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同学写了个代码!用你的生日查天气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2 13:47 2

摘要:搜索“PKU言之有物”公众号,在公众号对话框输入8位生日(如1999年12月25日输入19991225),即可获得你的“北大天气”。

☀️你的生日生成北大的天气☀️

你相信吗?北大物理学院的同学

写了一个代码

让你输入生日

就能查询当天北大的天气情况

要不先来试试,你出生那天

北大是微风阵阵还是日丽风清?

(按下述提示操作哟)

搜索“PKU言之有物”公众号,在公众号对话框输入8位生日(如1999年12月25日输入19991225),即可获得你的“北大天气”。

【注:上述小程序的数据来源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第五代大气再分析数据集(ERA5),其通过融合先进的数值模型与海量观测数据,提供了高时空分辨率、高精度的全球气候信息。数据集涵盖1950年1月1日至2025年4月11日的每日气象记录。希望您通过这个小游戏,感受到天气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享受这份来自自然的特别礼物!】

你知道吗?

在你出生那天

北京大学经纬坐标的天气情况

包括平均风速、平均温度和累积雨量

都被记录了下来

成为您与自然相遇的特别时刻

在上面的“寻找燕园天气印记”

小游戏中

我们正是利用你的生日数据

生成了当天燕园的独特气象数据

这些数据仿佛是地球在你出生那天

送上的“天气礼物”

让你感受到与自然相连的奇妙缘分

今天,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

同一个地球,同一片天空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

让我们以大气科学为棱镜

重新发现地球之美

共同守护这颗蓝色星球!

动图来自《追风48天》纪录片

测测你的地球知识

1、你知道首届“世界地球日”的发起人是谁吗?

A.爱因斯坦

B.盖洛德·尼尔森

C. 霍金

2、台风路径预测属于哪门学科的研究范畴?

A.地质学

B.大气科学

C.生物学

3、古诗“黑云翻墨未遮山”描述的是哪种天气现象?

A.暴雨

B.台风

C.沙尘暴

世界地球日起源:

一场改变人类环保史的公民觉醒

1970年4月22日,美国街头涌出2000万民众——学生、工人、科学家高举“只有一个地球”的标语,抗议工业污染、石油泄漏和生态破坏。这场由参议员盖洛德·尼尔森(Gaylord Nelson)和青年活动家丹尼斯·海斯(Denis Hayes) 发起的环保运动,不仅催生了首个“地球日”,更点燃了现代环境运动的火种。

世界地球日x气象科学:

解码风云,守护蓝色星球

1970年,首届世界地球日以“唤醒环境意识”为使命诞生;55年后的今天,地球日主题 “Our Power, Our Planet” 再次叩问:如何以科学之力守护共同的地球家园?

气象是地球的脉搏,风云雨雪牵动着地球系统的每一根神经:每一组气象数据都是我们对地球运行规律的深刻洞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颗蓝色星球的呼吸与律动。

人类的“气象之力”:从台风预警到碳中和路径,从海洋碳汇到可再生能源革命,气象科学正为人类与地球的和谐共生提供智慧与解决方案。

大气科学是什么?

探索科学前沿、服务重大需求

大气科学是研究地球大气及其与地球系统其他圈层相互作用的学科,它不仅关注天气变化,更致力于揭示大气、海洋、陆地之间的复杂关系,是理解地球运行规律的核心学科,它也会探究太阳系内外行星大气的演化规律和机制。通过大气科学,我们能够:预测天气,守护生命与财产。

一、极端天气与气候变化

暴雨、台风、寒潮、龙卷风等极端天气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有重要影响,一直是大气科学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当前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的频率和强度正发生显著变化,对我们的科学认知和预报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我们通过理论模型、观测分析、资料同化和数值模拟,研究极端天气的过程机理和可预报性,揭示气候变化的过程与机理,探索极端天气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帮助改进极端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为防灾减灾提供风险评估和应对策略。

二、古气候与行星大气

古气候与行星大气的研究对象是太阳系内和太阳系外的行星与卫星的气候及其演变。我们致力于从事地球古气候、气候动力、大气和气候演变以及行星宜居性等方面的开创性研究。其他行星的大气虽然与地球相比相差很大,形态各异,但是这些气候系统与地球遵从相同的物理化学生物规律,只是在不同的参数下展现出各自的表现形式。我们的研究探索不同行星大气与气候内部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以及各过程之间的反馈作用,并通过其与地球大气进行比较,进一步深入理解地球过去与未来的气候演化。这些研究工作将为中国深时地球研究和深空探测提供理论基础。

三、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

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作为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的传统优势方向,涵盖大气辐射、大气遥感、云物理、大气化学、边界层与湍流、陆气相互作用等多个分支,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应用价值。我们致力于利用卫星和地面遥感技术,开展三维大气观测,实现精确、高效的大气成分和参数反演,定量气溶胶、气态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分布和变化特征。同时,结合实验室测量、外场观测与模拟计算,探索气溶胶吸湿增长与云微物理过程和机制,探究边界层动力和热力过程,以及它们对能量和物质的转移、转化、输送和扩散的影响,进一步发展物理化学模式和人工智能算法,探索大气污染的成因、污染与气候的相互作用,以及经济-贸易-环境-健康关系。研究成果为大气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应对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支撑。

四、物理海洋与海气相互作用

海洋是气候系统的重要组织部分,海洋环流通过能量和物质输送对气候和碳循环产生重要影响,同时海洋与大气的相互作用可以使气候产生强烈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我们的研究对象包括地球海洋以及其它星球的海洋,研究内容涵盖年际、年代际、轨道、地质等多个时间尺度。我们致力于探索海洋环流的年际与年代际振荡及其影响因素和机制,海洋环流对温室气体、气溶胶、轨道辐射与潮汐强迫等的响应及机制,海洋环流与海冰和陆地冰盖的相互作用,海洋对气候敏感性及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海洋对碳循环的调制作用及其诱发的气候演变,其他星球上的海洋环流及其对行星宜居性的影响等。

大气科学能做什么?

