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滥施关税政策继续冲击全球贸易与金融稳定。当地时间(4月21日)周一,美国再度遭遇股债汇“三杀”,该现象与当天稍早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再次敦促美联储作出降息决定不无关系。因美联储的独立性受到质疑,投资者对美国经济的信心再次受到打击。
美国滥施关税政策继续冲击全球贸易与金融稳定。当地时间(4月21日)周一,美国再度遭遇股债汇“三杀”,该现象与当天稍早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再次敦促美联储作出降息决定不无关系。因美联储的独立性受到质疑,投资者对美国经济的信心再次受到打击。
鲍威尔(资料图)
特朗普称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又迟又错”
当地时间4月21日美国股市开盘不久,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其社交媒体平台“真实社交”上发文,再次敦促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作出降息决定。
特朗普社交账号发文截图
特朗普在帖文中宣称“美国实际上已不存在通胀,能源、食品及其他大多数商品价格下行趋势如此显著,几乎不可能引发通胀。但如果‘太迟先生’(指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不立即降息,美国经济将面临放缓风险。”
近期,特朗普频繁施压鲍威尔,要求美联储立即降息,并称鲍威尔的行动总是“又迟又错”“越早走人越好”。
而鲍威尔则公开表示,依据美国法律,特朗普无权解职自己。
特朗普在其第一任期就频繁公开批评美联储及鲍威尔,经常敦促美联储降息。开启第二任期以来,特朗普也多次对鲍威尔施压,要求其降息。鲍威尔则在多个场合强调,美联储将保持政策独立性,政策调整需基于经济数据而非政治干预。
例如,当地时间4月16日,鲍威尔在芝加哥经济俱乐部发表讲话时,明确表示不会因市场波动而采取紧急救市措施。他强调:“美国政府已宣布的关税上调幅度远超预期水平,这给美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包括推高通胀和抑制增长同样可能超出预期,令美联储货币政策制定面临更棘手局面。”
他表示,“美联储在决定是否调整利率前,将继续观察加征关税及其他经济政策的实际影响。”
股债汇“三杀”再次直击美国
当地时间(4月21日)周一,美股大幅收跌,道指跌971.82点,跌幅2.48%;纳指跌2.55%,标普500指数跌2.36%;美国科技股七巨头指数收跌3.01%。特斯拉跌近6%,英伟达、甲骨文跌超4%,亚马逊、Meta跌超3%。
在特朗普政府推出所谓“对等关税”后,机构对美国股市迅速变得悲观,4月份减持美国股票的比例为36%。
“抛售美国资产”的趋势也蔓延至其他资产类别,受此影响美元和美债双双下跌。
当地时间4月21日,美元指数持续走低,盘中先后跌破99、98整数位关口,创出三年新低。4月以来,美元指数累计跌超5.5%,今年以来累计跌幅超过9%。
纽约尾盘,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8.57个基点,报4.4106%,全天处于上涨状态,交投区间为4.3287%-4.4165%。两年期美债收益率跌4.22个基点,报3.7560%,日内交投区间为3.7918%-3.7140%。
美债波动率也再度回升,长期美债的抛售导致收益率曲线急剧变陡。美国政府债券与全球同类债券的比率已跌至2024年3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凸显出美国国债表现的迅速恶化。
嘉信理财首席利率策略师琼斯(Kathy Jones)则警告称,解雇鲍威尔的企图可能会加剧美国国债和美元的抛售,这种模式通常只出现在新兴市场经济体或对国家治理的信心受到动摇时。
“降”还是“不降”,这是个问题
特朗普为什么执着于美联储降息?
《财富》杂志做出了回答:特朗普希望降低利率,以“抵消”他自己的关税政策所带来的通胀。
美联社则认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令美国经济衰退风险加剧,而特朗普似乎希望把责任推到鲍威尔身上。
彭博社记者怀特洛表示,特朗普此人一向对利率有自己的看法,成为美国总统之后的他,便产生了“我要制定经济政策,美联储应该配合我”的念头。
美联储目前为何选择不降息?
美国《华盛顿邮报》分析了美联储暂不降息的四大原因:
·美联储想在行动前看到更多显示美国经济受阻的实质性证据。
·当前美国发动贸易战的背景是通胀依然高于美联储设定的2%目标。
·美国政府发动的贸易战存在显著不确定性,美联储因而不太可能快速行动。
·是当前金融市场虽然高度震荡,但依然“功能正常”,而美联储一般在大型金融机构突然崩溃时才快速干预,以免引发系统性金融问题或经济衰退。
美联储怎么选都是“难”
很明显,美国的关税政策正在反噬自身,使国内各行业遭受冲击。美国经济正面临通货膨胀加剧和经济增长放缓同时发生的风险,这也令美联储陷入“左右为难”的困境。
美联社分析称,就业疲软、失业率上升通常会导致经济衰退,此时美联储往往会通过大幅降息以刺激借贷和支出;如果通胀加剧,美联储可能被迫维持甚至提高利率来抑制物价上涨。
美国超市中的消费者
保障就业市场健康还是保持物价稳定?
鲍威尔曾指出,如果要在保障就业市场健康和保持物价稳定中选择优先处理哪一个,他会选择处理两者中更加紧迫的问题。考虑到美国当前的情况,这可能是高通胀,这就意味着要保持高利率。
鲍威尔的表态可能暗示着,美联储正为某种形式的滞胀做准备。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增长会停滞,通胀居高不下,而失业率开始上升,而美联储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选择去处理通胀问题。
显然鲍威尔流露出的想法,与特朗普宣称的“美国实际上已不存在通胀”可谓南辕北辙,无法达成一致。
且不论美国总统特朗普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政治博弈最后结果如何,美国民众已经承担了美关税政策的反噬:无论是水果、食品、饮料、汽车还是咖啡,所有的日常用品价格均已上涨。而作为被转嫁了成本的他们,降息与否带来的影响几乎没有“光明的未来”。
来源: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