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王咧嘴一笑,露出一口黄牙:"排长,咱部队有部队的规矩。您要是去催饭,那司务长脸往哪搁?以后谁还听他的?"
【本故事部分情节虚构,请师友们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感谢阅读,您的支持就是我继续创作的动力!】
"哎,排长来了!正经点!"
"你们聊啥呢?这么热闹。"我刚走进连队小院,几个老兵立马坐直了身子。
老李手脚麻利地收起扑克牌,眼珠子滴溜一转:"排长,我们正说您明天放假的事呢!"
其他人笑作一团。我摇摇头,看了眼表,已经十一点四十了:"咱们开饭了没?"
"还没呢,司务长去炊事班要肉了。"老王懒洋洋地回答。
我抬腕看表:"那我去催一下吧,兄弟们都饿了。"
刚要转身,老李一把拉住我的袖子,神秘兮兮地摇头:"哪有排长叫司务长的?老王,给咱排长讲讲规矩。"
老王咧嘴一笑,露出一口黄牙:"排长,咱部队有部队的规矩。您要是去催饭,那司务长脸往哪搁?以后谁还听他的?"
这就是我当排长的第二天,学到的第一课。
我叫张小军,1997年从农村考上了一所普通大专,学的机械制造。毕业后分到市里一家国企当了两年技术员。那会儿国企改革,单位效益不好,眼看就要下岗,2002年我听了同学的建议,去应征入伍。
入伍那天,我妈在车站哭得稀里哗啦,硬是塞给我两百块钱和一袋子家乡特产的花生糖。我爸倒是挺高兴:"当兵好啊,锻炼人!"
那时候,我二十四岁,比一般新兵大了好几岁。新兵连里,那些小兵娃子叫我"老大哥"。新兵训练三个月,每天早上五点起床,先是早操,然后跑步,接着是站军姿。那段时间最怀念的就是家里的热炕头和妈妈做的饺子。
因为年龄大,又有文化,排长经常安排我做些统计、记录的活儿。新兵下连后,我被分到二排当文书。部队不比地方,啥活儿都得从头学起。刚开始几天,光是整理内务就搞得我手忙脚乱。
二排长王洪亮,东北人,比我大两岁,刚从军校毕业不久。他脾气挺好,业务能力强,待人也讲道理。战士们私下里都叫他"老王"。
那天晚上,老王拉我去他宿舍喝茶,给我交待工作。他宿舍跟我们不一样,是单人间,虽然小,但有个独立的小桌子,还有一台收音机。
"小张啊,你是排里的老大哥,又有文化,以后这排里的文书工作就交给你了。"老王给我倒了杯茶,那茶叶是他家乡寄来的,香得很,"再等半年,我推荐你当班长。"
我心里一乐,没想到刚下连就有这好事,忙不迭地点头:"谢谢排长信任,我一定好好干。"
"别急着谢,部队不比地方,有很多规矩要学。"老王笑着说,"你以前在地方单位干过,思想比较活跃,但军营里有军营的章法。该听谁的听谁的,该管啥管啥,不能越位。"
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喝完茶,我回到宿舍,跟几个老兵聊起来。其中有个老李,是湖南人,比我早入伍一年,嘴特别贫,但人挺仗义。还有个从东北来的老王(跟排长同姓不同人),人高马大,力气特别大,能一口气做一百个俯卧撑。
"小张啊,"老李拍拍我的肩膀,"在部队,要学会看眼色行事。该出头的时候出头,不该出头的时候就躲远点。"
老王补充道:"就是,你以后就跟着我们混,保证没错。"
三个月后,排长有事请假回家。连长把我叫去办公室,办公室墙上贴着几张军功喜报和一张"五好连队"的锦旗。连长是个四十多岁的老军人,脸上有刀疤,听说是前些年在边境执勤时留下的。
"王排长推荐你代理排长,你小子行不行?"连长问我,手里摆弄着一个烟斗。
我一愣,心里直打鼓:"连长,我能行吗?我才来几个月。"
连长拍拍我的肩膀:"就是锻炼锻炼你。基础训练你不会指导没关系,有班长们呢。你主要管好生活,别出事故就行。"
就这样,我稀里糊涂地当上了代理排长。
当排长的第一天,我起了个大早,把自己收拾得利利索索,连裤脚的折痕都熨得跟刀刃似的。早操时,我站在队伍前,喊着"一二一"的口号,感觉自己像是扛起了千斤重担。
早饭是大馒头配咸菜,还有一碗稀粥。食堂的阿姨见我是新排长,还特意给我多舀了一勺咸菜。"多吃点啊,小伙子。"她笑眯眯地说。
