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到来之际,徐州法院紧扣“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理念,立足审判,延伸司法职能,全面升级“徐知护创新”知产审判品牌矩阵,为激发区域创新活力、护航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优质司法保障。
春风拂淮海,法护创新潮。
在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到来之际,徐州法院紧扣“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理念,立足审判,延伸司法职能,全面升级“徐知护创新”知产审判品牌矩阵,为激发区域创新活力、护航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优质司法保障。
市中院聚焦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在诉调对接、裁审衔接、联动赋能、企业服务等方面持续创新实践,构建起知识产权纠纷“全链条响应、跨区域联动、闭环式解决”的新模式。
诉调对接
打造多元解纷“大网格”
“真没想到,这么快就解决了我们的纠纷,还不用对簿公堂!”某灯具企业的负责人李先生感慨道,他因涉嫌侵害他人实用新型专利被起诉,但通过市中院与市知识产权局的诉调对接机制,案件在诉前便成功化解,双方握手言和。 “为最大限度满足创新主体和社会公众多元化、高效率、便捷式、低成本的知识产权解纷需求,徐州知识产权法庭一直在积极探索诉调对接实践路径,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徐州市知识产权法庭相关负责人解释介绍,面对日益增长的知识产权案件数量,市中院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联合市知识产权局先后建立商标类、专利类案件诉调对接机制,通过一站式多元解纷平台,借力数字赋能,助力多元解纷。
2024年以来,市中院委托调解成功率达89.2%,同时以“人民调解+司法确认”闭环链条,推动矛盾纠纷的高效性、实质性化解。目前,诉调对接机制已从徐州市级扩展至县(市、区)多个层面,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化调解体系,形成了多元解纷的“一张网”。
裁审衔接
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
近期,市中院联合市知识产权局举办了第一期专利行政裁决案件业务交流会,徐州知识产权法庭陈颖法官在案例研讨会上分享了法院处理侵害外观设计专利权纠纷案件的办案经验及裁判尺度,双方通过充分研讨,共享办案经验及办案理念,共商做好裁审衔接工作。
专利纠纷行政裁决具备效率高、维权成本低等优点,在法院收案数量高企的当前,能够与司法诉讼形成优势互补,做好裁审衔接工作,无疑能够发挥“1+1>2”的制度效能。市中院与市知识产权局构建“宣传引导+联合培训+畅通流转”的工作机制,一方面在诉服窗口做好对行政裁决制度优势的宣传工作,方便当事人选择符合己方诉求的纠纷解决方式,另一方面联合市知识产权局常态化开展季度业务培训,共同提升执法办案水平,市中院发挥司法审判专业优势,助力市知识产权局的行政裁决工作规范化建设。同时,制定“效能化”工作流程,消除行政裁决和司法审判之间的衔接缝隙,使得案件流转更加顺畅,避免了案件流转可能出现的延误和重复劳动,提高解决矛盾纠纷的整体效率。自2024年第四季度该项工作正式开展以来,通过行政处理案件54件,办结33件,其中行政调解25件,行政裁决8件。
“深化裁审衔接机制运行,能够进一步切实减少诉讼案件增量,助推不断提升知识产权纠纷案件处理质效。”陈颖表示,只有真正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才能切实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法治环境。
协同联动
织密知识产权“保护网”
“本以为跨市打官司要跑好几趟,没想到在家门口就把问题解决了,连差旅费都省了!”4月1日,徐州知识产权法庭赴宿迁开展巡回审判,当地某企业老板感慨道。 近年来,徐州中院不断织密、延伸知识产权保护的协同网络,采取外协同、内联动模式,聚焦“协同性”,推动诉源治理多元共治。一方面推动构建徐州地区“司法”+“行政”全链条保护模式,联合市检察院、知识产权局、版权局、高等院校等多方知识产权保护力量,共商共建徐州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机制,常态化开展会商交流、业务培训。
另一方面推动构建苏皖鲁豫四省十市行政与司法协同保护机制,开启四省十市构建知识产权行政与司法双协同、大保护工作格局。市中院与连云港中院、宿迁中院分别签订合作协议,设立巡回审判点,构建起“异地管辖不跑腿、纠纷化解在当地”的诉讼服务模式,依托上述机制,近年来,徐州、宿迁、连云港三市法院在案件异地调查、巡回审判服务等实践上取得了良好的合作效果。
多部门、跨区域的治理合力,促进了知识产权纠纷治理的综合性、系统性,极大发挥了保护效能。
问需于企
打好知产风险“预防针”
专利侵权该如何精准认定?商标保护有哪些有效策略?商业秘密又该如何筑牢防范屏障?
近日,在外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专题交流会上,针对企业代表们提出的日常运营中遇到的知识产权保护难题,市中院法官化身 “智囊团”,结合实际案例抽丝剥茧,为企业代表们答疑解惑。法官们结合企业特点围绕规范知识产权管理、维权取证等关键环节,给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实用建议,指导企业从源头上预防知识产权纠纷的发生,赢得了企业代表们的高度赞誉和认可。
近年来,除了常态化联合开展法律服务、普法宣传,市中院还瞄准民生热点、社会堵点、治理难点开展调查研究,探寻案件背后的行业漏洞和社会问题,向相关职能部门、企业等提出建议,切实提升治理效能,为企业发展筑牢“防护网”,打好“预防针”。
“接下来,我们还将不断加强与行政职能部门、行业协会、调解组织等的协同配合,进一步推动形成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各类调解优势互补、有机衔接、协调联动的多层次知产纠纷化解多元协作体系。通过定期组织调解员旁听庭审、开展业务培训、印发指导案例等形式,进一步提升调解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调解技能,助力培育一支专业高效的调解队伍。”徐州知识产权法庭相关负责人表示,“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将继续深化协同联动维度,推动知识产权保护从‘单兵作战’向‘多元共治’转变,不断促进区域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工作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拓展。”徐苑萱
本文来自【新华法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