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橘色的晨晖轻抚市图书馆,这座总建筑面积2.2万余平方米的现代建筑,在春日里显得格外沉静庄重。虽然距离正式开馆还有一些时间,但入口处已有不少读者提早到来,静候开馆。一名身背双肩包的大学生低头翻阅着手机里的电子书单;一位提着布包的老者正眺望远处,包里露出一本
近日,橘色的晨晖轻抚市图书馆,这座总建筑面积2.2万余平方米的现代建筑,在春日里显得格外沉静庄重。虽然距离正式开馆还有一些时间,但入口处已有不少读者提早到来,静候开馆。一名身背双肩包的大学生低头翻阅着手机里的电子书单;一位提着布包的老者正眺望远处,包里露出一本纸质书籍;还有一对年轻父母牵着孩子,轻声谈论着去少儿阅览区将要借阅的绘本。与每一个清晨相同,这座承载文明薪火的公共文化空间,正见证着不同年龄段的读者在此相遇,共同开启与书的春日邂逅。
8时整,闸机轻响,读者们涌入这座采用全开放、大开间、无间隔格局设计的阅读殿堂。沿着坡道蜿蜒而上的环形书架如同知识峡谷,读者在飘浮着油墨的清香中,或倚栏速览新书,或拾阶深探典藏,尽情采撷着智慧的结晶。在自助借阅区,一位公共文化志愿者正俯身指导老年读者使用自助还书机:“您点这里扫码,再放上读者证就行。”老人仔细辨认着操作界面,当屏幕上跳出“还书成功”的提示时,两人不约而同地笑了。
这些来自各行各业的公共文化志愿者,是市图书馆里一道流动的风景。他们穿梭在书海,或把散落的图书进行归类和整架,或驻足解答读者咨询,或维护阅读秩序等。公共文化志愿服务队负责人刘思宇说:“近年来,市图书馆公共文化志愿服务队累计服务时长41217.89小时,服务项目39个。2022年3月,在中宣部命名的第七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岗位学雷锋标兵中,市图书馆被命名为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去年,市图书馆公共文化志愿服务队还获得省级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的表彰。”
在二层的文学阅览区,采编部的工作人员小弓正将“世界名著”书单中的《追忆似水年华》推入书墙。“去年新增的7491种21498册图书里,古籍类达3929册,”他踮脚确认着书籍索引标签并介绍,“2024年,馆里线下推出的品牌活动,如平城讲坛、文化大讲堂、读书会联盟等,满足了读者多元文化需求,同时,线上活动拓展了数字阅读,这些服务全年已转化为700365人次的读者足迹、545053册次的图书流转。”
沿着报告厅处的玻璃长廊前行,洒满阳光的少儿阅览区便跃然眼前。触碰电子屏幕,6岁的成成查询着《小王子》绘本。指尖划过搜索框,相关书籍迅速弹出。
再转身进入长城文献资料研究中心,退休教师刘先生正翻阅《明代大同镇边防体系研究》一书。当读到长城修建的阶段性特征时,他指着墙上展出的长城摄影照片、投影机上播放的各类长城讲座感慨道:“我游览了大同的所有古长城,这些资料把零碎的观察串珠成链。”
暮色渐浓,市图书馆内仍有不少专注读书的身影。读者小李还回手中的期刊,走到服务台前轻声询问着今年世界读书日活动的具体情况。此时,窗外的春风掠过,携着书香拂过图书馆的每个角落,将北魏拓跋氏的传奇、方言故事的韵味与当代读者的书单悄然串联。书页翻动声中,读者以万千姿态共写阅读故事,同织全民阅读的新篇章。
来源: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