早饭后是早点名。我拿着花名册,一个一个点名,故意板着脸,想显得威严些。可没想到,点到老李时,这家伙竟然歪着嘴回答"到——",把个音拉得老长,惹得大家都笑了。
"严肃点!"我瞪了他一眼。
老李立马挺直腰杆,一本正经地说:"是!排长同志!"语气里满是揶揄。我心里暗暗叫苦,这才第一天,就被他们拿捏住了。
点完名,我组织大家去练操场训练。二月的北方,天还冷着呢,操场上结了一层薄冰,走上去咯吱咯吱响。训练内容是队列动作,我站在队伍前,喊着"向右看齐"、"向前看"之类的口令,心里没底,生怕指挥错了。
"排长,要不我来指挥吧?"班长小刘小声提醒我。我点点头,站到一旁去。小刘接过指挥权,声音洪亮,动作标准,一看就是老手。我在旁边看着,暗暗记下指挥要领。
训练结束后,战士们都满头大汗。回到连队小院,大家各自忙开了:有的洗衣服,有的擦皮鞋,有的写家信。我也想写封信回家,可一想到排长的身份,觉得应该先巡视一下宿舍,检查内务。
宿舍是八人间,铁架子床,上下铺。被子都叠得方方正正,像豆腐块一样摆在床上。我随手翻了翻几个铺位的被子,发现有个新兵的被子里藏了半包方便面和一本漫画书。按规定是不许在宿舍吃东西的,更不能看闲书。我正犹豫要不要批评他,老李悄悄拉了拉我的袖子。
"排长,"老李小声道,"这事儿就别计较了。大家晚上加训练都饿,偷偷吃点方便面垫垫肚子。您就当没看见。"
我想了想,点点头,把方便面和漫画书放回去,还帮那个新兵重新叠好被子。老李冲我竖了个大拇指。
上午训练结束,到了吃饭时间。我看表已经十一点四十了,可食堂那边还没动静。战士们都饿了,坐在小院里等着,有的打牌,有的聊天,还有的趴在桌子上打盹。
"怎么还不开饭?"我问。
"司务长去炊事班要肉了,还没回来。"老王回答。当时部队伙食供应是分开的,主食和副食由不同的班管理。
我心想,都这点了还不开饭,弟兄们该饿坏了。于是站起来说:"那我去催一下。"
就在这时,老李一把拉住了我的衣袖:"排长,别去。"
我一头雾水:"为什么?"
老王笑着解释:"排长,咱部队有个不成文的规定。饭菜的事是司务长管的,您要是去催他,就等于抢了他的权。以后谁还听他的?"
老李插嘴道:"就是,排长管排里的事,司务长管伙食的事。井水不犯河水。"
我愣了一下:"那……那谁去催?"
"饿了不就有人去催了嘛。"老王笑道,指了指角落里正在打瞌睡的小胖,"喂,小胖,你不是老嚷嚷饿了吗?去看看司务长回来没有?"
小胖睁开惺忪的睡眼,不情不愿地站起来:"凭啥是我去啊?"
"谁嘴馋谁去呗!"老王一脚踹在小胖屁股上,"去去去,别废话!"
小胖揉着屁股,嘟嘟囔囔地走了。十分钟后,他气喘吁吁地跑回来:"开饭啦!都排队去!"
战士们一下子精神起来,井然有序地排起了队。我站在一旁,感觉自己又学到了一课。在部队,每个岗位都有自己的职责和权威范围,不能越界,否则就会打乱秩序。
中午饭是大米饭、炖白菜和一点点肉片。虽然简单,但吃得我满头大汗。吃完饭,按规定有半小时午休时间。战士们都回宿舍躺着了,我却睡不着,心里琢磨着当排长的事。
下午是内务整理和武器保养。我跟着战士们一起擦枪,一个叫小赵的新兵不小心把枪油倒在了裤子上,急得直跺脚。我赶紧拿出自己的备用裤子给他:"先穿我的,你的洗了晾干。"
小赵感激地看了我一眼:"谢谢排长。"
老李在旁边笑着说:"看来咱这位排长还挺够意思的嘛!"
那天晚上,老王主动来找我聊天。宿舍里其他人都去看《西游记》重播了,电视放在连队活动室里,那会儿可是个稀罕物件。
"怎么样,当排长的滋味不错吧?"他笑眯眯地问。
我苦笑道:"哪里不错了,处处是坑。早知道就不接这活了。"
老王拍拍我的肩膀:"别这么说,能当排长是好事。但确实,部队有很多不成文的规矩,慢慢学吧。"
"像今天这事,为什么排长不能去叫司务长?"我问道。
老王摸出一包"红塔山",递给我一根:"你想啊,部队讲究层级分明。排长是干部,司务长是士官。你是管全排的,他是管伙食的。你去催他,一来显得你没耐心,二来会让他没面子。"
我点点头:"那要是真的开饭晚了怎么办?"
