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与美国签下矿产协议备忘录:地底资源将会牵动战略棋局!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2 17:45 3

摘要:4月17日,乌克兰政府与美国签署矿产开发合作备忘录,将国内锂、稀土等战略资源纳入合作框架。这场看似寻常的经济合作,实则勾连着能源转型与地缘博弈的双重脉络——资源丰富的黑土地下,正酝酿着影响未来科技与国防的关键布局。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网络上可查,不涉及泄密,请知悉。


4月17日,乌克兰政府与美国签署矿产开发合作备忘录,将国内锂、稀土等战略资源纳入合作框架。这场看似寻常的经济合作,实则勾连着能源转型与地缘博弈的双重脉络——资源丰富的黑土地下,正酝酿着影响未来科技与国防的关键布局。

地质调查显示,其锂矿储量约50万吨,位列欧洲前五,尤其是顿巴斯地区的锂辉石矿床,品位媲美澳大利亚“锂三角”。稀土资源同样不容小觑,仅别尔江斯克地区的钇、镧储量就够装满两万辆电动卡车。这些“工业维生素”既是制造电池、芯片的必需品,也是精确制导武器的核心材料。北约2022年报告指出,乌克兰未开发的稀土储量可能满足欧美10%的年需求。

协议核心内容有三层:美国企业将投资开发7处矿山,首批3.5亿美元用于建设锂提取厂;双方共建矿产加工技术中心,重点突破盐湖提锂技术;建立战略储备共享机制,乌克兰可优先获取美方军工级稀土产品。值得玩味的是,协议特别注明使用区块链技术追踪矿产流向,这种“透明化”设计显然针对国际市场的合规审查。

对乌克兰而言,这笔交易不单是经济账。战前该国90%锂矿由中国企业开发,如今转向西方既有去风险考量,更是融入欧美供应链的投名状。2023年乌克兰矿产出口额暴跌至4.7亿美元,不足战前三分之一,而美方承诺的矿山开发可在三年内创造2万个岗位。基辅街头已出现“用矿石换防空系统”的民间议论,虽未被官方证实,却折射出民众对资源换安全的期待。

乌克兰科学家在微波提纯稀土领域有独到研究,论文数量占全球该领域的18%,但长期困于设备落后。协议中技术中心将配备美制超临界CO₂萃取装置,这种设备能把稀土提取效率提升40%。哈尔科夫大学材料实验室主任透露,双方正在攻关从锂渣中回收钴镍的技术,若突破成功,单座矿山年产值可增加800万美元。

环保隐忧伴随利益而来。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居民担心,露天锂矿会重演智利阿塔卡马盐湖的生态悲剧——当地采用传统蒸发法提锂,每吨锂需消耗200万升地下水。美方在协议中承诺使用直接提锂技术(DLE),用水量可减少80%,但该技术尚未在大型矿山验证。环保组织流出的文件显示,计划开采的克里沃罗格铁矿伴生铀矿,放射性物质处理方案仍存在技术盲点。

俄军控制的扎波罗热地区恰是稀土富集带,现有协议矿区虽在乌控区,但战局变化可能使投资化为泡影。美国进出口银行已为项目提供战争险,保费率高达保额的7%,是国际平均水平的3倍。

更微妙的是,协议规定关键矿产不得经第三国转运,这条针对白俄罗斯、匈牙利的限制性条款,可能引发新的贸易摩擦。

市场波动考验合作韧性。全球锂价从2022年每吨7.8万美元峰值跌至现今1.7万美元,让不少矿山陷入“采越多亏越惨”的困境。

乌克兰锂矿开采成本约每吨8000美元,比澳洲高出30%,需维持每吨1.2万美元才能保本。美国能源部放风可能启动战略收储,但具体收购价尚未敲定。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在非洲新建的锂矿项目,成本比乌克兰低45%,这场资源竞赛远未到终局。

乌克兰可获得美方专利授权的17项矿产加工技术,但核心知识产权仍归美国公司所有。马立波冶金学院教授算过一笔账:若按协议分成比例,乌克兰每出口100美元稀土材料,仅有32美元留在国内,其余都用于支付技术许可费。这种模式虽能快速见效,却也暗藏产业链低端锁定的风险。

当电动卡车载着乌克兰锂矿石驶向黑海港口,当洛杉矶的电池工厂亮起“乌克兰精炼”的原料标签,这场跨越八千公里的资源联动,既是危机中的求生之道,也是全球化裂变时代的典型切片。至于那些深埋地底的矿石最终会变成特斯拉电池还是标枪导弹,或许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从基辅办公室签下的这份备忘录,正在改写国际矿产市场的版图,而对于乌克兰和美国的这次“合作”,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进行留言。

读者朋友,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财经头条:乌克兰与美国签署矿产协议备忘录,具体细节公布__财经头条

来源:历史邮集院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