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尹锡悦的第二次审判开启,内乱案或将迎来结局?罪名如果成立,尹锡悦很可能牢底坐穿,韩国政府打破司法惯例公开审判,又是出于哪些考量?
尹锡悦的第二次审判开启,内乱案或将迎来结局?罪名如果成立,尹锡悦很可能牢底坐穿,韩国政府打破司法惯例公开审判,又是出于哪些考量?
«——【·“火药桶”是怎么被点燃的?·】——»
2024年12月3日,尹锡悦办公室突然发布紧急戒严令,军队装甲车直接堵住国会大门,直升机在汉城上空盘旋。
这操作让韩国民众直接看懵——总统动用军队对付国会,这在和平年代的韩国,简直是“活久见”!
事情的导火索,其实是一个老矛盾——2025年预算案,朝野两党围绕这笔钱吵了大半年,执政党想给军工企业加预算,在野党却要削减公务员福利。
吵到最后,在野党干脆绕过执政党,直接在国会通过了预算削减案,这一下,尹锡悦坐不住了,他直接甩出“国会非法立法”的理由,动用军队来强行“纠正”。
可戒严令的内容,直接把事态推向失控边缘,不仅禁止一切政治集会,连媒体报道都要先审查,甚至强制要求休假的医务人员返岗。
这种“一刀切”的手段,瞬间点燃了韩国各界的怒火,国会这边,190名议员紧急召开会议,全票通过废除戒严令。
但戏剧性的是,议员们刚投完票,军方就强行闯入国会大厦,荷枪实弹的士兵和愤怒的议员对峙,现场火药味十足。
谁也没想到,一场预算案之争,会演变成震动整个国家的宪政危机,而这,只是大戏的开场。
«——【·从总统变成被告·】——»
彼时的尹锡悦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亲手点燃的火,最后把自己烧得遍体鳞伤。
戒严令发布仅11天后,国会就启动了弹劾程序,12月14日,弹劾动议以压倒性票数通过,尹锡悦被暂停总统职权,曾经威风八面的总统,一夜之间成了“待罪之身”。
更戏剧性的还在后面,1月15日,韩国警方直接冲进总统官邸,带走了尹锡悦,他成了韩国宪政史上第一个在任期间被逮捕的总统。
消息一出,全球震惊——要知道,韩国历任总统虽然大多“晚节不保”,但在任上直接被抓,这还是头一遭。
尽管尹锡悦被抓了,但这件事并没有就此结束,4月14日,尹锡悦案件首次开庭,检方直接指控尹锡悦犯内乱罪。
这个罪名可不轻,在韩国历史上,敢给总统扣上“内乱”帽子的,这是破天荒第一次,法庭上,尹锡悦情绪激动,多次打断检察官陈述,大喊“这是政治迫害”!
到了4月21日,检方召开了第二次庭审,这一次检方甩出了“王炸”,军方证人赵成贤、金亨基当庭指认,是尹锡悦亲自下令“控制国会关键人物”。
但尹锡悦对此却拒不承认,甚至在长达93分钟的发言中,6次用到了“荒唐”一词来形容检方的逻辑和证据的不合理。
在这场法律的“攻防战”里,双方都在打“舆论战”,检方通过公开庭审画面,把证据细节展现在民众面前,而尹锡悦的律师团则不断召开记者会,指责审判的“不公正”。
这场较量的胜负,不仅关系到尹锡悦的命运,更可能改写韩国的司法历史——如果内乱罪成立,那以后总统的权力边界,将被重新定义。
«——【·大选“风云突变”·】——»
尹锡悦的案子,直接把韩国大选搅成了一锅粥。
执政党国民力量党急得跳脚,一边撇清和尹锡悦的关系,一边要求司法“公正审判”,他们心里清楚,要是尹锡悦的烂摊子处理不好,大选必输无疑。
于是,原本反对公开庭审的他们,突然180度大转弯,支持媒体全程直播,想借此展现“问心无愧”。
但民意早就变了天,李在明的支持率一路狂飙到50.2%,几乎是“一骑绝尘”,他抓住尹锡悦事件大做文章,承诺要“重建宪政秩序”。
更要命的是,保守派阵营彻底分裂了,执政党内部为了抢候选人资格,互相拆台;小党派也纷纷站队,想在权力重新分配中捞好处。
这场大选已经不只是选总统,更像是韩国政治的“清算时刻”,选民们憋着一肚子火,对尹锡悦政府的不满,都转化成了选票。
有民调显示,60%的选民希望新政府彻查尹锡悦相关案件,要是李在明当选,尹锡悦想获得特赦?几乎是痴人说梦,等待他的,可能是更严厉的调查和审判。
«——【·东亚局势“新变数”:韩国外交何去何从?·】——»
尹锡悦倒台,最直接的影响之一,就是韩国的外交政策要“变天”了,尹锡悦在位时,对美政策近乎“一边倒”,甚至不惜得罪周边国家。
现在他失势,韩国外交终于有了调整的空间,要是李在明当选,最受关注的就是对朝政策。
李在明一直主张重启南北对话,甚至提出过“半岛经济共同体”的设想,如果他上台,朝鲜半岛的局势很可能缓和,朝韩关系说不定能迎来新转机。
这对东北亚地区来说,绝对是个重磅消息,中韩关系也迎来了关键节点,过去几年,因为萨德系统、文化争议等问题,两国关系有些紧张,新政府上台后,会不会借此机会修复关系?
中国作为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关系的走向,不仅影响经济,更关系到东亚的稳定,尹锡悦内乱案引发的这场政治地震,已经从韩国国内,波及到了整个东亚地缘政治版图。
对此,您有着怎样的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免责声明:该文章的内容和图片,均来源于机构官网、媒体网络和第三方平台等公开信息,如有侵权、信息有误或其他异议,请联系本人修改或删除。
«——【·参考资料·】——»
来源:昭华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