解码地球系统的科学之钥

极端天气预警:从台风路径预测到暴雨洪涝预警,大气科学为防灾减灾提供关键决策支持。

(来自中央气象局)

农业气象服务:通过精准的天气预报,指导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

理解气候,应对全球变化大气科学:解码地球系统的科学之钥

气候变化研究:通过分析温室气体浓度、冰川消融等数据,揭示全球变暖的机制与影响。

碳中和路径设计:评估碳源碳汇,为各国制定减排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探索海洋,守护蓝色星球

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研究海洋与大气之间的能量交换,揭示厄尔尼诺、拉尼娜等现象的成因。

海洋碳汇研究:揭示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自然解决方案。

服务社会,推动可持续发展

新能源开发:评估风能、太阳能资源分布,推动清洁能源革命。

城市规划:通过气候数据分析,优化城市布局,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探索太空,拓展科学边界

行星大气研究:通过对比地球与其他行星的大气成分,揭示地球生命的独特性。

空间天气预测:研究太阳活动对地球磁场和大气层的影响,保障航天与通信安全。

洞悉地球脉搏:

气象观测的重大意义

正如监测地球的健康需要测量体温和血压,了解大气状态离不开精密的观测。全球气象观测系统,包括地面气象站、高空气球、气象卫星、雷达和海洋浮标等,如同我们感知地球脉搏的“感官”。它们持续收集着关于大气温度、压力、湿度、风向风速、降水、辐射等关键数据。

(来自中央气象局)

这些看似基础的数据,却是:

天气预报的基石:通过分析实时观测数据,结合复杂的数值模型,大气科学家得以预测未来几小时到数天的天气变化,为公众和各行各业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气候研究的关键:长期、连续的气象观测记录是研究气候变化趋势、理解气候系统长期演变规律的宝贵财富,帮助我们认识“Our Planet”正在经历的深刻变化。

灾害预警的先导:对极端天气事件(如台风、暴雨、干旱、高温等)的监测和预警,能够为防灾减灾争取宝贵的时间,保护生命财产安全,这正是我们驾驭“Our Power”以守护地球的重要体现。

大气科学赋能未来:

多领域应用助力可持续发展

大气科学的研究成果,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赋能着社会各个领域,深刻体现着“Our Power”如何影响“Our Planet”的方方面面:

助力冬奥盛会:在冬季奥运会等大型赛事中,大气科学家提供精确的气象预报和气候分析,保障赛事的顺利进行,甚至通过人工造雪等技术克服自然条件的限制。

赋能现代农业:农业气象学通过研究气象条件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农业生产提供精细化的指导,优化种植结构、提高产量、减少灾害损失,保障粮食安全。

驱动工业创新:从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到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控制和安全保障,大气科学都发挥着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保障交通运输安全:精确的天气预报为航空、航海和陆路交通提供了安全保障,减少恶劣天气带来的延误和风险。

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大气科学是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核心学科,其研究成果为制定减排政策、发展适应性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助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未来。

气象符号小测验:

你能读懂这些“天气密码”吗?

气象观测员和预报员使用一套标准化的符号来记录和传递天气信息。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气象符号,试试看你能答对几道题吧!

1.下图符号代表什么天气现象?

A.晴天

B.多云

C.雷暴

2.下图符号通常表示:

A.冰雹

B.龙卷风

C.闪电

3.下图符号中,雨滴的数量和大小可以提示:

A.降雨强度

B.降雨持续时间

C.降雨范围

4.下图符号(箭头+线条)常用于表示:

A.风向和风速

B.气温变化

C.气压梯度

5.以下哪种天气现象会显著降低地面能见度?

A.

B.

C.

小知识:这些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天气语言”,掌握它们,你也能像气象学家一样快速解读天气预报图!

大气科学不仅是认识地球的窗口,更是守护地球未来的科学基石。它帮助我们理解地球系统的复杂性,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提供智慧与解决方案。

Our Power, Our Planet

以气象之名,赴地球之约

往年地球日活动照片

4月22日10:00-13:00,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将在百周年纪念讲堂广场举办 “气象·地球”科普集市!我们精心设计了多个趣味互动摊位,邀你一起探索气象科学的奥秘:

“云图猜猜猜”:挑战云图识别,解锁天气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气象·地球答题挑战”:限时闯关,测试你的气象知识储备,赢取精美纪念品。“飞花令——自然之诗”:以“风”“云”“雨”“雪”为关键词,重温古诗词中的气象智慧。此外,还有更多精彩摊位等你来发现!无论你是科学爱好者,还是对自然充满好奇,更多惊喜等你线下解锁!

联合策划 |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

文字 | 许瑞婷、金钰佳、何杰汉

代码 | 仇是、卫家燊

指导老师 | 张帆、王静雪

图片 |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 中国气象新闻网、中央气象台

制图 | 郭雅颂

排版 |曹畅笛

责编 |郭雅颂

>

来源:北京大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