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丝绸之路上的珠子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2 04:31 3

摘要:汉代丝绸之路示意图。据司马迁记载,经敦煌出玉门关和阳关分别有南北两道,北道经车师(今吐鲁番)、焉者(今焉者)、疏勒(今喀什),过葱岭可到大宛和康居国(今撒马尔军);南道经楼兰(今若羌)、于阗(今和田)、莎车(今莎车),过葱岭可到大月氏(今阿富汗)和安息(今伊朗

汉代丝绸之路示意图。据司马迁记载,经敦煌出玉门关和阳关分别有南北两道,北道经车师(今吐鲁番)、焉者(今焉者)、疏勒(今喀什),过葱岭可到大宛和康居国(今撒马尔军);南道经楼兰(今若羌)、于阗(今和田)、莎车(今莎车),过葱岭可到大月氏(今阿富汗)和安息(今伊朗)。 虽然“丝绸之路”是因为张骞出使西域而被载入史册,但早在张骞西行前很久就已经有中西 贸易往来。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丝绸之路”的定义,中原与西方往来的通道有四条:北方(草原)通道;西北(沙漠)通道;西南(佛教)通道;南方(海上)通道。这些贸易通道最早始于什么时候已经很难考证准确时间,但是对遥远外的好奇以及冒险和利益的驱动,使人类从远古时候就开始了长途的旅行。那些未知的世界也许不是理想的世界,但却是创造理想的世界,这种想象的天性直到今天仍旧是我们去远方旅行的原动力。 西域新疆出土的各式玻璃珠。它们有些装饰有眼睛图案,有些是随意的水波纹,而这些珠子无论是形制还是装饰纹样,大多在西亚和地中海沿岸都有相同或相似类型的珠子出土。私人收藏。 汉代中原人称为“西域”的地方包括我们现在所说的新疆及其所在的中亚。“西域”一词最早见于《汉书·西域传》,与张骞的名字是分不开的。西域是丝路上最精彩的一段,在当时,那里可能是全世界最吸引人的地方。不同肤色的人们,说着不同的语言,怀着不同的目的来到这里。这些人中不乏身怀绝技的工匠,他们把各种可以用以维持生计甚或发财的 技术和技艺带到这里来,其中玻璃工艺是常见的一种。在新疆,各个绿洲小国出土的玻璃珠或其他小装饰,都有各自比较明显的风格,在技艺上也有一些小的差别,但均出自中亚美术系,坊间多称为“楼兰珠”。这些有着强烈西域风格的珠子,跟早些时候的斯基泰美术作品比如黄金饰品一样,同样受到东端中原文明的过滤,这是中原地区出土新疆和中亚其他地方珠子不多,而在“边地半月形文化传播带”上总能看见这样的珠子的原因。于是,这些珠子带着自己的风格和技艺沿着斯基泰美术曾经走过的路线南下,仍然沿着我们所谓的“民族走廊”从川西北一直到云南;也许还通过海上丝路到过广西和广东,因为我们在南越王的组佩上看见过与西域相同形制、色彩和技艺的玻璃珠。 形制为小拳头状的“釉面石珠”。这种珠子独特的外观和工艺让人印象深刻,它出现在汉代的新疆和阿富汗等中亚地区。这种拳头形制的珠子还有用青金石和其他材料制作的,目前还不清楚这种独特形制的含义。埃及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发明了给滑石珠上釉的工艺,印度河谷文明也有滑石上釉的珠子出土,波斯高原也出土了公元前的有釉面的石珠。私人收藏。 西域新疆的珠子。它们形制丰富,材质多样,装饰风格自由而充满异国风情,是汉代丝绸之路上那些精彩故事的缩影。私人收藏。 印度-太平洋玻璃珠。最早在纪元前后的印度东南沿海港口开始生产,在世界各个地方广泛流传了数百年,是最著名的贸易珠品种之一。这种珠子色彩丰富,个体很小,有些甚至外径不足1毫米,显示出娴熟高超的制作技艺。这种珠子除了战国时期出现在四川石棺葬、云南滇文化,汉代出现在新疆、南越王墓等,在北魏洛阳永宁寺也有出土记录。私人收藏。

来源:繁华三千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