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门从不会踩到底的人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2 17:24 2

摘要:小米SU7 Ultra发布的那晚,我看了一会直播,倒不是对车感兴趣,而是我当时正在权衡,是否要建仓买入小米的股票——那段时间,小米的股价正涨得气势如虹。

(一)

小米SU7 Ultra发布的那晚,我看了一会直播,倒不是对车感兴趣,而是我当时正在权衡,是否要建仓买入小米的股票——那段时间,小米的股价正涨得气势如虹。

微信群里和几个朋友聊了聊这款车,大家都纷纷感叹,这辆车的马力强得实在夸张,价格又极度“便宜”,大概率要卖爆了。

便宜是相对马力而言的,毕竟1500匹的马力,参数层面已经足以“碾压”像法拉利拉法、迈凯伦P1这样的顶级超跑,而它们的售价都在千万人民币以上,光购置税就可以全款买下两辆SU7 Ultra了。

当网络上的年轻人为“马力平权”而欢呼时,我惹人厌地阐述了自己的担心:

“或许不久我们就会看到,许多SU7 Ultra令人恐怖的超速,以及惨烈的车祸现场。”

做出这样的预判,不是我多么了解车,我只是更了解人。

事情应验的很快,你可能也在网络上看到了那些令人目瞪口呆的视频:

有人在限速60的城市道路上,把这辆车开到了150公里/小时,并以这样的速度撞飞了一辆电瓶车。最新的消息是,那个骑车的无辜女孩,已经不幸离世了。

有人在夜晚的城市道路,将这辆车飙到了时速303公里。

……

时速300公里,这样的速度在城市公共道路上,已经脱离了一辆车的概念,一旦发生碰撞,它所能造成的灾难性后果,绝对不啻于一枚威力巨大的“炮弹”。

这样的速度,路面上任何一点点微小的意外,譬如一个不起眼的小坑,一块碎石,或者前方一辆突然变道的车,都可能导致失控而车毁人亡。

类似的视频看得我脊背发凉。毕竟,咱们这些在公路上规范驾驶的人,是无辜的。

许多人对速度根本没有概念,更遑论敬畏感了。当马力变得异常廉价时,这些人就变成了公路上的“恐怖分子”。

(二)

我想起几年前换车时在4S店的试驾经历,那是一辆顶配的5系,销售小伙子滔滔不绝地跟我大谈操控和推背感,他怂恿我在Sport+的模式下,做几次油门到底的急加速。

“哥,放心踩,这车咱在高速上开180也不会飘。”

小伙看我只是不置可否地笑笑,似乎误解成了怀疑,他紧忙又补充了一句肯定:“真的,180一点儿都不带飘的,我开过。”

他不知道,我不是不信,只是我不会将车开到180。

以前没有过,以后也不会。

超速无法带给我兴奋感。我也从来不觉得,一个人将一辆车开到时速300公里,是一件多么厉害,多么了不起的事情。而如果这种事情发生在并未封闭的公共道路上,那就更谈不上牛逼,而全然沦为一种愚蠢的“自杀表演”了。

但我同时又理解,并向来直视这样的现实:

这个世界上,就是存在很多人,以为将一辆车飙到时速300,是一件很了不起,很牛逼,很值得炫耀的事情。

非常令人迷惑的是,在某些地区,某些群体之中,开快车与喝大酒一样,被誉为男性气概的一种特征。

热衷追逐于某些自我无法掌控的“速度”,并错将侥幸归于他人所不及的勇敢,或天赋般的卓越,我以为,这只不过是人类浅薄虚荣心在现实中的可笑映射罢了。

我还是想强调一个遗憾的事实:

真的,许多人对速度,根本没有任何概念。

想要对速度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一个很好的方式,是去观看那些汽车安全碰撞的测试视频,我尤其建议新手司机多去看看这类视频(当然车祸集锦也是很不错的教育警示素材)。

懂车帝去年选了几十款不同品牌的车,做实车碰撞测试。在这些测试中,碰撞车辆的前部几乎无一例外,都呈现惨烈的“粉碎”状态了,许多款车,撞击侧的车门,都因为变形而无法开启。

在这些碰撞测试中,针对车内假人的受损情况,你经常可以听到这样一句总结:

“(驾乘人员)存活概率极低。”

这么惨烈的撞击,碰撞测试的速度有多快呢?

