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兰州】吕光:大战西域 建立后凉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2 16:36 2

摘要:吕光(337—400年),字世明,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县)人,十六国时期后凉开国之君。《晋书》记载吕光是“略阳氐人”,不过从其祖源来看,其家族早期应是汉人。吕氏先祖吕文和,在汉文帝时因避难自江苏沛县迁居略阳。他们从汉人聚居区迁入氐人聚居区,然后融入氐人的生活,

大战西域 建立后凉

吕光(337—400年),字世明,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县)人,十六国时期后凉开国之君。《晋书》记载吕光是“略阳氐人”,不过从其祖源来看,其家族早期应是汉人。吕氏先祖吕文和,在汉文帝时因避难自江苏沛县迁居略阳。他们从汉人聚居区迁入氐人聚居区,然后融入氐人的生活,与氐族无异,进而成为氐族一员。这与蒲氏(即苻氏)因蒲草茂盛而得姓相比,完全不是一回事。蒲氏是地道的氐族,吕氏是氐化的汉族。

在西晋末年中原丧乱之际,以蒲氏为酋长的略阳氐族群体崛起了。他们随同苻洪(蒲洪)东迁枋头(今河南省浚县),随后苻洪称王于枋头,苻健称帝于关中。在苻健治下,吕光之父吕婆楼任散骑常侍、侍中、尚书等,职位不算高。但吕婆楼与苻坚关系极为密切(推测二人年纪相仿),升平元年(357年),苻坚发动政变,夺取帝位,吕婆楼坚定支持并全程参与,成为苻坚的佐命功臣。因此,后来的吕婆楼得任司隶校尉、尚书令、太尉等职,显赫一时。而且,吕婆楼还大力举荐王猛,为苻坚、王猛的风云际会创造了条件。可惜的是,“有王佐之才”的吕婆楼此后再无记载,估计他在王猛执政前后就去世了,不然历史会留下其更多的事迹。

吕光自幼痴迷阵战,不喜读书。成年后,他身高八尺,“宽简有大量,喜怒不形于色”,得到宰相王猛的器重。有了王猛照拂,再加上吕婆楼与苻坚的密切关系,以及吕光自身的优秀条件,可以确定,吕光的飞黄腾达是必然的。吕光先是从关中县令做起,接着担任鹰扬将军,开始其军事生涯,此后,其一生几乎都和军事相关。

在苻坚剪平内乱的战争中,吕光参与了平定冀州的铜壁之战(358年),平定“五公之乱”的秦州之战(367年),以及镇压唐公苻洛的幽州之战(380年)。在苻坚剪灭北方各国的战争中,他随同王猛平定了前燕慕容垂(370年),因功封侯,升任骁骑将军。

吕光的高光时刻是征讨和威震西域。西域遥远,叛服不常。国家强盛时,西域纳贡称臣;衰弱时,西域便各自独立,互不统属。苻坚统一北方后,于建元十九年(383年)任命吕光以都督西讨诸军事,率姜飞、彭晃、杜进、康盛四将,统军十万(《资治通鉴》),征讨西域。也是在本年略后,苻坚下令全国动员,率兵八十万,发动了著名的淝水之战。可见,本年的前秦确实是实力的巅峰,可以动员的兵马数量极大。但是,再多的战力,也经不起如此大距离的分散。当淝水败后,苻坚被“小羌”姚苌围困于长安时,吕光鞭长莫及,根本来不及解救,这也是苻坚失败的关键原因。吕光率大军历尽艰辛,行军一年,终于抵达焉耆,焉耆请降。吕光继续挥师龟兹,龟兹联合温宿、尉头等国,总兵力达七十余万,进行了激烈抵抗。面对艰难局势,吕光头脑灵活,他采用“勾锁连营”的办法集中兵力,巧妙照应,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临阵优势,使龟兹兵始终找不到进攻的间隙。最终吕光大获全胜,西域“王侯降者三十余国”。苻坚因此封吕光为都督玉门以西诸军事、安西将军、顺乡侯。可惜烽火遍地,路途遥远,吕光未能收到。

征服西域后,吕光引大军东归。到达凉州边境时,他尚不知前秦已然解体,苻坚已经被杀。高昌太守杨翰、敦煌太守姚静、晋昌太守李纯等鉴于吕光强大的军力,都纷纷出城投降。在凉州城下,凉州刺史梁熙、酒泉太守宋皓、西郡太守索泮等联合抗拒,吕光便发兵攻下凉州城,处死了梁、宋、索三将,进据武威。

直到此时(388年),吕光才得知苻坚死讯。此情之下,吕光有点像汉代的苏武,出发时主子健在,返回时物是人非,确实有点进退维谷。他“奋怒哀号”,命三军缟素,为苻坚发丧。考虑到吕氏、苻氏几代世交,苻坚也曾厚待吕光,所以,吕光为苻坚发丧,其情形应是发自内心的悲怆。这之后,吕光似乎给了苻坚以交代,他不再顾忌前秦的君臣名分,而是自号称王,自称督陇右河西诸军事、凉州牧、酒泉公,以姑臧为都,建立了割据政权,并于八年后称帝。十六国中的后凉政权就此诞生。吕光称王称帝总计12年时间,期间他减轻刑法,宽简为政,统治大致清明,唯晚年听信谗言,为政较昏。

统治期间,吕光也曾与后秦姚兴、乞伏乾归、秃发乌孤、沮渠蒙逊等作战。但他始终无法降伏这些势力,最终乞伏乾归在金城、榆中一带建立了西秦政权,秃发乌孤在西平(今西宁市)建立了南凉政权,沮渠蒙逊在张掖建立了北凉政权。陇西以西的祁连山南北地带,成了划成承包、称王称霸的“乐园”。后凉龙飞四年(399年),吕光病卒。卒后,其兄弟子侄为争权夺利而大肆杀戮,三年之间旋踵而亡。所谓“创业维艰,守成不易”,吕氏后人,不要说守业了,简直就是妥妥的“败家子”,只是可怜了吕光的英武转战和艰难创业。

来源:于娜说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