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RR线上会议国际场:大脑可塑性与修复(4月22日,星期二,20:30)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2 16:39 2

摘要:关于演讲人:Dr. Rita Teodoro实验室致力于探究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如何整合来自内在和外在因素的三维信息,从而协调新突触结构的形成。她们利用果蝇模型系统来揭示导致这些结构和功能变化的基因和细胞机制,以了解外部刺激(例如活动变化)对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功能的

主题

大脑可塑性与修复

日期与时间

北京时间4月22日(星期二),20:30-22:20

日程

演讲人1

Dr. Rita Teodoro

首席研究员

iNOVA4健康,NOVA医学院,医学科学院,新里斯本大学,葡萄牙

演讲题目:压力作用:机械力如何影响结构塑性

关于演讲人:Dr. Rita Teodoro实验室致力于探究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如何整合来自内在和外在因素的三维信息,从而协调新突触结构的形成。她们利用果蝇模型系统来揭示导致这些结构和功能变化的基因和细胞机制,以了解外部刺激(例如活动变化)对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功能的影响。

演讲人2 &主持人

Dr. Xiaobo Mao

副教授

细胞工程研究所,神经病学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美国

演讲题目:朊病毒样蛋白的扩散机制及相关治疗进展

关于演讲人&主持人:Dr. Xiaobo Mao专注于研究驱动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和路易体痴呆)发病机制的蛋白质聚集和朊病毒样扩散。他率先阐明了朊病毒样蛋白(tau 和 α-突触核蛋白)受体(包括淋巴细胞激活基因 3 (LAG3)、淀粉样β前体样蛋白 1 (APLP1) 和神经连接蛋白)在介导朊病毒样蛋白细胞间传播和神经炎症中的作用。他与合作者发现了 α-突触核蛋白 C 端和丝氨酸 129 磷酸化的 α-突触核蛋白与其受体(LAG3 和 APLP1)结合以及 APLP1-LAG3 复合物的重要性,这些复合物会加剧病理扩散和神经退行性变。Dr. Mao与合作团队共同发现了促进朊病毒样蛋白扩散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及其聚合物的靶点。他还致力于研究不同聚集形态(菌株)的致病性α-突触核蛋白在驱动疾病特异性α-突触核蛋白病中的作用,包括环境因素诱发的潜在机制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联。

演讲人3

Dr. Alejandro Lopez-Juarez

副教授

卫生与生物医学科学系,卫生职业学院, 德克萨斯大学里奥格兰德河谷分校,美国

演讲题目:靶向髓鞘再生以恢复脑功能

关于演讲人:Dr. Alejandro Lopez-Juarez实验室的研究重点是胶质细胞(一种占据大脑大部分的细胞类型)的功能及其与其他脑细胞类型的相互作用。他们结合使用遗传、分子、生化、成像和生物信息学工具来了解体内的大脑功能。他们的主要研究模型是小鼠,模拟遗传疾病和/或重现人类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

参会嘉宾1

董 漪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中国

关于参会嘉宾:中国卒中学会红手环志愿者服务团秘书长

中国卒中学会第一、二届青年理事

中国神经内科临床质量控制上海地区秘书

美国OSF/INI 综合卒中诊疗中心及英国牛津大学访学

2018-2019年优秀结业于哈佛大学国际临床研究者培训项目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科技协会资助人才项目、上海市医苑新星人才计划等多项。近年来,发表中英文论著及综述90篇,其中SCI 67篇,参编著作8部,质控白皮书6部。先后参与撰写《Ischaemic stroke topic updates for BMJ Best Practice》、《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中国卒中学会科学声明》、《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管理》等国内外多部指南和共识。

先后获得中美卒中促进奖特等奖、国际卒中会议青年研究者旅行奖、世界卒中组织青年医师短期交流奖、世界心脏联盟新锐领袖领袖计划等。目前兼任Stroke and Vascular Neurology分稿编辑,Stroke, BMC neurology, JSCVD等杂志审稿人。

参会嘉宾2

王玉冰

副教授

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国

关于参会嘉宾:Dr. Wang的研究重点是胶质细胞生物学、神经炎症和阿尔茨海默病 (AD) 的发病机制。他的实验室提出星形胶质细胞作为神经炎症与AD淀粉样蛋白(Aβ)病理的关键调控者,尤其关注分泌性糖蛋白 YKL-40/CHI3L1。他们使用 5xFAD 转基因小鼠,证明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敲除 Chi3l1 可减少淀粉样β蛋白沉积,减轻神经炎症,并恢复认知功能(J. Neuroinflammation, 2023 )。Dr. Wang已在J. Neuroinflammation, Cancer Letters, FEBS Journal等期刊上发表了 20 多篇同行评议论文。

参会嘉宾3

杨韵颖

博士后研究员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中国

关于参会嘉宾:Dr. Yang主要从事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研究。此前,她曾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生物科学学院担任研究助理,开展神经系统疾病的三维基因组学研究。现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博士后,致力于探索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机制及脊髓损伤神经调控装置的研发。近五年来,Dr. Yang的研究成果发表于Cell Death and Differentiation, Molecular Neurobiology,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Environmental International等期刊,并逐渐将研究兴趣拓展至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急慢性损伤。

来源:中国神经再生研究杂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