马拉松赛事中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治结果产生了显著积极影响。
具体而言,在2000年~2009年期间,分别有58%和48%的心脏骤停者接受了旁观者CPR和现场AED使用。相比之下,在2010年~2023年期间,所有心脏骤停者均能在第一时间接受旁观者CPR,且AED的使用率几乎达到100%。由此可见,死亡率的降低,得益于急救意识的显著提升与科技的强大助力。面对这一变化,斐迪庇第斯似乎有话要说(图4):
图4:回答我(图片由AI生成)
做好风险评估和院前救助,让跑马更安全
运动是心血管疾病预防和康复的重要措施,适量的运动能提高心肺耐力、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全因死亡率。但高强度的运动会增加心梗和心原性猝死(SCD)的风险。运动时心肌缺血、脱水导致的高凝状态,运动诱发心律失常是SCD发生的可能机制。马拉松赛事期间补液不当引发的电解质浓度异常也是重要因素[3]。
其实,马拉松虽然是一项高强度的运动,但只要我们做好准备,风险是可以控制的。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呢?
心血管风险评估:运动前的“安全检查”降低SCD发生最有效的手段是运动前进行评估,识别早期风险。由于大多数人运动习惯难以长期保持,运动相关的心血管风险是在动态变化的。通过运动相关心血管风险分层,可以在运动前初步识别运动相关心血管事件绝对风险较高的人群(表1)。
表1:运动相关危险分层主要依据的变量[3]
注:不存在核心变量且至多存在1项非核心变量即为低风险状态;存在至少1项核心变量或2项以上的非核心变量即为高风险状态。
为了筛查已存在的心血管疾病或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需要针对心血管疾病风险进行评估,评估主要从心脏结构、冠脉供血、心律失常及心功能四个方面进行,其筛查流程详见图5。
急救措施:关键时刻的“救命法宝”
一旦出现SCD,需立即启动急救流程。在进行呼叫和求助的同时,进行心肺复苏。正如上面研究指出的,旁观者CPR和AED是能提高院外SCD生存的重要因素。运动场所应急响应流程见图6。
总之,通过运动前的心血管风险评估和掌握科学的急救流程,我们可以在享受运动带来的健康益处的同时,有效降低SCD的风险,让我们在运动中更加安全、健康地前行!
总结
马拉松,这项古老而又时尚的运动,承载着人类对极限的挑战和对健康的追求。在享受跑步带来的快乐的同时,咱们也得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别让心脏“罢工”。记住,跑步是为了健康,不是为了拼命。赛道上,真正的赢家不是最快冲线的人,而是多年后仍在跑步的人。
参考文献:[2]Kim JH, Rim AJ, Miller JT, et al. Cardiac Arrest During Long-Distance Running Races. JAMA. 2025 Mar 30:e253026.[3]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心血管健康与科学运动分会. 运动相关心血管事件风险的评估与监测中国专家共识[J]. 中国循环杂志,2022,37(7):659-668.
来源:医学界心血管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