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网络水军作为一种特殊的网络现象,最早可以追溯到2005年前后的论坛时代。当时,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催生出了很多网络公关公司,它们组织大量网民在论坛、贴吧等平台进行集中发帖、回帖,以制造舆论热点,或打压竞争对手。
网络水军作为一种特殊的网络现象,最早可以追溯到2005年前后的论坛时代。当时,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催生出了很多网络公关公司,它们组织大量网民在论坛、贴吧等平台进行集中发帖、回帖,以制造舆论热点,或打压竞争对手。
早期的网络水军,大多以人工操作为主,从业者多少为兼职人员,每发一条帖子报酬仅几毛钱,但通过批量操作仍能赚取不菲报酬。这一时期的水军主要服务于商业推广、购物平台刷好评。但也逐渐涉及网络炒作,如当年的芙蓉姐姐、犀利哥等网络红人的走红,背后都有水军的影子。
随着智能设备的发展,移动端社交媒体的兴起,某博成为水军的新战场。2010年前后,水军产业链逐渐成熟,形成了上游广告商、公关公司,中游策划团队,以及下游执行的水军,形成了一条完整灰色产业链。
此时的网络水军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发帖,而是通过刷粉丝、制造热门话题、操控热搜等方式影响舆论。
例如,娱乐圈的水军大战,互相抹黑对方艺人或作品,以达到打压对手的目的!水军开始利用技术手段,比如批量注册账号、使用自动化软件批量群发各种帖子、评论,使得虚假流量的制造更加简单。
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后,网络水军的运作方式再次升级。AI技术的应用,让水军能够生成高度仿真的评论、图片甚至视频,发布的虚假信息更难被识别。如今的网络水军,已经形成高度产业化的黑灰产业链,涉及账号买卖、群控软件、IP伪装等多个环节。
例如,江苏句容警方破获的一起案件中,犯罪团伙利用某款App,操控500万个某博账号,短时间内制造亿级虚假流量,影响热搜排名。
此外,水军还渗透到直播带货、电商刷单等领域,通过虚假人气、伪造好评误导消费者。
近年来,“1450”成为网络水军的代名词之一。这一称呼源于大家对台湾地区网军称呼,后被广泛用于有组织、有政治目的的网络舆论操控行为。这类水军不仅涉及商业利益,还服务于特定境外组织,通过制造对立、煽动情绪影响公众认知。例如,部分境外势力利用水军,在国内社交平台散布大量不实信息,制造和混淆意识形态的视频,加剧社会矛盾。
网络水军的泛滥,对信息环境和社会信任,造成严重破坏。虚假流量扭曲市场竞争,误导公众判断,甚至影响政策决策。
为应对这一问题,国家上层出台了一系列打击网络水军的法律法规。
最高法、最高检明确将网络水军操控流量行为,定性为非法经营罪。
同时,平台方通过AI识别、实名制等手段遏制水军活动。
然而,在各种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中,使得水军的技术也在不断的升级,未来仍需多方协作,才能维护清朗的网络空间。
来源:华胥至尊.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