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纪录片作为一种重要的视听艺术形态,相较于虚构的故事片,与社会有着更为紧密的关系。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纪录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纪录片作为一种重要的视听艺术形态,相较于虚构的故事片,与社会有着更为紧密的关系。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纪录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自1922年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纪录片《北方的纳努克》问世以来,纪录片已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旅程,随着纪录片实践的发展和对于纪录片研究的逐步深入,仅对其进行编年体式的历史梳理已远不能满足对这一重要艺术形式的探索。对其进行学理性的分类成为当下纪录片研究的重要一环,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牛光夏教授所著的《纪录片类型与风格》一书立足于当下纪录片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基于扎实的理论基础,创新性地从表达、时态、功能、题材、叙事视点与人称、数字网络技术等视角,辅之以典型案例对纪录片进行了全新的类型化分析。该书在视角创新的同时,放眼全球,聚焦本土,实现了中国纪录片研究者对特定类型本土作品的深入探索,构建了独具特色的纪录片类型学研究谱系。
《纪录片类型与风格》一书以美国学者比尔·尼科尔斯提出的六种纪录片基本模式为基础,却又不拘泥于西方理论框架,而是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剖析,突破了既往的纪录片研究框架,结合大量案例,通过对不同纪录片类型的生成背景与美学特征的探析,构建了契合时代语境与中国传媒生态的纪录片类型与风格谱系图。基于每一部纪录片“都含有各种类型的相互交叉重叠的部分,没有绝对的对立和矛盾”,如历史题材纪录片,即该书第二章“过去时态纪录片类型的论述主体”,亦存在于主题教育宣传片、某些调查揭示类纪录片中,还体现在第六章“数字时代技术加持下一些历史场景的制作更具沉浸感”。可见,该书对纪录片类型的划分体现出求同存异、美美与共的特点及立场。
该书打破了以往同类作品侧重历史线性梳理的常规方法,但中外纪录片发展史上的重要思潮与流派、知名导演、经典影片并未被遗忘,这些内容以类型化的方式有机融入该书的七个章节中,这是其区别于同类著作而不失其基础价值的部分。笔者认为,《纪录片类型与风格》一书更大的价值在于其将中国环保纪录片、中国农村题材纪录片以及中国独立纪录片等聚焦中国本土、体现中国文化的纪录片作品作为单独的类别进行书写,也更加凸显了牛光夏教授作为一名中国纪录片研究者的价值坚守及文化情怀。
作者在书中就农村题材纪录片进行了详尽而多元化的论述。其价值正如书中某一小标题所言:“于时间积淀中呈现剧烈变迁的乡土中国切片。”该部分不仅对诸多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的该类纪录片作品进行了分析,还着重呈现了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大量纪录片。作者对中国农村题材纪录片的梳理与分析,有利于从业者意识到该艺术形式的社会功用,势必对农村传播生态起到积极影响,进而有益于中国乡村文明建设。
通过环保类纪录片讲述生态文明建设故事,向世界传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中国理念,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语境下,实现国产纪录片“出海”,是近年来对外传播的有益尝试。在《纪录片类型与风格》一书中,牛光夏不仅就环保类纪录片进行了类型阐释和风格化分析,而且将中国环保纪录片单列一小节进行了分析论述,虽篇幅有限,但可见其对中国纪录片类型的探究及未来展望。
作为一名女性纪录片学者,牛光夏敏锐地察觉到女性纪录片这一类别的价值,并在该书中进行了富有学理性的阐述,对其出现的时代语境与文化土壤、女性生存困境和角色困境的镜像呈现以及女性意识的渗透进行了重点书写。要特别提出的是,作者强调,“女性意识并不等同于女性主义,女性纪录片导演也并不必然都是女权主义者,或深谙女性主义理论,但她们的片子中都有一种女性立场”。这一表述也清晰地表明了作者的观点,避免因对该类纪录片的分析引发性别对立。
新媒体时代,纪录片的创作、传播及用户接受方式均发生了深刻变革。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高清设备、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运用丰富了纪录片的视听表达。该书以此切入,详尽而深刻地完成了新媒体与新形态——“数字网络技术与类型”这一章的论述。作者基于自己的兴趣及该领域的新动向,选取动画纪录片、交互式纪录片及网络众筹纪录片三种类型,探究了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类型与风格的演变趋势,强调新形态作品的交互性、跨媒介特质,不仅为纪录片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新思路,也彰显了作者学术研究的前瞻性视野。
纪录片作为人类生存之镜,具有文化传承、社会批判与审美享受等多重价值。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放眼全球,聚焦中国,是当下纪录片研究者应当具有的视野与情怀。《纪录片类型与风格》一书以新颖而全面的视角进行了纪录片类型研究,融入了一名学者的文化自觉意识与责任担当,放眼于世界纪录片发展趋势,侧重于纪录片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时代使命,该书体现了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价值追求,构建了兼具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纪录片类型体系,亦是对我国艺术学理论研究的丰富和拓展。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