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苏永忠:昭通绿色农业、绿色能源、铝硅磷等矿产资源丰富,这是我们发展产业最大的本钱。2024年,昭通市经济总量迈上2000亿元台阶,在全省排名提升至第六位,高质量发展其势已成。下一步,我们将始终围绕省委一体推进“三大经济”部署,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打造“
新征程上,如何对标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深入推进“五大强市”建设,努力闯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之路?
一起来看《云南日报》和云南广播电视台《云南新闻联播》“牢记总书记嘱托 开创云南发展新局面 学习进行时 云南抓落实”栏目对昭通市委书记苏永忠的专访。
昭通市:深入推进“五大强市”建设
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云南新闻联播》4月20日
做强产业硬支撑 塑造发展新优势
——访昭通市委书记苏永忠
《云南日报》4月21日第4版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昭通将如何发挥比较优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苏永忠:昭通绿色农业、绿色能源、铝硅磷等矿产资源丰富,这是我们发展产业最大的本钱。2024年,昭通市经济总量迈上2000亿元台阶,在全省排名提升至第六位,高质量发展其势已成。下一步,我们将始终围绕省委一体推进“三大经济”部署,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打造“五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在高原绿色农业上,深入推进“农业强市”建设,扎实做好“科技赋农”和“土特产”增值大文章,推动昭通从传统农业大市迈向新型农业强市。在绿色能源产业上,深入推进“能源强市”建设,坚持“风、光、水、火、气、储”一体化发展,加快推动“绿色能源+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千亿元级”绿色能源基地。在绿色硅铝产业上,依托旗滨光伏、合盛硅业、云铝海鑫等链主企业,持续延链、补链、强链,加快推动硅铝全产业链发展,着力把绿色硅铝打造成为昭通工业的重要支柱。在磷基及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上,积极参与成渝地区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链分工,大力推进镇雄磷化工园区和水富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园建设,努力在新赛道上闯出新优势。在现代服务业上,高质量打造昭通避暑避寒和康养旅居“两张牌”,全方位展现新时代“昭通印象”,让“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在云南样样好、在昭通越来越好。
记者:昭通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将如何发挥优势?
苏永忠:昭通背靠滇中经济圈、面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带一路”倡议及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在这里交会,是内地通往南亚、东南亚和云南通往内地的双向大走廊的关键节点。近年来,我们大力推进综合交通建设,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1000公里,打通了11条出滇、入川、进黔大通道,水富港成为全省唯一实现8000吨级船舶江海直达的港口,昭通新机场、渝昆高铁即将建成投用。下一步,昭通将深入推进“交通强市”建设,着力构建“公、铁、水、航”立体综合交通网络,统筹推进商贸、加工、物流、旅居一体化发展,努力打造滇川黔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集散地,发挥好内引外联的重要区域作用。
记者:昭通地处长江上游、赤水河源头,在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上有哪些举措和成效?
苏永忠:近年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扎实抓好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赤水河流域(昭通段)入选全国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连续4年保持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前30位、列全省第一位,实现了“一江清水”出昭通。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践行“两山论”、坚定走好“两化路”,深入推进“生态强市”建设,统筹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切实筑牢长江上游、赤水河源头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记者:昭通在促进民族团结、脱贫巩固、民生改善、基层治理上有哪些举措?
苏永忠:昭通是全国脱贫人口最多的地级市,是典型的多民族融居地区。我们创新建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2+5”工作机制,把群众组织发动起来,参与到基层治理各项工作中,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在民族团结上,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持续巩固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良好局面。在脱贫巩固上,坚持把群众增收作为重中之重,突出抓好产业、就业支撑和扶贫资产盘活,大力实施以工代赈,促进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在民生改善上,深入推进“教育强市”、健康昭通、“一老一小”关爱服务阵地建设,打造更多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好医院、好阵地。在防灾减灾上,拓展运用“1262”“123”和“三查”机制,有效防范应对自然灾害,维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来 源丨微昭通
编 辑丨潘海燕
一 审丨张 华
二 审丨宋 波
三 审丨万远健
来源:微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