其实,偏置钻撞卡车碰撞,速度仅为56公里/小时。正面偏置碰撞的速度,也只有64公里/小时。

很多人以为,时速160、180的车速,自己仅需一脚急刹,车子就可以稳稳停住,面对极端状况时,自己能够眼疾手快、动如脱兔。

但现实不是这样的,更有无数的案例告诉我们,许多人面对极端情况时,反而是愣住的,是迟钝的,是手脚麻木大脑空白的。

贪恋自我无法驾驭的速度,那就注定会在超速中失控,受伤,乃至深陷绝境——无论这种“超速”,是何种意义上的。

(三)

尤其,是那些一路顺风顺水过来的年轻人,超哥给你们的一个真诚忠告就是:

一定要对“速度”有敬畏心。

当然我想说的速度,不仅仅指的是物理概念上的速度。

其实人生的许多悲剧,往往都源于某种“超速”。

追逐自己负担不起的虚荣生活是一种超速,全部身家All in创业是一种超速,职业顺风期上高杠杆买大平层,也是一种超速……

去看看这些年“失信人”增长的数量吧;去看看各个城市里,那些仍在增长,却根本无人问津一再流拍的“法拍房”吧!

看看你我的身边,有多少曾衣着光鲜,生活优渥,撒钱时颇有暴发户风采的“好大哥”,可如今三张锅盖八口锅,每天都在咬着牙艰难腾挪,一点点微风便可以将其吹倒。

看看有多少人在人生的顺风局中,将油门踩死继续加速,最终却走向了彻底的失控?

人们热衷于追求“超速”的人生,可最终却走得跌跌撞撞,姿态狼狈。毕竟,现实的道路总是沟壑纵横。

我也曾痴迷于“超速”,那种加速的错觉确实令人不能自拔——几年前结构性牛市时,我看着基金账户每天都创新高的净值曲线,几乎将家庭的全部流动性资产,全部押在了“山顶”上。

结果是惨痛的,这些基金,直到5年后的今天,仍有许多收益是-30%以上的。

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次就会。

最近这几年,投资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改变,或者说是重塑了我生活中的一些观念与准则。

5年前赚了点小钱,我整天不知天高地厚地顶着“双桥巴菲特”的花名叭叭给人上课,怂恿周边好朋友买股票,如今想想,真是缺了大德呀!

现在,我不会轻易劝人投资股票了。

我想,对于习惯银行定存与国债这类“稳稳的幸福”的投资门外汉们,股票投资对他们而言,本质上也是一种“超速”。

速度当然会迅速放大他的欲望,也会迅速导致其“失控”——无论是心智,还是行为上。

因此结果往往是惨痛的。

(四)

速度让人迷恋。

我想,某种意义上,速度也是一种毒品,或者说,速度是毒品的某种隐喻。

一个人适应了高速的感觉,久而久之,神经便会在正常速度下感到压抑、憋屈、苦闷,因而对高速与“超速”产生更为饥渴的妄念,甚至,只有在下一次更极致的加速中,才能体味到所谓心跳的错觉。

热衷于油门到底,痴迷于超速的人,不免将加速此作为世间的常态,以为人生将永远飞驰向前,越来越快,驶向那梦幻美好的彼岸——

却不曾想,速度也许有一天会陡然间慢下来,车子也许会突然间失控,自己的人生,也有可能瞬间抵达至某种可怕的粉碎。

我有个非常粗浅的认知:

每个人都会有那么几次侥幸的机会,但上帝不会一直眷顾那个反复越线的孩子。

其实人生中很多事情,重要的从不是速度,而是抵达。

我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如今人到中年,激素消退的缘由,总之如今面对种种欲望,面对世俗眼光与评价,似乎多了一份从容。

连带着,对世界的观感也起了变化,对速度产生了某种本能的疑虑,成为了那个愿意慢,可以慢,赶路时不会把油门踩到底的人。

面对世间任何诱人的欲念,都留有自我克制的余地,我想,这或许是独属于中年人的“自由”。

这里是思维补丁,谢谢你的阅读。

来源:思维补丁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