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成都到北京,5个月的时间,今年滴滴开放日司机评审第一期会议,能明显感受到整个流程的更新和优化,也切实体会到了平台对活动“开放、倾听、进步”三个关键目标的细化拆解和落地执行。
4月16日-4月17日,我在北京参与了“滴滴开放日--司机体验监督员评审会”。
也是去年11月成都司机节后,我再次以“司机体验监督员”的身份代表司机群体反馈问题并参与评审讨论。
成都司机节上,整个会场几十位的司机代表,从各种维度提出了一百多个问题,其中包括司机收入、派单规则、平台政策等核心问题。
滴滴也在现场回应表示,将定期公开改进进展,并在后续司机节中持续回应核心问题。
从成都到北京,5个月的时间,今年滴滴开放日司机评审第一期会议,能明显感受到整个流程的更新和优化,也切实体会到了平台对活动“开放、倾听、进步”三个关键目标的细化拆解和落地执行。
评审会上,滴滴网约车平台公司CEO、司机生态发展委员会主任孙枢表示,去年的司机节吸收了很多的反馈,并对提现、预约单取消、热力图等策略做了优化。今年,滴滴将扩大司机公益救助的覆盖范围和金额,并加大对“顺心补贴”的投入力度,让司机“受委屈的时候,心里能好受一些”。
与上次司机节围绕一百多个问题讨论相比,此次评审会议,更加地聚焦和高效。
会议主要围绕“司机健康预防”和“场站作弊治理”两个议题展开沟通和讨论,受邀人员在活动开始前也通过多种渠道向网约车司机广泛征集相关建议。
而参与人员,也更加地多样化。司机代表之外,还有乘客代表、媒体、专家学者、律师等多方共同参与。
与会人员背景的多样化,让问题有了多角度的思考,也让讨论评审的内容更加全面、客观。
围绕“司机健康预防”,平台分享了在疾病防控方面做的比如“血压检测”“健康操打卡”“你休息我奖励”等方面的实践,滴滴公益部门和多地网约车博主则分享了近一两年发生的一些公益救助案例。
有司机身患重病仍坚持跑车,也有司机突发疾病联系平台急救,还有司机是直系家属患重大疾病等等。
有网约车博主坦言,自己接触的这些公益救助案例里,司机日常生活本就拮据,患病后更是“天都塌了”。平台的介入,缓解甚至是解决了这些司机及其直系家属的治病难题。
这样的案例很多,以至于有司机代表认为平台过于低调,导致很多司机并不知道这样的公益保障。
有网约车博主直言,滴滴应该加大宣传公益活动的力度,能让更多需要救助的司机知晓有这份保障,以此实现行业带动。
围绕“场站作弊治理”,这个议题,每位参会代表都做了发言。
司机代表们在会前广泛收集议题相关线索,总结了物理和插件软件作弊的治理方法。从虚拟定位、模拟器抢单、内置器作弊类型,到多维度检查识别作弊方法;从对场站手机托管定期进行人脸识别,到短视频直播售卖作弊器账号的打击清理--现场的发言激烈且直击重点。
反作弊团队直面问题,回应了治理的难点和近期的一些探索。
2024年,滴滴联合警方打掉多个作弊器开发销售团伙,封禁3万多个作弊账号。本次评审会后,反作弊团队将进一步优化规则。
司机代表发言讨论司机体验问题及反馈之外,参会的传统媒体、专家学者、律师等人员也都做了发言。
与会专家指出,作为科技型平台企业,滴滴发挥了平台自觉,建立开放沟通机制,邀请公众、媒体、行业从业者(司机代表)平等沟通,参与平台治理,体现出了标杆企业的示范作用,引领国内科技出行行业形成企业、行业、社会共治氛围。
随着社会发展,在资本与技术之外,平台企业也更加关注自身的社会责任。
通过像“开放日--司机体验监督员评审会”这样持续的倾听、对话和监督,平台从“被动履责”转向“主动创责”。
而平台在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技术理性与人文关怀之间的动态平衡探索,本质上也是一场关于“科技向善”的实践革命。
来源:数读网约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