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读的是小时候四五年级写的,30几年前写在日历本背面的日记旧得像文物,但里面的记载却是自己真实鲜活的童年。
这几天午休时,我和上一年级的儿子读自己写的日子给对方听。
我读的是小时候四五年级写的,30几年前写在日历本背面的日记旧得像文物,但里面的记载却是自己真实鲜活的童年。
儿子读的是上学期和这学期写的,拼音文字及图画结合版。
娘俩的日记只有一个共同点,都以“今天”开头。
母子童年跨时空碰撞,擦出意外的火花。日记内容时时引得两个人捧腹大笑。
我和同学们打雪仗、和二姐趴到草坪上写作业、上学路上的各种“奇遇”记,儿子都听得津津有味。
当听到我在日记里写冬天冻伤手脚,夏天冒着大雨在泥泞的土路上艰难放学回家,儿子动情地说:“妈妈你小时候好可怜啊,连雨鞋和雨伞都没有。”
我说其实不可怜,妈妈的童年很快乐呢。
娘俩的日记分享,让我得以认真思考自己和儿子的童年差异。
1
“快点快点,迟到了!”
“别磨蹭!”
“别浪费时间!”
“快去练琴!”
“快去写作业!”
“快睡觉!”
……
以上指令是我和先生对儿子的常用语。总结出来才发现我们总是在催促,总是在赶时间。
儿子刚上一年级,作业不算多,上学路程也在步行十分钟以内,但不知为什么我们每天都很赶,时间总是不够用。
儿子也时不时反抗:“烦死了,你们总是催我!”“我又没时间看动画片了!”“我的故事时间又不够了!”……
我自己呢,也明显感觉到时间的仓促,各项事务的紧迫,手头永远有处理不完的工作,永远有待补的家庭事务,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一天一天、一周一周、一月一月快如闪电。
大人的紧迫、焦虑毫无保留地传导给了孩子。
是的,娃还要上兴趣班,每天除了做作业还要练琴,还要预习复习,还要尽量早睡保证睡眠……
小小的人儿经常会感叹:快乐的时光太短暂了。
我小时候写的日记,其实是错别字满篇的流水账,没啥文学含量,但儿子听得极认真,特别感兴趣。总说:“妈妈,你的童年真有意思。”
他说的有意思,就是听到我描述的我们总在玩,和同学打闹、做游戏,记上学路上的有趣见闻,记农村天地的各种探索,还有帮家里人干活,日记结尾总是“今天真开心”。
2
儿子有几截短的不能再短的铅笔还保留着不肯扔,我说:“你们现在又不是没有铅笔用,太短用不成的就扔掉。”
儿子说:“妈妈这个好玩我要留着玩。你们小时候是不是买不起铅笔?”
我想了想,小时候物质的匮乏是普遍的,但孩子们家里条件都差不多,没有任何攀比之心,所以没人会笑话谁没有合身的棉衣、没有伞、没有足够用的文具。有就用,没有就凑合,自自然然。
从儿子的童年,我回忆起自己的童年。
比之现在的快节奏,从前的时光很慢,童年很快乐。
在那个没有手机和互联网的年代,童年是一段缓慢而悠长的幸福旅程。
记忆中最清晰的慢是:妈妈下地干活,大姐带着我们三个妹妹在院子里等妈妈回家,大姐指着家里的东墙头对我们三人说,太阳光照到那边妈妈就回来了。
我们做了很多游戏,玩了很多花样,太阳光还迟迟不肯到大姐“指定”的位置。有时候我们实在等不住就会在大姐怀里睡着。
上一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很少需要铅笔和本子。用木棍、废筷子或者电池的“墨杆”在校园里的地上写写画画,每个人面前刨挖出一个小坑,以校园为纸,以木棍代笔,巩固所学。
每天上午半天上课,下午半天在校园里复习和玩耍。
我们玩扔沙包、“接电线(类似跑步接力的游戏)”、老鹰捉小鸡、抓石子儿、丢手绢……我们的欢声笑语每天在简陋的校园里回荡。
回家了,父母也不会催促我们写作业,写不写、写的对不对永远是自己的事。没人督导,我们反而一回家就赶紧写作业,写完还要干家务活、还要玩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的户外活动时间充足,我们在大自然中“探险”、寻找快乐,所以那会很少有孩子近视,感冒了也无需打针输液。
再大点,学习之余我们玩跳皮筋、跳房子、“请姨娘(过家家)”、玩骨节、跳绳,男孩们玩“打四角儿”、滚铁环、打弹珠、爬树掏鸟窝、下河捞鱼。
总之,孩子们在一起集思广益,总能想到好玩的游戏。
大家没有玩具,就自己创造玩法,几块石子儿、一根树枝、半截绳子、甚至几个土块、煤球都是天然好玩具。
女孩没有布娃娃,就动手自己做,用毛线缝头发,用碎布头缝衣服。
破瓦片、糖纸皮、空罐头瓶儿都能成为我们“请姨娘”游戏的“家具”。
晚上,家家户户的烟囱升腾起炊烟,吃饭时间到了,妈妈们在巷道里大声喊着自己孩子的小名儿。
晚饭后,一家人围坐在院子里看星星,或者趴在炕上一起看电视、聊天。
3
那些慢时光里,时间仿佛停滞,岁月的脚步缓缓挪移,每一天都充满了新奇和探索。
农村的孩子放学了除了玩耍,还要帮家里人干活。那会我和大我一岁的二姐是好玩伴,也是干活的好搭档。
我俩经常一起“请姨娘”、玩沙包、跳房子,也一起挑水(两个人用一根扁担合挑一桶水),一起到河滩洗菜洗衣服,一起拔猪草,一起做饭洗碗,一起学干农活。
能给妈妈分担家务,我俩很骄傲,干活很积极。
我们总是有大把的时间玩、干家务活、一起聊天、看电视节目,还跟着大人学做针线活。
那些简单而纯粹的快乐,如同老照片一样,虽然已经泛黄,却时时温暖人心。
我们在四季的轮回中慢慢长大,学会了爱,学会了生活,也学会了珍惜。
有一句话说“快乐的童年治愈一生”,我无忧无虑的童年大概是一路坚韧前行的内核动力吧。
4
有时候我真的怀疑,“时间先生”的步速是不一样的,他以前走得慢,现在又加快了步伐,以前是慢性子,现在变成了急性子。
对照自己的快乐童年,我也试着不要“卷”孩子,让他轻松愉快地玩耍,兴趣班不报了,学习上不追求成绩排名了。
但有时候心里又难免发虚,毕竟他处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我们放慢脚步,有人却快步如飞。到时候真的能赶上吗?
如果不培养特长爱好,等孩子长大,身边都是具备“十八般武艺”的优秀同学,他自惭形秽如何是好,他哪哪拼不过怎么办……
我们能做到的是尽量让孩子不要沉迷电子屏,多陪伴,尽可能多一点户外活动时间,让孩子的童年也多一些趣味。
娘俩的日记分享还在进行中。我想到自己初中阶段好几本日记竟被青春期的自己烧掉了,跟儿子说烧掉了好多我小时候的故事。
儿子惋惜地说:“你为啥烧掉啊,多可惜,难道是你太冷了吗?”
我看着儿子的认真脸大笑:“哈哈,不是,可能当时你妈妈头上被马蜜蜂叮了(比如傻了)吧。”
天脑蛋,青海门源人,海西州作家协会会员,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青海读书会签约作者。主播:珍珠,喜爱播音,向阳生长。
来源:青海在线网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