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检察谱写“燕赵山海·公益检察”新篇章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2 17:15 3

摘要:自2023年3月“燕赵山海·公益检察”专项监督开展以来,河北省邯郸市人民检察院不断更新工作理念,积极践行“公共利益代表”的职责使命,聚焦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成立“益”片“郸”心公益诉讼团队,指导各基层检察院持续完善精细化、专业化、快速化的公益诉讼办案团队建设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宵鹏 通讯员 韩晓婵 张佳佳

自2023年3月“燕赵山海·公益检察”专项监督开展以来,河北省邯郸市人民检察院不断更新工作理念,积极践行“公共利益代表”的职责使命,聚焦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成立“益”片“郸”心公益诉讼团队,指导各基层检察院持续完善精细化、专业化、快速化的公益诉讼办案团队建设,以团队建设引领全市公益诉讼检察精准发力。

两年来,邯郸检察机关各公益诉讼办案团队以多元模式破解公益难题,用共治理念凝聚守护合力,用专业与担当筑起一道道法治屏障,守护绿水青山、守护舌尖安全,推动全市公益诉讼检察高质量发展,谱写“燕赵山海·公益检察”新篇章。

以“小切口”撬动“大治理”

邯郸市检察院“益”片“郸”心公益诉讼团队取“一片丹心”谐音为名,将邯郸地域元素、检察公益属性相融合,以一片丹心守护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

“成安县东保庄村一处农田上堆有大面积黑色、异味泥状物质,刺鼻难闻......”2023年4月,“益”片“郸”心团队接收线索后,查明某污水处理厂违规跨区域处置污泥的事实,团队发挥一体化办案优势,联合三地检察院共同开展调查,督促清理处置污泥3万吨,恢复被污染土地150余亩,追缴生态损害赔偿金746万元。

案件办理后,该团队向全市检察机关介绍经验做法,指导各县(市、区)检察院办理相关案件12件,从“个案办理”延伸到“类案治理”,并推动完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监管实施办法》,有效促进了污水处理行业规范和治理。

2024年3月,“益”片“郸”心团队接收石某生产、销售“假羊肉”案件线索,调查核实后依法对石某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诉请惩罚性赔偿金7.8万元。同时,在全市部署开展了“督促整治生产销售‘假羊肉’”专项行动,指导全市检察机关办理相关案件9件,督促行政机关排查千余家门店,查封扣押假牛羊肉20余吨,作出行政处罚15万余元。

“益”片“郸”心团队成立以来,坚持靶向聚焦、深耕细作,结合本地实际,以个案为切入点,开展“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餐饮质量安全”等小专项监督活动。两年来,全市共办理环资、食药领域公益诉讼案件1501件,起诉100件,18件案件获评全国、全省典型案例,1项工作成效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白皮书(2024)》。

坚持科技赋能法律监督

邯郸市邯山区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团队以“润和”为名,以润物细无声的检察温度,守民众和睦团结的检察初心。

“润和”团队成立以来,积极落实数字检察战略,针对无证医美、虚假宣传等医疗美容乱象,2024年11月,研发“无证开设医疗美容服务”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通过对比碰撞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医疗机构登记信息等数据,发现无证开展医美服务线索78条,立案13件,督促行政机关出动执法人员156人次,检查相关美容机构256家,对虚假宣传、非法使用医疗美容药品和医疗器械等问题进行整治,消除医疗美容安全隐患,让群众“美的放心”。

“润和”团队始终坚持科技赋能法律监督,研发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6个,发现线索175条,成案53件,研发的“水环境保护河岸治理法律监督模型”在全省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模型竞赛中荣获优秀奖,通过模型办理的“督促整治非法采砂破坏耕地行政公益诉讼案”等2件案件获评河北省典型案例。

聚焦民生守护群众利益

邯郸市永年区人民检察院“永·益”公益诉讼团队得名自“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几年来,他们以“勇毅”为底色,在守护民生的战场上淬炼锋芒。

