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名医回邵”到“名医驻邵”,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邵阳解法妙在何处?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2 11:46 2

摘要:“名医驻邵工作站、四级联动等创新实践,是破解医疗资源不均衡的‘邵阳答卷’。”在上海召开的第14届中国医院院长大会上,被授予“领航风范奖(个人)”的邵阳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朱鹏程,向全国公立医院分享这一创新经验。就在大会召开前夕,4月3日,“名医驻邵”工作站正式启

“名医驻邵工作站、四级联动等创新实践,是破解医疗资源不均衡的‘邵阳答卷’。”在上海召开的第14届中国医院院长大会上,被授予“领航风范奖(个人)”的邵阳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朱鹏程,向全国公立医院分享这一创新经验。就在大会召开前夕,4月3日,“名医驻邵”工作站正式启动,标志着邵阳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方面迈出了更坚实的一步。

朱鹏程向全国公立医院分享“名医驻邵”工作站经验。李丹摄

从去年的“名医回邵”到如今的“名医驻邵”,这一创新模式如何让优质医疗资源真正“沉下去”?

加法:专家下沉推动医学水平双向赋能

4月3日,“名医驻邵”工作站启动当天,来自全国的多位名医专家带着送医传技的赤忱,现场开展惠民诊疗和学术交流研讨活动。

邱源教授及其团队演示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刘晓亮摄

当天,手术室内多位名医上演手下“刀尖芭蕾”。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主任邱源教授开展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通过直播平台,邱源向邵阳市县级公立医院各医院胸外科医师代表展示了精湛的手术技艺,并实时详细讲解了手术操作的每一个关键环节和技术要点。他说:“不仅要让基层医生学习到手术技巧,更要让他们不断了解国内领先的诊疗理念和先进技术,实现思想和能力的全方位提升。”

在学术论坛上,来自隆回县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刘鑫听得格外认真,他仔细记录着“国家队”专家的授课要点。“国内知名专家手把手教学,与大咖面对面交流,受益匪浅,希望以后有更多机会向‘名医驻邵’工作站的各位专家学习交流,不断改变和提升自己。”刘鑫说。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常务副院长周玉杰则坦言:“交流从来都是双向的。在帮扶过程中,通过与大家的交流合作,我们能够获取更多临床经验,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

“名医驻邵”不仅是“专家坐诊”的窗口,更是“技术扎根”的桥梁,这种全新模式正在改写邵阳医疗的“能力等式”。通过持续“输血”强化“造血”功能,医护人员的技术储备做“加法”,为“大病不出市”的惠民目标筑牢根基。

减法:家门口就医为病人降低看病成本

79岁的曾女士患有慢性支气管炎,长期被呼吸类疾病所困扰。4月3日一早,得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临床诊疗部部长周承志来到邵阳坐诊,她便来到医院寻求诊疗方案。

“医生医术一流,服务态度也特别好。要知道专家一号难求,如果去广州看一次病,路费、住宿加上家属陪护,至少多花三四千,专家能来邵阳为我们看病真是太好了。”曾女士的感慨道出许多邵阳人的困境。

据邵阳市医保局数据统计:2024年全年,邵阳跨市就医总人次894117人次,医疗费用328027万元,基金总支付210041万元。

去年,市中心医院“向上借力”引来全国名医谋合作,与北京安贞医院、湖南省肿瘤医院、武汉亚心医院等医院知名专家及团队开展深度合作,采取“四级联动”义诊、巡回医疗等形式,深入到乡镇,为老百姓解决“看病难、看病远”的难题;“向下兼容”搭平台促成长,不断与县乡各级医院共建紧密型医联体,开展业务培训、专家指导等,提升基层医院业务水平,让百姓“足不出邵”就能享受国家级优质医疗资源成为可能。

如今,“名医驻邵”工作站启动,多位医学“大咖”入驻,后续开展定期坐诊、定时驻点义诊、手术指导、学术研究等工作。“驻”字背后,是深刻的惠民逻辑:以“距离减法”实现“成本减法”。让患者进一步告别“千里求医”的“过去式”,让“足不出邵,名医自来”成为“进行时”。

乘法:资源联动促进区域医疗协同发展

在湖南省医学学科发展座谈会强调“顶天立地”的背景下,“既要攀登医学高峰,培育更多‘顶天’的国家级名医、名学科,也要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构建更加优质‘立地’的基层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成为了“名医驻邵”工作站的发展目标,更展现出工作站独特的乘数效应。

“名医驻邵”工作站启动仪式现场。刘昌鸿摄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原院长孙虹在启动仪式上说:“工作站是一座连接先进医疗技术与家乡百姓的桥梁。通过它,我们能将最前沿的医学理念、最精湛的诊疗技术带到邵阳,让家乡的父老乡亲无需长途奔波,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除了让老百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医疗便利,在专科建设上,市中心医院形成的专科建设“2+4+1”,即2个国家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泌尿外科、儿科医学中心)、4个国家级重点专科培育项目(心血管内科、重症医学科、护理科、乳甲外科)、1个国家级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建设项目(康复医学科),有了名医专家团队的指导助力,必将在“专注、专业、专长”上创造效益,不断提升诊疗水平和学术影响力,不断在此基础上打造新的特色优势专科。

“工作站的成立是一个全新的医疗协同模式,需要不断优化完善体制机制。”广州医科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曾锦标为工作站长效运行提供了三个金点子,“‘因病施策’,精准对接地方需求;打造医教研协同生态,让名医专家的行医智慧在邵阳‘生根发芽’;构建长效化发展机制,激发‘归雁效应’。”

当国内顶尖专家与本土医疗力量产生化学反应,医疗领域的“乘数效应”将不断显现,邵阳百姓看病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实现成倍增长。

除法:破旧立新塑造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任何创新模式的推行都难免遇到挑战。“名医驻邵”工作站启动后,部分市民和基层医生表达了这样的疑虑:如何避免专家来邵帮扶“飞刀走穴”式的短期行为?如何确保优质资源真正渗透到基层?

“省肿瘤医院25名专家完成1周年的帮扶工作,新一批的25名帮扶专家接力长驻指导,实现日日有名医专家坐诊,后续也将为‘名医驻邵’工作站的运行,贡献自己的专业力量。”省肿瘤医院挂职市中心医院副院长王伟说,“除了省肿瘤医院的专家,还有武汉亚心医院、广州附一等医院的专家教授长驻市中心医院,并且柔性引进了北京安贞医院、湘雅医院、中山肿瘤医院等全国知名医院的专家,工作站必将成为一座连接先进医疗技术与邵阳百姓的桥梁,推动邵阳向‘区域医疗协同高地’转变。”

面对各方关切,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朱鹏程给出了系统性的解决方案——“破旧立新”:破解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难题,除去基层群众就医的惶恐顾虑,关键要让名医资源“驻得下”、技术能力“跟得上”、群众信任“立得稳”,通过深化协作提水平、下沉资源强基层、培育人才增后劲,构建“三维支撑体系”,实现学科建设提质增效、强化区域协同发展、“输血”与“造血”并重。

从“偶尔来”到“长期驻”,从“技术输入”到“能力生根”“名医驻邵”工作站的探索远不止于一场医疗改革。当名医专家的仁心仁术与本土医疗体系的转型升级产生化学反应,最终沉淀下来的,是群众触手可及的健康获得感,是一座城市守护生命质量的坚实底气。(蒋玲慧 李文娟 阳媚)

来源:金台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