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时的春晚跟现在的春晚大不相同,在娱乐生活还相对匮乏的年代,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那是所有人过年时必须要看的!
1993年,除夕夜。
中央电视台1号演播大厅,正在播放着每年最重要的节目——央视春节联欢晚会!
那时的春晚跟现在的春晚大不相同,在娱乐生活还相对匮乏的年代,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那是所有人过年时必须要看的!
就在这一年,24岁的林萍身着空军文工团军装,以浑厚如金属的嗓音唱响《为我们的今天喝彩》。这是她连续七年登上春晚舞台的开端,也是中国流行音乐史上不可复制的传奇。
当时的她还不知道,这一份荣耀将在7年后被自己亲手终结。
一、泳池到舞台
说起来林萍的成长,还算得上是一部奋斗史,充斥着着那个时代的特殊印记。
她1969年出生于武汉一个军人家庭,父亲对于整个家庭管的很严,全家都实行军事化管理。五岁的林萍就被扔进泳池里学游泳,十岁就完成横渡长江的壮举!
这些看似跟她日后职业不相关的锻炼,但其实对她未来的歌唱事业有着巨大的帮助。游泳的锻炼赋予了林萍超越常人的肺活量,这对未来的歌手生涯至关重要。
林萍的姐姐林芳是专业歌手,经常在武昌的老宅阁楼里练声。年幼的她就躲在楼梯转角,跟着练声的姐姐偷学气息控制技巧。
有次姐姐在排练英文歌曲《巴比伦河》,由于去掉比较特殊,姐姐的练习始终不理想。但是偷听的林萍竟然能用标准发音逐句示范!
这让全家人惊觉,没想到林萍有这样的语言与音乐天赋。
到了高中时期,她更是成了校园文艺骨干。高中汇演的舞台上,林萍既能用美声演绎《我的祖国》,又能用流行唱法翻唱邓丽君的歌曲,之后林萍独有的跨越风格的演唱形式应该就是这个时间形成的。
之后林萍考入了武汉外国语学校,在读期间她是英语专业的优等生,但是游泳却始终没有丢下,一直是学校泳池的常客。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林萍开始接触流行音乐。她的随身听里经常放惠特妮·休斯顿的卡带,这让她开始接触广泛的流行音乐层次。
对于音乐的爱好,让这个本来学外语的学生,开始试图进行专业的声乐训练。她每天清晨在操场上练声,但经常因为过度投入错过食堂的早餐时间,所以常常只能啃着冷馒头去上课。
真正让林萍走上音乐舞台的时间应该是1988年,那年她陪姐姐去参加"京津汉穗"歌手大赛。
原本作为替补选手的林萍,临时顶替了感冒的参赛者登台,林萍准备的是她自己改编的英文歌曲《Yesterday Once More》。
这首歌曲不但充分发挥了她身为外语专业学生的优势,还将常年锻炼而达到的音乐演唱技巧展现的淋漓尽致,一时间惊艳四座。评委谷建芬后来回忆:"那个扎马尾的姑娘,把爵士转音处理得比原唱更丝滑"。
凭借着出色的表现,林萍在比赛中直接斩获金奖!之后,更是直接被广东武警文工团特招入伍。
初到广州时,她因不适应粤语环境闹过笑话——有次把排练通知的"三点钟"听成"山点钟",独自在排练厅苦等两小时。
在文工团的这段时间,是林萍成长最快的时期。她抓住每一个机会学习,向美声组的同事请教共鸣技巧,向舞蹈队请教肢体表达,甚至跟着炊事班师傅学煲汤养嗓。
努力自然都会有回报,1990年,在很多人还不知道专辑是什么的时候,林萍就开始录制自己的首张个人专辑《我冷,我需要你的吻》。
那时的林萍就已经展现出超越年龄的艺术坚持:为呈现电子音乐的前卫感,她连续七天泡在录音棚里修改和声,
这种工作强度,让制作人无奈抗议:"你再改下去,专辑要改名叫《我累,我需要你的睡》了"。
从林萍身上就能看出,每一位巨星的成长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尤其是在那个群星闪耀神仙打架的年代,所有巨星的出现都不会仅仅依靠老天爷赏饭吃。想要有所成就,必然要有着自己那份独特的执着与纯粹。
二、春晚上七年
1992年,林萍参加了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23岁的她身着一袭素色演出服,站在青歌赛舞台聚光灯下,演唱了一曲自己原创的原《拥抱明天》。
这首采用的就是他最熟悉的风格——融合美声与流行双重元素,并且在副歌部分突然升高八度,美的体现出了她的专业水准和嗓音优势。
这首歌让评委谷建芬在赛后评价她是"在传统与创新间找到了黄金分割点"。
面对韩红等强劲对手,林萍在即兴演唱环节用英语演唱了自己极为熟悉的惠特妮·休斯顿的《I Will Always Love You》,精准的转音处理令现场响起三次自发掌声。最终她以98.7分的绝对优势斩获通俗唱法金奖!
青歌赛的夺冠,把林萍推到了主流媒体的聚光灯下。央视导演组敏锐捕捉到这位军旅歌手的独特气质。
1993年春节联欢晚会,24岁的林萍身着空军文工团军装,以金属质感的嗓音演绎了《为我们的今天喝彩》。观众席上总政歌舞团老艺术家,听到她的歌声,都忍不住集体起立鼓掌!