“小区门口的‘山泉水’售卖机上没有容器清洗消毒记录、营业执照等信息,售卖的水是否可以放心使用呢?”2024年3月,“永·益”团队接收群众举报后立即开展调查,发现辖区100余台“山泉水”售卖机均存在未公示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生产日期、容器清洗消毒日期等问题。该团队通过召开听证会厘清行政机关监管职责,通过制发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让200余台“山泉水”售卖机器亮证经营。

“永·益”团队成立以来,紧盯大气污染、餐饮具安全等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用实际行动化民忧。两年来,共办理环资、食药领域公益诉讼案件84件,督促行政机关查处约谈视力养护机构10余家,推动视力养护机构依法进行医疗器械备案及强制检定,督促淘汰超标排放尾气非道路移动机械130余台,督促餐饮具清洗消毒企业投入30万元升级设备。

以诉促改加强监督力度

鸡泽县以辣椒闻名,别称“椒乡”。鸡泽县人民检察院将“椒乡”与检察公益诉讼相结合,成立“检益椒乡”公益诉讼团队,以检察公益诉讼之力守护一方水土。

2023年3月,“检益椒乡”团队对滏阳河流域治理开展“回头看”,发现滏阳河支流留垒河存在河道内种植农作物、限养区建有养牛场等问题。针对滏阳河治理反弹回潮,“检益椒乡”团队于2023年6月依法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督促行政机关清理河道10余公里,将养牛场搬迁至限养区外,让母亲河重现碧波。

两年来,“检益椒乡”团队围绕环资、食药领域共办理公益诉讼案件58件,起诉7件,督促清理各类垃圾70余吨,恢复被非法占用的耕地18亩,清理被污染和非法占用的河道25公里,督促规范168家网络直播商户依法信息公示,63家食品、药品经营者依规经营,诉请惩罚性赔偿金297万元。

交出生态修复亮眼答卷

磁县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团队将公益诉讼与地域名称相结合,以“益美之磁”命名,意为以公益诉讼检察助力磁县更加美好。

2023年3月,秦某某在禁猎区使用禁用工具多次非法狩猎野兔、环颈雉等“三有动物”。“益美之磁”团队同步开展公益诉讼审查,根据专家出具的意见,认定其非法狩猎行为破坏生态环境。该团队通过公开听证确定了由当事人出资,以增殖放流形式进行替代性修复。该团队与相关行政机关联合开展增殖放流生态修复行动,在岳城水库投放了1000余公斤鱼苗。

“益美之磁”团队始终聚焦生态修复,创新“1+4替代性修复体系”,建设规划110亩的邯郸市首个检察公益林暨异地补植复绿生态修复基地,增殖放流2万余尾,督促10余起案件当事人通过巡河等劳务替代修复生态环境,与河北省环境资源交易所就司法碳汇协作持续对接,打造集科普、帮教、法治宣传、生态保护于一体的多功能候鸟保护基地。“益美之磁”团队交出的生态修复答卷,将“益美之磁,磁州益美”的口号从愿景变为现实。

协同履职破解治理难题

涉县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团队取名“益明”,坚持在办案中学习、在学习中办案,不断创新探索,以求更好地保护公共利益。

2023年10月,“益明”团队接收“益心为公”志愿者举报,称涉县清漳河九龙槐风景区附近存在一座“垃圾山”。该团队依托“府检联动”机制调取地类信息等资料,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确定“垃圾山”形成于2021年6月,占地3000余平方米,固体废物1万余吨。该通过制发检察建议、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等方式,督促相关单位在修复治理区种植侧柏1400余株,复绿3000余平方米,治理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恢复。

“益明”团队成立以来,通过签订协作机制、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持续强化跨区域、跨部门协作配合,形成公益保护合力。两年来,共办理环资、食药领域案件86件,督促高标准苫盖物料4500余平方米,修整高标准农田1080亩,整改集中用餐单位49家,检查医疗机构、药品经营企业400余家,没收过期医疗器械和药品73盒。

来源:环球网海外看中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