"那就让战士去催呗。战士嚷嚷饿了,是正常的;你去催,就是越位了。"老王吐了个烟圈,"在部队,不光是完成任务,还要注意方式方法。你得学会尊重每个人的工作和权威。"
我忽然想起早上点名时老李的表现:"那老李他们为什么对我不太尊重呢?"
老王大笑:"因为你还没赢得他们的心啊!别看老李那样,其实他挺讲义气的。你是新来的排长,他们在试探你的底线呢。等你真正为他们办几件实事,他们自然会服你。"
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外面突然传来欢呼声,原来是《西游记》里孙悟空大闹天宫那段。老王起身道:"走,咱也去看会儿电视。"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组织战士们去医院帮忙搬器材。医院要给新兵体检,需要搬X光机和其他设备。老李一听说要干体力活,立马装病:"排长,我昨晚肚子疼,今天能不能缓一缓?"
我看他挺精神的,哪像有病的样子,但没戳破他:"那你在宿舍休息吧。"
其他战士看老李装病成功,也有几个蠢蠢欲动。我没说什么,自己抬起一箱器材就往医院走。
老李愣了一下,赶紧追上来:"排长,我来吧!我肚子好多了!"
我没理他,继续走。老李有些尴尬,转身喊其他战士:"愣着干啥?还不赶紧干活!看看咱排长!"
一个上午,搬完器材又帮医生整理场地,我和战士们忙得满头大汗。虽然才二月,衣服都湿透了。中午吃饭时,我发现饭菜比平时丰盛了一些,还多了个肉菜。
"今天伙食不错啊。"我夹了块红烧肉,笑着说。那肉炖得烂乎乎的,香味扑鼻。
老王坐在我旁边,小声道:"这是司务长特意安排的。他听说你今天带着战士干活挺辛苦,特意多加了个菜。"
我惊讶地看向食堂门口,司务长老赵正笑眯眯地看着我们。他是个四十多岁的老军人,在部队干了二十多年了。我冲他点点头,他回了个微笑。
从那以后,我逐渐摸清了部队的各种规矩。什么事该管,什么事不该管;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最重要的是,我明白了尊重每个人的工作和权威,才能赢得大家的信任。
一个月后,王排长回来了。他看我把排里管得井井有条,直夸我有当排长的料。那天晚上,他拉我去了小卖部,买了两瓶汽水和一包瓜子,我们坐在操场边上聊天。
"不过,你小子还得改改脾气。"王排长咬开汽水瓶盖,"听说你抢着干活,连老李那小子都被你收拾服了?"
我尴尬地笑笑:"我这不是想树立威信嘛。"
王排长摇摇头:"排长不是靠抢着干活树立威信的。你是干部,要学会指挥和安排。该干的时候带头干,不该干的时候就别瞎掺和。"
我点点头:"我知道了,以后注意。"
半年后,王排长调去了连部当参谋,我被提拔为正式排长。接排仪式那天,全排战士列队站好,连长宣布了任命决定。远处传来阵阵操练声,还有几只麻雀在连队的大槐树上叽叽喳喳。
王参谋把一面印有"第二排"的小旗交到我手中:"张排长,二排交给你了。"
我接过小旗,心中五味杂陈。半年前,我还是一个懵懂的新兵,如今已经成为一个排的主官。看着面前熟悉的面孔,有老李那张贫嘴,有老王那壮实的身板,有小赵害羞的笑容……我突然觉得,这个排已经成了我的家。
"二排,立正!向右看齐!"我喊道,声音洪亮而自信。
那一刻,我感到肩上的责任更重了。部队的规矩多,但每一条规矩背后都有它的道理。哪有排长叫司务长的?这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实际上蕴含了部队的层级观念和相互尊重的原则。
当天晚上,老李偷偷塞给我一瓶老王留给我的"二锅头"和一张字条。字条上写着:"小张,排长不好当,多听老兵的建议,少说多做,一定能成为一名好排长。记住,在部队,每个人都是一颗螺丝钉,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尊重别人的工作,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我拿着字条,想起第一次当代理排长时的情景,不由得笑了。那时的我,还懵懵懂懂,不知道一个排长应该怎样带兵。如今,我已经慢慢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排长。
部队的日子,就是在这样的点点滴滴中过去的。每天早操、训练、吃饭、休息,日子虽然单调,却充满了温情。战士们来自祖国各地,有说东北话的,有说四川话的,有说广东话的……但在这个大家庭里,我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想起那句"哪有排长叫司务长的",我依然觉得好笑。但正是这些看似简单的规矩,塑造了我们每一个军人的品格和认知。我在部队学到的,不仅是如何当一名合格的排长,更是如何做一个懂得尊重他人、承担责任的人。
再过三年,我也会像老王一样,把排长的位置交给下一个年轻人。到那时,我一定会告诉他:"记住,哪有排长叫司务长的?部队有部队的规矩啊!"
师友们,这个故事最打动你的地方在哪里?
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来源:李德龙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