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随着多家媒体再次聚焦筼筜湖生态文明教育,“厦门筼筜湖生态恢复案例入选高中教材和高考试题”的话题再次引发热议。
近日,随着多家媒体再次聚焦筼筜湖生态文明教育,“厦门筼筜湖生态恢复案例入选高中教材和高考试题”的话题再次引发热议。
同时,作为中国城市生态环境治理的代表性实践——筼筜湖也在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亮相,向世界讲述厦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
国内与国际两个舞台的“同频共振”,
让厦门筼筜湖
再度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筼筜湖案例进教材
走进数百万高中生课堂
据悉,此次入选的教材为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第四章“生态工程”一节,教材覆盖全国30多个省市区,为全国数百万高中生系统讲授生态修复与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教材中,“厦门筼筜湖生态恢复”作为湿地生态恢复工程的典型案例,详尽展现了筼筜湖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生态变迁与综合治理历程。
除了教材内容,
高考题中也出现了筼筜湖的身影。
2024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试卷第33题,以筼筜湖为设问背景,从湖泊水体监测评价、红树林固碳机制、鸟类数量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角度设题,全面考查学生对生态原理的掌握,深化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理解与认同。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教授黄凌风说:
“能写入高中教材和高考试题的内容,往往具备显著的社会效益或科学价值。筼筜湖综合治理具有典型示范性,堪称我国生态修复领域的典型案例。”他还表示,这类案例的选用,有利于全面加强新时代生态文明教育,深入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仅直接影响到数百万考生,也能辐射至家长与社会大众,是推动生态文明理念全社会共识化传播的重要路径。
“高中教材和高考试题体现了国家教育的价值导向,将筼筜湖综合治理案例写入其中,既是对厦门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高度肯定,也是对公众环保意识的深度培育,是厦门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示生态治理成效的重要窗口。”黄凌风说。筼筜湖亮相世博
讲好厦门生态故事
与此同时,
筼筜湖也登上国际舞台。
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正在举行,厦门筼筜湖作为中国馆城市生态环境治理的唯一代表性展项,成为展馆的重要展示内容。“筼筜湖”展台以数字影像视频投影,配以桌面四台触控屏交互的方式,介绍了筼筜湖蝶变以及厦门城市生态环境治理的实践和成就。现场还同步播出影像视频,立足厦门筼筜湖生态治理,生动讲述中国故事。
据介绍,
2024年7月,
筼筜湖从全国众多案例中脱颖而出,
作为大阪世博会
中国馆唯一的城市案例,
成为展现中国城市生态环境治理
代表性展项。
相关链接
教材中的“厦门印记”
各个版本的教材中,
都有不少厦门历史名人的身影。
新修统编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材中,厦门科学巨匠苏颂的事迹就出现在课本中,主要介绍了苏颂主持创制的水运仪象台的功能及历史地位。而在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第一单元第一课《鸦片战争》中,就记录了清代同安籍民族英雄陈化成的英勇事迹。
语文教材中的厦门历史名人也有不少。比如,五年级语文下册有一篇《郑成功收复台湾》、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有一篇《郑成功》。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办学的故事也出现在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材中。此外,厦门著名诗人舒婷的《致橡树》、被称为“万婴之母”的厦门医生林巧稚也曾入选过教材中。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材第11课《各式各样的鞋》里的主图《贫农的儿子》,作者就是厦门籍油画家蔡亮。
厦门多所学校
也开展跟着课本去实践等活动,
以课本上的名人故事为鲜活教材,
打通课内外教育场景。
✅滨东小学组建百人“红领巾讲解员”队伍,利用假期走进陈化成烈士墓、事迹展馆,撰写调研报告并开展校园宣讲,组织学生实地探访苏颂故居、陈嘉庚纪念馆、林巧稚纪念馆等。滨东小学还通过跨学科融合课程,将课本中的厦门元素转化为项目式学习任务,如绘制厦门名人足迹地图、阅读厦门人物小品剧的编排,让课堂上的知识学习与实践体验同频共振;
✅同安区洪塘头小学开展“苏颂文化进校园”大思政课活动,更好地传承苏颂精神;
✅园南小学、莲前小学实地参观陈化成史迹展览馆,用心感受陈化成的爱国情怀;
✅厦门市音乐学校开展主题诗会,以诗歌致敬“万婴之母”林巧稚,从课堂到课外的延伸,让课本上的文字化作可触摸的成长养分;
✅海晨研学的名人事迹主题研学活动受到厦门华昌教育集团天安校区等多所学校欢迎。在研学中,学生们走进苏颂百草园,了解苏颂的生平事迹,对这位遍识百草、造器观星的文理兼修“学霸”有了更深的感触。
※ 编辑:洪珊珊 ※ 校对:刘子纯
※ 审核:陈文强 陈祥旺
※ 来源:海西晨报记者 仇慧亮 彭怡郡
来源:海西晨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