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半马翻车现场:10万买的“爹”还不如扫地机?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2 11:35 2

摘要:比赛全程21.0975公里,和人类半程马拉松赛程相同。赛道的设计也是相当有挑战性,不只是我们想象中平坦的柏油路,还有坑洼的裂缝路、长缓坡、短陡坡、石板路、草地石子路,甚至大坡度路段和铁轨。

你看了最近北京亦庄举办的那场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了吗?相关短视频那叫一个火。这比赛可不一般,是全球首创的机器人马拉松赛事。

“天工” 机器人

这场比赛采用的是人机共跑模式,一共有20支人形机器人参赛队,和人类选手同一路线、同时起跑,不过各自有单独的赛道。

比赛全程21.0975公里,和人类半程马拉松赛程相同。赛道的设计也是相当有挑战性,不只是我们想象中平坦的柏油路,还有坑洼的裂缝路、长缓坡、短陡坡、石板路、草地石子路,甚至大坡度路段和铁轨。

这对机器人的行走、奔跑、全身协同能力,以及精准调整步伐姿态、控制动力和制动,适应复杂路况的能力,都是极大的考验。

和普通比赛不同,这次比赛是以队伍为单位参赛。而且机器人大多靠电池供电,续航就成了大问题。所以比赛设置了不少站点,就像赛车的维修站一样。

机器人身后跟着人类领航员、操作手和工程师,在指定站点,他们可以给机器人更换电池,或者换上同型号的机器人。

但可不能在站点以外随意更换,必须严格遵守规则。比赛结束后,奖项也很丰富,除了冠亚季军,还有完赛奖、最佳耐力奖、最佳人气奖、最佳步态奖、最佳形态创新奖等等。

参赛机器人的样子五花八门。身高从80厘米到1米8,体重在10公斤到88公斤间浮动,活脱脱一场科技界的 “扭秧歌大赛”。

女机器人幻幻

比赛中,各种 “名场面” 频出。赛前备受期待的女机器人幻幻,起步就如癫痫发作,颤抖着摔出赛道;违规踩滑板、装螺旋桨的 “大家伙”,启动后失控冲进绿化带;还有被铁链吊着像提线木偶、被拎着脖梗子挪步的机器人,甚至有因能量不足倒着跑的。

宇树科技9.9万的G1机器人,刚亮相就摔倒,在众人加油声中试图站起,却以 “狗啃屎” 姿势跪趴不起。而 “断头机器人” 虽头部掉落,仍坚持跑到第三名,堪称 “身残志坚”。

最终,“天工” 机器人夺冠,“小顽童” 机器人凭借一米出头的可爱身形与独立奔跑的实力拿下第二,与其他需要 “陪跑” 的机器人形成鲜明对比。​

“小顽童”

这场比赛暴露了人形机器人与想象中先进程度的巨大差距。宇树科技回应称因忙于格斗直播未充分准备,且参赛机器人由不同客户团队操作,表现差异大。

但机器人几步就摔倒的状况,显然难以让大众信服。其机器人开箱时,装电池都困难重重,全公司男员工耗时许久才解决电池插反问题,操作还依赖复杂代码遥控,被网友调侃为 “高级玩具” 。​

为何执着于人形机器人?从工业科学看,一是情感需求,人类对相似外形易产生亲切感,利于养老陪伴等服务;二是功能适配,人形更易适应人类设计的物理环境。

然而,《星际穿越》里可折叠变形的Tars机器人,以及生活中的洗衣机、扫地机器人、机械臂,都证明非人形机器人同样高效。

人形机器人在战争中实用性存疑,且平衡难、摔倒后维修困难,照顾老人时甚至可能带来危险,被网友调侃为 “电子爹”“电子妈”。​

人形机器人的火热,资本驱动明显。春晚上机器人的舞蹈表演,凭借拟人动作引发关注,吸引大量投资。

今年行业融资数十亿,股票板块涨幅可观。但不少公司靠摆拍宣传片吸金,如机器人飞檐走壁、做咖啡拉花的视频,多是后期剪辑合成。尽管虚假,却因仿人动作能吸引大众与资本,距离实用化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此次马拉松比赛对机器人研发意义重大,据说半马过程中机器人要经历7万次磨损,对电机和关节的可靠性要求极高。

同时,还能测试关节的稳定性,比如半马中膝关节要负重活动25万次左右。只有能跑完半马的机器人,未来在家里干体力活才更靠谱。

虽然现在我们看到国外一些公司,如波士顿动力,发布的产品在协调性、动作复杂程度上表现出色,而国内这次机器人马拉松比赛中机器人状况频出,感觉技术有差距。

但技术发展需要时间,我们不能只看到眼前的情况,就否定国内的科技实力。而且,我们要思考的是,当机器人真的走进生活,我们该如何应对。

在日本,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餐厅等场景。还有一些人选择和智能设备结婚,从它们那里获得情感价值和内心满足感。

在未来,机器人可能会更受独居者欢迎,因为它们不会生气、不会抱怨,能提供无限的耐心和陪伴,和它们交往可能会让人感觉更舒服。

不过,人工智能的问题不容忽视。以中文AI为例,近期很多DeepSeek使用者感觉它越来越不靠谱,幻觉增多,给出的新闻搜索错误率高达一半以上。

这是因为它接入中文互联网后,原本靠谱的数据库资料被污染了。国内的一些人工智能产品,在联网搜索时,参考的语料库多是百家号等,而且一些公司会利用AI生成大量虚假好评发布到网上,导致即使使用AI搜索,结果也不可靠。

若未来机器人基于此类AI决策,生活可能被不良公司操控。尽管如此,我作为个人消费者,还是对未来人机结合的生活持开放拥抱的态度。就像看电视剧,剧情虽然是假的,但我们依然能从中获得喜怒哀乐。

来源:波波百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