为了凸显这一画面,导演组特意设计了360度环绕镜头,完整记录下她演唱时眼含泪光的瞬间。
但事后才得知,这眼泪其实是她强忍急性咽炎发作的生理反应。
鲜为人知的是,春晚首秀前夜林萍还曾发生惊险。由于舞台机械调试失误,林萍在最后一次带妆彩排时遭遇升降台事故,右腿被卡在机械缝隙里!导演组当时考虑要不要启用备播录像,但她坚持带伤直播,最终在演出服内绑着冰袋完成了表演。
这场表演创下当晚收视率峰值,次日全国音像店该单曲磁带售罄,北京王府井百货甚至出现百人排队等候补货的盛况。
林萍在春晚的这场首秀,仅仅是她自己的辉煌,更开启了她连续七年除夕夜的舞台传奇。
在随后的春晚中,林萍在1994年与蔡国庆合唱《无悔的选择》,将意大利歌剧的华彩技巧融入主旋律歌曲。到了1995年,她与杨洪基合作了《今夜难眠》。
1997年《神州大对歌》里,林萍首创了"戏曲说唱"这种形式,之后被媒体誉为"激活传统的现代歌者",这段表演中她巧妙融合京剧韵白与流行节奏,后台总导演张晓海激动得拍案叫绝。
在这些年里,林萍的声望越来越高,不但在观众和媒体眼中地位越来越重,体制内的荣誉也纷至沓来。她被评为国家一级演员,还被颁发了全军文艺汇演特殊贡献奖、中国金唱片奖。
一时间,这个并非科班出身的歌手一时间风头无两!
三、坠落与重生
当然,与巨大的名气同步到来的,还有庞大的市场红利。
1996年林萍在深圳体育馆的跨年演唱会上,单场的票房就突破80万元。
或许在如今的经济条件下,这些钱并不多。就连一线三四线的网红收入也比这高的多。但是这可是96年,很多如今的一线大牌巨星,那时还都是素人。当时的80万可是相当于北京三环一套商品房了!
有句古话说的没错,福兮祸之所依,祸兮福之所傍,人就没有一帆风顺的。
林萍真正的危机来源于2000年元旦前夕。那时刚结束第七次春晚彩排的林萍,遭遇了职业生涯最严峻的挑战。
很多人都知道,央视的春晚是没有劳务费的,像林萍这种档次的演员,也仅仅只有800块钱的补贴而已。可是此刻的林萍,在外面的商演价值已经非常高了。
就在这个春晚即将开始的间隙,浙江某地方台给她开出了30万元商演酬劳。
这样的酬劳在2000年也算得上了一笔巨款,要说对这笔钱不动心,那是不可能的。更何况从商业角度来说,拒绝这样的电视台邀请,也就等于拒绝了更多的商业演出,对于已经在转型的林萍来说,会造成后续不好的影响。
所以,林萍团队只能想办法平衡商演和春晚的时间安排。经过林萍团队的时间计算,认为林萍只要当晚在杭州演出结束,然后立刻乘末班机返京,就正好能赶上央视春晚的直播。
当时参与决策的经纪人后来向媒体透露,“我们甚至联系了军用机场的直升机作为备用方案。”
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这场精密的时间博弈,最终败给千年虫导致的计算机系统故障。
千年虫并不是什么电脑病毒,而是由于世纪之交计算机时间转换的时候,默认时间从2000年会跳转到1900年,导致大量计算机停摆。
结果,全国航班的大面积停飞导致林萍滞留在了杭州。
春晚现场,央视的导播一遍一遍的拨打着林萍的电话,可惜却始终联系不上滞留的林萍——因为她不敢接电话。
最终,林萍准备的歌曲《跨越巅峰》被临时替换成了备播节目。
尽管事后林萍提交了盖有民航公章的延误证明,但内部调查却显示其团队曾试图隐瞒商演行程。
虽然春晚上也有很多纯粹的商业明星,春晚对他们的态度都比较宽容。比如2000年春晚就有港台的明星黎明、张惠妹、林心如等等,这些人都是纯粹的商业明星。
但林萍的身份与他们不同,她终究还算是“体制内”的一员,因为商业演出而导致延续春晚,这直接让央视下达了“永不录用”的封杀令!
央视的封杀给林萍带来的影响,远超过带来影响远超过预期。
2001年,文化部取消了林萍赴比利时巡演的资格。2002年兄长猝逝令她陷入重度抑郁,最艰难时,她只能甚至抵押房产支付乐队工资。
为了维持生计,她不得不接受山西煤矿周年庆的露天演出,零下十度穿着单薄演出服连唱五首,但是台下裹着军大衣的工人们却只顾低头抢红包。
四、回归凡尘
直到2005年,空政文工团才将她召回。
这一次,在海拔4500米的昆仑山哨所,缺氧环境让林萍唱破高音,而台下的战士们却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告诉她,倾尽全力为观众们演唱,才是艺术家的归宿。
如今56岁的林萍身上在乎明星的感觉,而是在老年活动室里教老人们唱歌,还组建了“银发艺术团”,带着退休教师和退伍老兵活跃在基层舞台。
2024年重阳节武汉吉庆街的演出中,她将《唱脸谱》改编成汉剧版,让年轻观众惊叹“传统戏曲还能这么潮”。
参考资料:
天津卫视访谈节目,你看谁来了,实力唱将林萍 2017
天津卫视,你看谁来了,林萍林芳谈幸福家庭,2019
天津卫视,你看谁来了,林萍的朋友们 2024
她7次登上央视春晚,因“贪财”被封杀,如今53岁街头卖唱无人识
来源:历史系小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