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电商平台"擦边营销"现象愈演愈烈,一款多功能趴睡枕因"擦边带货"销量暴增,单场直播2小时内吸引30万人观看,销售额突破百万元。这一现象引发社会各界对电商平台营销乱象的广泛关注。
近期,电商平台"擦边营销"现象愈演愈烈,一款多功能趴睡枕因"擦边带货"销量暴增,单场直播2小时内吸引30万人观看,销售额突破百万元。这一现象引发社会各界对电商平台营销乱象的广泛关注。
算法推送失控 消费者不堪其扰
电商平台的"擦边营销"已从"搜索才推"演变为"不搜也推"。兰州市民马葶在为家人购买袜子后,持续一个月被推送带有暧昧暗示的相关广告和直播间。即使设置"不感兴趣",类似内容仍会在短暂消失后重新出现。多名消费者反映,这种推送方式不仅影响购物体验,更让人担忧未成年人可能接触到不良内容。数据显示,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已达1.96亿人,超三成未成年人经常在网上消费。
"擦边营销"黑灰产业链形成
"擦边营销"已催生专门的职业群体。调查发现,社交平台上充斥着大量"擦边带货"教程,承诺"3小时赚两千""月入三四万"等诱人收益。从业者按照"擦边"程度被分为不同等级,程度越高获利越多。部分人员甚至将业务拓展至海外市场,声称"保底日入6000多"。
治理亟待加强
专家指出,电商平台"擦边营销"泛滥的原因复杂。一方面,平台流量与广告收益的双重诱惑使部分平台对违规行为采取默许态度;另一方面,直播过程"不易留痕"增加了监管难度。法治层面对"擦边营销"缺乏明确定义和量化标准,导致执法困难。业内人士建议,应通过完善法治体系、优化算法技术、加强平台监管等多管齐下的方式,推动行业规范发展,营造健康的网络购物环境。
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