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2日,华为于上海召开以“以智能创造可能”为主题的智能技术大会,正式推出涵盖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及车控系统的三大核心技术矩阵——乾崑智驾ADS 4、鸿蒙座舱HarmonySpace 5及乾崑车控XMC。此次技术迭代不仅标志着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4月22日,华为于上海召开以“以智能创造可能”为主题的智能技术大会,正式推出涵盖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及车控系统的三大核心技术矩阵——乾崑智驾ADS 4、鸿蒙座舱HarmonySpace 5及乾崑车控XMC。此次技术迭代不仅标志着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又一次重大突破,更通过开放合作生态,推动行业向高阶自动驾驶与智慧出行时代加速迈进。
乾崑智驾ADS 4:重构自动驾驶技术底层逻辑
作为本次发布会的核心亮点,乾崑智驾ADS 4首次亮相便引发行业震动。该系统基于“世界引擎+世界行为模型”(WEWA架构)打造,通过端到端时延降低50%、通行效率提升20%、重刹率下降30%等硬核指标,重新定义了智能驾驶的性能边界。
针对自动驾驶领域长期存在的“长尾场景”难题,华为创新性地提出云端“世界引擎”解决方案。该引擎利用AI生成难例扩散模型,生成的高密度难例场景数据量达到真实世界的1000倍,为算法训练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丰富素材。
车端硬件同样迎来全面升级:高精度固态激光雷达、舱内激光视觉传感器及分布式毫米波雷达的组合,构建起全天候、全场景的感知体系。配合全球首个智驾原生基模型“世界行为模型”,车辆可根据不同场景动态调用感知、决策与控制能力,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预判”的跨越。
与ADS 4深度协同的乾崑车控XMC数字底盘引擎,采用行业首创的全域融合架构,集成车身、电机、悬架、转向等核心控制模块。通过车路状态预热网络、时空智能悬架网络等技术,车辆可提前预判路况并实现毫秒级协同控制。
更具里程碑意义的是,ADS 4与XMC的融合使“知行合一”成为现实:当车辆驶入匝道时,智驾系统会同步优化方向盘转角与油门开度,消除传统驾驶中常见的顿挫感;面对突发障碍物时,制动与避让动作的衔接时间缩短至0.3秒以内,远超人类驾驶员的反应速度。
鸿蒙座舱HarmonySpace 5:重构人机交互体验
作为智能汽车的“第二生活空间”,鸿蒙座舱5.0通过MoLA混合大模型架构,实现了从单一功能载体到全场景智慧空间的进化。
搭载乾崑云鹊垂域大模型的鸿蒙座舱,语音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8%,且能精准解析模糊语义。实测数据显示,乘客口语化控车指令的成功率达85%。更值得关注的是,系统可主动学习用户习惯,例如在连续三次调整空调温度后,自动记忆并预设为常用模式。
在影音娱乐层面,16.1英寸3K车载智慧屏搭配“山海画质”引擎,可将低清视频实时超分至接近4K效果;百万像素智慧车灯则可将外部环境投影为100英寸巨幕,实现导航指引、影音播放等创新交互形式。尤为惊艳的是其主动降噪技术,通过自适应声场控制算法,后排静谧性达到图书馆级水平(降噪6-8dBA)。
座舱设计打破软硬件割裂的传统模式,壁纸、氛围灯、音效等元素形成统一主题。应用模块协同合一,跨应用也能通过全新3D智控桌面丝滑转场。
安全基石:从技术承诺到生态共建
在智能驾驶狂飙突进的当下,华为选择将安全作为技术落地的第一准则。全新升级的CAS 4.0全维防碰撞系统,以“全时速、全方向、全目标、全天候、全场景”为目标,覆盖城市道路、高速公路、停车场等十大典型场景。其搭载的高精度传感器组合,可实现0-130km/h全速域AEB紧急制动,且支持代客泊车时的自动避障与紧急接管。
更具突破性的是“泊车无忧”权益计划:华为将向首批用户免费提供单车最高600万元的事故保障金,覆盖高速L3自动驾驶、代客泊车等高风险场景。这一举措不仅降低了用户尝鲜门槛,更折射出华为对自身技术安全性的底气。
在行业合作层面,广汽、上汽、奥迪等12家头部车企高管集体出席发布会,联合签署《智能驾驶安全倡议书》。各方承诺将遵循“安全优先、透明可信、责任明晰”三大原则,建立覆盖技术研发、测试验证、事故追溯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CEO靳玉志强调:“智能驾驶不是零和博弈,只有筑牢安全底线,才能真正释放技术的社会价值。”
商业化落地提速:2025年成关键窗口期
根据规划,乾崑智驾ADS 4将于2025年第三季度启动量产。高速L3级自动驾驶功能将率先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落地,用户可通过OTA升级激活。而泊车代驾VPD功能则将在全国50个城市逐步开通,覆盖50万个停车场及10万个充电站。
市场研究机构IDC预测,到2026年中国L3及以上级别自动驾驶渗透率将突破15%,市场规模超千亿元。华为此次技术发布,恰逢政策与市场需求双重红利期。凭借全栈自研能力与开放生态战略,华为有望在智能汽车下半场竞争中占据先机。
来源:湾区生活