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0日,全红婵、陈芋汐与队友曹缘结束跳水世界杯加拿大站征程后,现身某品牌直播活动。直播中途,陈芋汐因腰伤难忍,悄悄向全红婵低语:“腰好痛,现在好想吐!”全红婵立刻转向主持人直言:“老师,我们能坐着吗?”主持人迅速协调搬来椅子,全红婵还贴心递上纸巾为满头大汗
4月20日,全红婵、陈芋汐与队友曹缘结束跳水世界杯加拿大站征程后,现身某品牌直播活动。直播中途,陈芋汐因腰伤难忍,悄悄向全红婵低语:“腰好痛,现在好想吐!”全红婵立刻转向主持人直言:“老师,我们能坐着吗?”主持人迅速协调搬来椅子,全红婵还贴心递上纸巾为满头大汗的工作人员擦汗。这一幕被镜头完整记录,迅速冲上热搜,让公众窥见两位奥运冠军赛场外的真实情谊。
一、直播“翻车”背后的暖心互助
这场意外的“求助”场景,恰恰成为破解外界误解的关键。陈芋汐在高强度比赛后旧伤复发,却仍坚持站立直播,全红婵敏锐捕捉到她的不适,第一时间为其争取休息条件。两人在直播中的互动自然流畅,毫无刻意作秀痕迹——陈芋汐毫不掩饰脆弱,全红婵则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担当,用行动诠释“队友即后背”的信任。
事实上,这种互助并非孤例。2025年多哈世锦赛期间,全红婵因手腕旧伤调整训练计划,陈芋汐主动分担双人跳训练强度,甚至瞒着教练加练到凌晨,只为配合搭档节奏。而在巴黎奥运会双人10米台夺冠后,全红婵曾坦言:“金牌只要是中国队的,我们俩谁拿都一样!”
二、竞技场上的良性竞争与惺惺相惜
尽管在单人项目上多次狭路相逢,两人的竞争始终保持着令人动容的格局。2025年加拿大站决赛,陈芋汐在三跳落后18.05分的绝境下实现惊天逆转,全红婵赛后含泪拥抱对手:“她的存在让我进步更快。”而在巴黎奥运会,全红婵以0.35分微弱优势卫冕,陈芋汐却在颁奖礼上主动帮她调整话筒角度,用英语流利致谢全球粉丝,展现出超越胜负的气度。
国际泳联官网曾评价:“陈芋汐和全红婵将女子10米台的竞争提升至科幻级别。”近三年世界大赛中,两人包揽该项目所有冠亚军,分差常以厘米级计算。但赛场下,她们会分享巧克力、互藏辣条礼盒,甚至用《狂飙》台词作为专属暗号,在社交媒体上用表情包互动引发10亿流量。
三、教练与队友眼中的“双子星”密码
中国跳水队领队周继红曾揭秘:“她们在训练中互相‘较劲’,但会把对方的技术录像拆解成32个节点研究。”主管教练张挺则将两人比喻为“直觉型天才”与“计算型大师”——全红婵靠天赋校准空中姿态,陈芋汐用数据优化动作细节,形成互补型竞争模式。
队友王宗源透露,训练馆常出现暖心一幕:全红婵哼唱《孤勇者》缓解紧张,陈芋汐备好话梅糖防止她咬指甲;混合团体赛中,全红婵化身“战地记者”用拍立得记录陈芋汐领奖瞬间,后者则默默收好对方掉落的发圈。这种五年朝夕相伴的信任,早已超越单纯的竞技关系。
四、公众认知的纠偏与体育精神的诠释
长期以来,外界对两人关系的误解源于竞技体育的残酷性——冠军往往被单独铭记,而她们的比分差常不足5分。但正如陈芋汐在保送同济大学时所言:“最想感谢的是那个让我不敢松懈的对手。”全红婵也在采访中坦言:“拿金牌没有特别开心,因为知道她也很辛苦。”
这场直播中的“求助”事件,恰是她们关系的缩影:赛场上是彼此追赶的对手,生活中是分享辣条的闺蜜;既能在跳台上奉献“神仙打架”的名场面,也能在后台互相整理装备、调侃发型。正如网友热评:“她们重新定义了‘对手’——不是拼得你死我活,而是携手把中国跳水推向新高度。”
结语
从蒙特利尔到多哈,从奥运赛场到直播镜头,陈芋汐与全红婵用行动证明:真正的强者从不会因竞争而心生芥蒂,反而会在彼此的光芒中成就更璀璨的自己。当全红婵为陈芋汐“讨座”的画面刷屏,当两人赛后相拥的瞬间定格,公众终于读懂:这对“双子星”的真实关系,是竞技体育最动人的注脚——互为镜子,互为翅膀。
来源:娱体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