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晓”!国产存储芯片革命性突破,速度提升10万倍,复旦大学研发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2 17:15 2

摘要:当我们的手机提示存储空间不足时,当我们拷贝4K视频需要等待半小时时,当数据中心因传输速度瓶颈无法充分发挥算力时,存储技术的桎梏正在深刻影响着每个人的数字生活。

当我们的手机提示存储空间不足时,当我们拷贝4K视频需要等待半小时时,当数据中心因传输速度瓶颈无法充分发挥算力时,存储技术的桎梏正在深刻影响着每个人的数字生活。

而近日,复旦大学实验室里诞生的那颗"米粒",或许正在酝酿一场存储技术的静默革命。

在计算机的世界里,内存与存储的割裂如同天堑。DRAM内存的疾速与NAND闪存的稳定始终难以兼得,这种割裂导致现代计算系统不得不采用复杂的分层存储架构。

当我们用SSD固态硬盘替代机械硬盘时,欣喜于数倍的性能提升,却鲜少意识到闪存芯片的写入速度仅有DRAM的万分之一。在8K视频、AI大模型、自动驾驶等新技术浪潮下,每秒产生数TB数据的新时代,现有存储技术已显疲态。

复旦大学近日研发出了一颗名为"破晓"芯片,在指甲盖大小的空间里完成了存储技术的范式革命。

采用狄拉克石墨烯这种"电子高速公路"材料,结合创新的二维超注入算法,实现了400皮秒的写入速度——这个时间仅够光在头发丝直径的距离上往返两次。

更令人振奋的是,这种超高速存储具备非易失特性,断电后数据依然完好,真正实现了鱼与熊掌兼得。

该技术突破并非空中楼阁。研究团队已成功流片验证,相关论文登上《自然》杂志,标志着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认可。从实验室走向量产线,石墨烯存储芯片正经历着从0到1的关键跨越。

这项技术突破可能重构整个存储体系架构。想象未来的个人电脑不再需要区分内存和硬盘,数据中心不必设置复杂的分级存储,物联网设备可以实时处理海量数据。

更重要的是,石墨烯存储芯片的单位能耗仅为传统闪存的1/10,这对降低全球数据中心3%的电力消耗具有现实意义。

中国半导体产业在这场存储革命中抢占了先发优势。据行业分析师预测,若实现量产突破,新型存储芯片市场规模将在5年内突破千亿美元。当然,从实验室样品到商业化产品,仍需攻克良率提升、成本控制、产业配套等现实关卡。

在芯片制程逼近物理极限的今天,"破晓"芯片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这不仅是材料的革新,更是存储原理的颠覆。当电子在石墨烯的二维世界里自由穿梭,我们或许正在见证存储技术从"硅纪元"向"碳纪元"的历史性跨越。这场由中国科研团队引领的破晓,终将照亮整个数字世界的未来。

来源:只说数码科技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